與韓國相比較,需要些前置作業。

嗯,如何開頭,說真的俺也沒什麼頭緒,很久沒打文。

單拿板上某篇與李明博及清溪川整建工程來說好了:


清溪川工程所帶來的效應並不單純,這當中還包含政治跟宗教因素,

也並非是所有的人都贊同並支持他的作法,當然時間會是變因。


當時的整個進程其實可以說是波折且具衝突性的,

南韓其實不如我們國人所想的那般猥瑣又團結,先講後者好了...

他們的地域分別其實很強,不同地區的望族派系,恩怨情仇的複雜度不輸給藍色蜘蛛網,

這部份真的得把南韓的歷史給翻開來研究,才能略知個大概。



至少可以確定某李為了推動這一工程,所得罪的除了地方上的商業團體外,亦包含不少佛教徒,

這部份可以查閱他們在工程期間,拆掉了多少老佛寺,又引發多少次抗爭。

而他本身信奉基督新教的背景更容易被拿來"加強聯想",

附帶一提的是,佛教徒在南韓裡面,預估佔了有兩成四以上,去年以來還有所成長。

另外的兩大宗教則是天主跟基督。


單是宗教上的衝突,舊給他在整建首爾市時,帶來很多阻礙。


要注意到的是,相較於台灣,南韓是個半數以上人口都具備宗教信仰的國家。

而由此所產生的凝聚力或衝突點有不少種,相較於台灣,這是第一點差異。



在民生政策方面,我記得他在上任初期就硬性管制了至少50種商品的物價,

很大一部分是在沒經過協商作業的情況下做的。

(好比台灣若要調整物價,得先在立法院進行物價督導會報,及後續的投票即行政程序。)

兼之他還提議國內中小學的教職人員,應該使用英語來授課。

並認為這一標準,應當於2012年達成,似乎也是硬性下令。


後來此案有沒有被推翻修正,我已不清楚,沒持續研究。

但這種企業CEO式的動刀作法,套用在政治環境上,鐵定得罪一堆人是可以預估的,

不管政策的用意是否良善,很多事一套上政治就會變得麻煩。


李本身在大國黨內的支持率不高,而大國黨本身在韓國內的支持率也不高,算算看?

加上南韓本身小黨林立,各有影響力,與台灣在本質上僅有兩黨具備影響力不同。

嗯,這要算是第二點體質上的差異了。


他的很多施政作為頗急促,這部份跟南韓的總統不得連任有關,因為沒有下一次機會。

其實連他的上一任,那位已故的老兄也差不多,只不過前任搞到後期幾乎都在裝死,

而輪到某李這任,是否會比照上一任的情況,這還需要時間觀察。



總之,這樣就造成很多政策在實施上的時間點有所錯誤,

搞出來的負面作用可是很大的,一一敘述起來會很累。


當然他也是有自己的優勢存在,好比他本身是三星集團背景出身的,

在可運用的資源資金上,會比非該體系出身的人要充裕。

但這也是有相對代價,這部份不必多說,很多人應該都能自行補完,

至少我看到的是,南韓的內閣群當中,被他任命上台的三星派還真不少。


與財團派系牽扯越深入,相對的受到的影響也就越大,是常理。

如果是依照這樣的模式,那財團的財務狀況好壞就同等於是直接影響著南韓一樣,

這種體質型態是好是壞,沒辦法去論定,反而得看全球的經濟局勢而定。


廢話了不少,個人其實只想建議,評論南韓,順便把他們拿來跟台灣相比較以前,

先把他們的地理跟政治環境,及產業甚至是宗教的生態,稍做個了解先。

他們在很多方面跟台灣有所不同,背景成份有差,所以同樣的行為發生在兩國間,

產生的後果跟效應也絕對不同。


就好像你不該拿男人跟女人來比誰的老二大一樣
2010-02-22 5:3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韓國 前置作業
南韓跟台灣 差別在族群磨合期

甚麼宗教

關宗教甚麼事

也沒看過哪次衝突是宗教引起的

又是台灣人的通病
不要紙上談兵好不好

請問樓主你認識幾個韓國人
有韓國朋友嗎
你有和
韓國人敵對過
競爭過鬥爭過
相處過嗎
以上小弟全都有

沒有的話根本就不了解韓國人
台灣了年輕人就是很會GOOGLE
對實際的東西沒有認識
of-course wrote:
南韓跟台灣 差別在族...(恕刪)


我並不是指衝突都因宗教而起,那根本不合理。

但是硬要說宗教並沒有帶來衝突,同樣也是不合理。


如果你單是指南韓的情況,請參考之前某教會團體去了中東,

結果落入別人手裡,作了好一陣子食客,這算是近期案例了。

至於韓國本身的社會輿論,就時常為了"基督新教是否對佛教徒有所敵意跟歧視",

針對這點而不時上演輿論戰,要不要去翻翻南韓過去的報紙?尤其是佛教團體的報紙?

不管那當中的敘述客觀與否,真假與否,有衝突的言論及消息就不該去忽視它。





至於台灣,我上面哪一段話有說"宗教在台灣惹出了重大衝突"?

我自己是看都沒看過,倒是有誰有相關經驗的,還期待他能分享咧. . .



況且並不是要明著動刀動槍訴諸暴力才算衝突。

意見分歧,反對配合,私下暗罵這種也算是衝突,應該沒錯吧?


而李明博在整治工程期間,不論他自己是怎麼想的,為了河道的疏通,

要把原本幾乎是被蓋在道路建築下的清溪川整個翻出來。

那麼原本建在那上面的古橋-古館,當然也有佛寺,甚至是老堤防 (都很有年代了),

自然搬遷的搬遷,倒楣點的更只能被拆除,站在好些韓國人的立場,

他們會認為這對歷史及文物造成破壞性,並不奇怪吧?


動這種大刀,他自己也早有覺悟了才對,善後的配套及補償有處理好的話,

傷害及副作用自然可以降到最低,至於他善後得好不好,這要問當事人他們自己。


至少他們的報紙上存有這樣的社論,而BBC在該工程進行期間,也透過各種管道報導過類似的觀點。

最後,族群磨合期,恐怕這個現象在現行世界上的所以主要國家當中都存在,也不能說你是錯的 XD


世上處處是錢坑,包含你自己在內。
superscreen wrote:
又是台灣人的通病不要...(恕刪)


至於這位網友,我更有疑問了。

你是在不高興什麼?你是針對哪一部份有意見?

你連說都沒說清楚,我倒是一頭霧水。

我的本意在於討論跟提出建議,如果能得到其他人的分享或更第一手的資訊來指教,

那是很樂意的事,倒是閣下卻以武裝到牙齒的態度來面對我,是什麼問題?



我當然不自認為了解韓國人的真切想法,事實上我也同樣不可能去理解每個台灣人的真切想法。

而我在文中主要想討論的,也是以韓國的大環境為主。

既然想討論這個國家,除了跟當地人交流以外,對該國的各種大環境因素去作理解也是必須的,


倒是你何不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而我並沒有跟韓國朋友有過爭執,更不用提鬥爭,

單純只是聊天然後互相分享資訊,這樣又有什麼不好?

看您字面上的意思,好像是要鬥過敵對過才夠資格評論?

所以您的接觸經驗究竟是商業面?留學面?貿易?該不會你在漢翔工作吧?



話說回來,那跟我上面在談的又有什麼關係了?我需要你解釋。

難道只是那句"韓國人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般猥瑣又團結"?

真是如此,那你的誤會可大了。


又,小弟的言論跟Google並且複製貼上,半點屁關係都扯不上,

BBC - 英文版的韓國新聞 - 韓國網友可以聊天。

在加上對南韓的大環境花時間去做功課,有了些概念跟觀點,

才提出來討論。


倒是您的態度讓我對這裡的評價又有些變化了。
世上處處是錢坑,包含你自己在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