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的“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建設高度突破250米,為今年6月封頂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座設計高度328米、74層的大樓總投資超過15億元,預計於2011年建村50周年時投入使用。
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設計造型
這座設計高度328米、74層的大樓總投資超過15億元
華西村的“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建設高度突破250米,今年6月將封頂。
新聞回顧:華西村欲建世界第15高大樓
在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一座高度排世界第15位的大樓正在拔地而起。為節約土地,華西村不造別墅造高樓,200多戶村民不久將搬進這一高樓。華西村一名負責人介紹,如果為這麽多村民建造別墅,所需土地大約是150畝到200畝,而現在整個大樓占地面積不到20畝。
據了解,這座總投資超過15億元、高度列世界第15位的大樓,共有74層328米高。按計劃,明年6月前這座樓封頂,建村50周年前投入使用。200多戶村民入住後,將享受24小時的賓館式服務,平均每戶100平方米左右。
這就是有錢的農村?一個村子都可以建328米的大廈了.......不過他們節約利用土地的想法到是值得提倡的!雖然說現在大陸有錢的農民越來越多了。但是看到這個新聞,還是吃了一驚.....
中國太大,以前聽是聽過華西村,可是真的不是很瞭解。今天一看才真是嚇一跳,太牛了.....
下麵這張圖上就有那個328米的高樓的規劃餓!!
華西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華士鎮,最初全村約有80戶1520人的常住人口,面積0.96平方公裏,後來華西村通過“一分五統”(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幹部統一使用,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的辦法和周圍16個行政村合並組成了一個大華西村,人口也增加到了3萬,面積也擴大到了30平方公裏,原村黨委書記為吳仁寶,現任村黨委書記為吳仁寶的四兒子吳協恩。1996年華西村花1.24億元修建的華西塔,塔頂上書“中國華西”四個大紅字,塔頂是一個金色的葫蘆,據說用了3.5公斤黃金包成,是華西村標誌性建築。華西村有“華夏第一村”的美譽。
經濟發展
華西村原名稱為華西大隊,七十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華西村頂著壓力繼續實行大隊核算制度,因公社制度的取消後改名為華西村。華西村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從最初負債2.5萬元起步,發展到如今經濟總量已超260億元,成為下轄9大公司、60多家企業的“華西村集團”。2005年,華西村集團實現總銷售額超300億元。
[編輯]
經濟模式
華西村實行的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華西村集團與下屬企業實行的承包經營,按“二八開、一三三三”制辦法分分配利潤,即企業的超額利潤20%上繳集團,80%企業留用(二八開);留用部分10%獎勵給承包者,30%獎勵給管理和技術人員,30%獎勵職工,30%做為企業公式積累(一三三三)。華西村還有另外一個規定,叫做“少分配、多積累、多記賬入股”,獎勵承包者的獎金20%況現為現金,其它80%則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紅。現在華西村集團已經不是完全集體所有制,而是集體控股70%,村民參股30%構成的公私合作模式。
[編輯]
生活水平
村民和企業裏的工人幾乎沒有節假日,周六日也要上班,只有春節兩天假期,村民外出要向工廠請假。如果村民要使用自己股金中的錢,必須向村委會提出申請,經村委會討論通過後才能支取,因此每戶村民的存款最低100萬元以上。村裏統一分配別墅,每戶都配備轎車,費用直接從股金賬戶中扣除。如果村民要離開華西村,別墅、轎車、股金都要被村裏收回。2004年,村民人均工資收入12.26萬元。同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村民的收入是中國農民的41.76倍、城鎮居民的13.01倍。村民的養老、醫療及學生的教育(幼兒園到大學)都是公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