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三國棋史的100位圍棋巨星(日本篇)(轉貼)
光輝三國棋史的100位圍棋巨星:
入選標準:
1、現代棋手必須是職業棋手
2、古代棋手必須以下棋為生
3、必須是各自時代的代表性人物
4、對圍棋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或曾做過突出(含感人)的圍棋事蹟
備註說明:
1、以爭戰的賽場做為劃定棋手歸屬的標準,如林海峰是臺灣人,但屬日本棋手
2、按棋手出生時間排序,除出生時間不祥者,一律注明出生年份
3、本想添足100之數,因本人對棋史的瞭解有限,僅能先選出此63位。其實很多高手如:寬蓮、幻庵因碩、林元美、王積薪、劉仲甫、周小松、俞斌、羅洗河、周俊勳等等,在棋史上都有特別突出的貢獻,如果以整個圍棋史做為時間跨度的話,相信百位棋壇巨星並不難尋。
日本篇:圍棋何時傳入日本,歷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由吉備真備(官至右大臣)從中國傳過去的;一種說法認為不是從中國直接傳入,而是從朝鮮間接傳入。不管哪種說法,日本圍棋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裏,日本的圍棋界雖然曾經出過“寬蓮和尚”、“日蓮和尚”等名手,但僅僅是鳳毛鱗角的個例而已。真正讓日本圍棋走向興盛的,首推十六世紀中葉出生的本因坊算砂名人(法號“日海”)。自算砂起,日本正式確立了名人、棋所、段位制、禦城棋等正規的圍棋體系,自此圍棋在日本才算真正地興旺了起來。因篇幅所限,本文所列舉的日本棋手,就以算砂作為起點。
1、名人之始──本因坊算砂:生於1559年,日本近代圍棋的奠基人,第一位名人棋所,圍棋四大門派之首的本因坊家創始人。從算砂開始,日本開始形成規範的圍棋制度。因織田信長嘆服算砂的棋藝,稱呼算砂為“名人”(象名物一般“名”的人),棋界始有“名人”一說。算砂臨終時肯將棋所之位傳於另立門戶的中村道碩,稱得上胸襟博大。
2、井上家元祖──中村道碩:生於1582年,第二位名人棋所,本因坊算砂的親傳弟子,素有青出於藍的美譽。如果說算砂是日本近代圍棋的開荒者,那麼道碩無疑就是施肥、澆水的那個人。道碩悉心培養算砂的遺孤算悅,在棋史上留下一段美談。
3、不懼流放的棋壇硬漢──本因坊道悅:生於1636年,三世本因坊,“棋聖”道策的師父。因不滿安井算知被內定為第三代名人棋所,道悅冒著輸棋將被流放的風險,堅決與之爭棋,最終耗時八年的二十番爭棋以道悅十三勝四和三負結束,算知被迫退位。雖然道悅取勝有弟子道策“幫拳”之嫌,但其高超棋藝和凜凜風骨仍值得後世讚賞。
4、名人之王──本因坊道策:生於1645年,第四位名人棋所,四世本因坊,圍棋理論的創始人。從道策開始,棋手們開始講究全局觀和子效,直到今天,多數棋手的思考方式都未能脫離道策的範疇。道策的棋藝超凡入聖,禦城棋十六戰十四勝二敗,勝局全為執白大勝,敗局都是讓子局。在幾百年前的古代,道策能脫離原始的搏殺,以系統化的排兵佈陣來獲取勝利,其意義對於圍棋的發展來說,殊不亞于經典力學對於物理學發展的意義。道策堪稱圍棋史上的“牛頓”,一座幾乎難以逾越的豐碑。
5、毀譽參半的名人──井上道節因碩:生於1646年,第五位名人棋所,四世井上因碩。道節曾是道策的得意弟子,棋力不俗,道策讓他一先頗為吃力,後來轉入井上家做了掌門。道節最大的功績是編著整理了圍棋巨作《發陽論》。道策臨終時效仿算砂托孤之法,將道知托孤於道節,並授予道節八段稱號,與算砂不同的是,道策逼道節立誓終生不當名人,跟算砂比起來,道策顯得有點狹隘了。雖然道節後來背誓當了名人,但不能就此抹殺其悉心教導道知,令坊門重振的功績。整個托孤事件,道策與道節的表現都不夠完美,給後人留下了垢病的餘地。
6、聞名棋史的“神童” ──小川道的:生於1669年,十三歲升為六段,與道策分先對弈兩盤,雙方均執黑一目勝。十五歲被立為本因坊家跡目(繼承人),二十一歲因病去世。道的是圍棋史上不可多得的神童,如果不是因為英年早逝,道的很有可能成為與道策、吳清源等比肩的棋壇巨匠。
7、重振坊門的功臣──本因坊察元:生於1733年,第七位名人棋所,九世本因坊。在察元之前,本因坊門衰落已久,察元的出現,使坊門得以重振聲威。察元的突出貢獻是:在他的倡導下成立了最早的圍棋研究會。由於察元為人專橫,後世對其人品評價不高。
8、9、並世而立的雙雄──本因坊元丈和安井知得:元丈生於1775年,十一世本因坊;知得生於1776年,安井家八世。元丈與知得堪稱棋士精神的楷模。兩人一生共對弈77局,成績為元丈33勝38負4和2未終局,元丈執白略多,算下來兩人完全是棋鼓相當。本因坊丈和仔細研究了其中的三十盤後評說:“雙方沒有一步棋有問題,其中有七盤完全是名人之佳作。”棋藝如此非凡的兩人自然是宿命的敵手,可難得的是盤上殊死相搏的雙雄卻私交甚好,雖然誘人的“名人棋所”近在眼前,可兩人卻都沒有“採摘”的野心。翻遍整部棋史,能有幾人有此胸襟,況且還是兩個。怎麼評價這兩位呢?或許用“很難再找出這樣的一對來”比較恰當。
10、古今第一力棋──本因坊丈和:生於1787年,第八位名人棋所,十二世本因坊,是日本古代力棋的代表人物,曾被尊為道策之後的“後聖”。丈和的棋算路深遠,以妙手、鬼手和殺著著稱,其所下的“因徹吐血局”和局中的“三大妙手”技驚後世。丈和屬於大器晚成型的代表,雖然棋藝高超,但丈和的人品卻備受質疑,更因“陰謀獲取名人位”之事被林元美揭發而被迫引退。
11、史上最強七段──太田雄藏:生於1807年,出身于安井一門,名為七段,真實實力殊不亞于九段,穩居“天保四傑”之首。雄藏乃罕有美男,生就一頭美髮,因禦城棋要剃發才能參加,故此雄藏不肯參賽。以當時參加禦城棋才能榮獲七段的慣例,雄藏的七段已屬破格提升。死後被尊為棋聖的秀策當時因禦城棋名揚天下,引起了雄藏的不滿,兩人展開三十番大戰,直到第十七局時秀策才將雄藏打降一級(淨勝四盤),令人備感遺憾的是,三十番棋下到第二十三盤時雄藏病亡,爭棋就此中結。雙雄相爭時雄藏四十七歲,秀策二十五歲,以兩人跨越年齡的深厚友情來看,如果年齡相當的話,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是另外一對“元丈與知得”呢?
12、四秀之始──本因坊秀和:生於1820年,十四世本因坊,丈和的得意弟子,與弟子秀策、秀甫,兒子秀榮並稱為“坊門四秀”。四秀加二聖(道策、丈和),同列于日本圍棋史的最高殿堂之上。秀和與幻庵因碩的四番爭棋非常有名,第一局中幻庵兩度吐血,被譽為“獻身的爭棋”,這次爭棋也徹底埋葬了幻庵的名人夢。另外秀和曾與秀策展開十七番大戰(秀策定先),雖以四勝十三負落敗,但執白四勝秀策,實力可想而知。秀和上承丈和,下啟秀策、秀甫、秀榮,是日本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節點之一。
13、黑先不敗──本因坊秀策:生於1829年,以禦城棋不敗戰績和“秀策流”佈局聞名於世。與道策、丈和共同被尊為“日本圍棋三棋聖”。秀策二十歲時被本因坊家立為繼目,但僅僅三十多歲就英年早逝。短短的十幾年爭戰生涯,就為秀策贏得了“棋聖”的美聲,其超群拔俗的實力可見一斑。秀策的棋以強大的計算力支撐,一步步地堅實推進,就象一篇沒有敗筆的楷書,其規範正統的風格堪稱業餘棋手學棋的最好模範。除了驕人的戰績,謙和的人品也為其帶來了良好的名聲。秀策是德藝雙馨的典範。
14、方圓社社長──本因坊秀甫:生於1838年,十八世本因坊。本因坊秀和的弟子,是明治時期最強棋士之一,秀甫與“棋聖”秀策、“名人中的名人”秀榮都曾展開較量,成績不處下風,堪稱擁有不遜任何名人的實力。在與秀策的升降十番棋中(秀甫被受定先),六勝三負一和,險些升格。1884年,秀甫與秀榮展開十番爭棋,其時秀榮五段,秀甫八段(坊門僅承認其七段),秀榮被讓先,最終雙方五比五戰平,秀甫的實力簡直堪稱恐怖(請對比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第一次定先十番棋四比六的比分)。除了戰績,秀甫最大的功績是創立了十九世紀後期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圍棋組織“方圓社”,此舉被譽為“拯救了危難中的日本圍棋”。
15、名人中的名人──本因坊秀榮:生於1852年,第九位名人棋所,十七世、十九世本因坊(再襲)。本因坊秀和的兒子。十一歲過繼林家,後回歸坊門。因坊門與方圓社的對立,秀榮與秀甫於1884年展開升降十番棋,雙方戰平。此次爭棋使得秀甫得以重歸坊門,因此被譽為“和解的爭棋”。後來秀榮實力大漲,並於1906年升為名人,天下棋士中唯田村保壽(後來的秀哉)受先能與之對抗。在日本關於古今棋手強弱的民意測驗中,秀榮與道策、秀策得票相當,超過了丈和。吳清源、藤澤秀行等高手對秀榮的棋藝推崇備至,吳更是聲稱新佈局的很多思想來源於秀榮。秀榮門下名手輩出,田村保壽、雁金准一、鈴木為次郎、野澤竹朝等皆名噪一時。
16、不敗之名人──本因坊秀哉:生於1874年,第十位名人棋所,二十一世本因坊。原為方圓社棋手,後改投本因坊秀榮門下。棋風長於殺伐,工於機略,善以凶異的招法出奇制勝。對吳清源的“名人勝負棋”被譽為“世紀名局”。曾於1934年讓兩子擊敗“常勝將軍”野澤竹朝,震驚棋壇。秀哉之“不敗”,有得益于名人身份之嫌,瀨越憲作、鈴木為次郎等對其均戰績不俗,可惜始終無緣分先對弈。秀哉晚年讓出(也可稱為賣出)“本因坊”稱號,算是為賽制的進步作出一大貢獻,也為舊制圍棋劃上了歷史的休止符。拋開棋藝,秀哉的人品不值得敬佩。
17、看破千手無遺漏──雁金准一:生於1879年,原為方圓社棋手,後改投本因坊秀榮門下。與田村保壽(後來的秀哉)爭奪坊門掌門未果後自創棋正社,與坊門對立。雁金棋風硬朗,計算力超群,接觸戰力量極大,擅長治孤,有力戰之雄美名,大局觀比秀哉略遜。雁金與秀哉在院社對抗賽中的大殺局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大殺局”之一。
18、常勝將軍──野澤竹朝:生於1881年,本因坊秀榮門下。因在早期的新聞棋戰中戰績輝煌,被譽為“常勝將軍”。大名鼎鼎的鈴木為次郎曾被其打到“先二”,野澤的實力可見一斑。野澤為人狂放,曾在雜誌上開設《評之評》專欄,專門針對本因坊秀哉、方圓社社長中川龜三郎二世的棋評重新評述,並因此被秀哉開除出坊門。1927年,野澤與鈴木展開十番大戰,因患肺結核病,野澤連連敗陣,到第九局,野澤已病入膏肓,仍堅持出戰,最終成績二勝五敗二和,於第十局前離世。雖然野澤落敗,但其不屈的棋士精神必將流芳千古。
19、旭將軍──鈴木為次郎:生於1883年,原為方圓社棋手,後改投本因坊秀榮門下。1927年,鈴木與野澤竹朝展開十番爭棋,到第九局,野澤病逝,鈴木以五勝二敗二和獲勝。另外鈴木還是秀哉名人的苦手,受二子十局八勝二負,受先三局全勝。除了戰績,鈴木作為教育家的成就更大,其六位弟子木谷實、關山利一(第一屆本因坊冠軍)、島村俊廣、半田道玄等都是一時俊傑。其“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對圍棋的執著”的教育思想傳承到木谷實那裏,最終造就了輝煌無比的木谷道場。鈴木堪稱名垂棋史的教育大家。
20、偉大的圍棋教育家──瀨越憲作:生於1889年,方圓社棋手,棋力全憑自修,終生未拜名師。瀨越也是秀哉名人的苦手,受三子二局全勝,受二子六局五勝一和,受先五局四勝一負。可惜的是,因為對局格的限制,瀨越與鈴木一樣始終未等到執白對秀哉的機會。除了戰績,瀨越是屈指可數的偉大圍棋教育家,其門下三位光耀棋史的高徒:橋本宇太郎、吳清源、曹薰鉉,分屬於日、中、韓三國。瀨越堪稱“棋藝無國界”的忠實踐行者,其精神必將名垂千古。
21、撒豆棋──岩本薰:生於1902年,棋風清淡強韌,有“撒豆棋”之稱,打劫技術尤其強悍。于1945-1947年連獲第三、四期本因坊戰的冠軍,其中第三期本因坊戰更以“核爆下的對局”聞名棋史。1948年,岩本薰本因坊與吳清源展開了十番棋決鬥,戰到第六局,岩本一勝五敗,慘被降格。雖然沒能登上棋界頂峰,但岩本“頂著核爆對局”的殉道精神永遠值得後輩們敬仰。
22、關西總帥──橋本宇太郎:生於1907年,棋風華麗自然,構思新奇,以“新手癖”聞名。是同時代公認僅此于吳清源的天才型棋手。核爆下的對局、三獲本因坊,創立關西棋院,八十余歲仍征戰棋壇,橋本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橋本號稱“不死鳥”,棋風極為頑強,除了不敵吳清源,本因坊戰大逆轉勝阪田榮男,十番棋接連五局逆轉藤澤庫之助,橋本在生死對決中表現的非常強悍。
23、日本圍棋教父──木谷實:生於1909年,行棋堅實,計算縝密,少年時即以“怪童丸”聞名。木谷一生棋運不佳,雖然實力超群,但始終未獲大賽冠軍,是貨真價實的“無冕之王”。拋開戰績,創立新佈局(與吳清源合力);開設“木谷道場”,培養出大竹英雄、石田芳夫、加藤正夫、武宮正樹、小林光一、趙治勳、小林覺等大批棋壇俊才。憑此兩點,木谷對現代圍棋的發展居功至偉。
24、十番棋之王──吳清源:生於1914年,號稱“昭和棋聖”。日籍華人,1928年在瀨越憲作的支持下赴日學棋。棋風輕靈快速,堪稱飛花摘葉皆可傷人。在殘酷的升降十番棋中,吳清源單挑木谷實、雁金准一、藤澤庫之助、橋本宇太郎、岩本薰、阪田榮男、高川格七位頂尖棋士,將昭和棋壇的高手們一網打盡,除雁金中途休戰外,無人能免於被降格的恥辱。翻開整部不貼目爭棋史,這一成績無人可比。“一流棋士間實力的差距微乎其微,取勝的關鍵就在於精神上的修養”,吳清源憑藉非凡的精神力量(得益於宗教信仰)將圍棋上升到人生哲學的高度。除了戰績輝煌,創立“新佈局”(與木谷合力);培養出傑出弟子林海峰;九十餘歲高齡仍著書立說、錄製講座;吳對圍棋發展的貢獻體現在諸多的層面上。在人品上,吳一生潔身自愛,對“欲”的追求近乎于零,人生境界不可謂不高。至於加入日籍、勞軍等歷史問題,說是“時代的悲劇”也好,說吳仍是“凡夫俗子”也罷,這一點就見仁見智了。
25、流水不爭先──高川格:生於1915年,棋風儒雅平和,理性十足,善用貼目,被譽為“貼目棋的霸者”,曾經達成本因坊九連霸的偉業。高川討厭接觸戰的特點,使其在以纏鬥著稱的阪田榮男面前屢屢吃虧,僅僅達到22.7%的勝率。另外高川的棋士生涯頗長,有“不死鳥”的美譽。除了戰績輝煌,高川為人謙和,頗有學者的風範,其品格令人欽佩。
26、剃刀──阪田榮男:生於1920年,是“鐵腕”丈和之後最負盛名的“棋壇力戰家”。阪田的力不是簡單的剛力,而是鬼手、妙手、手段運用的綜合產物,其銳利程度甚至超過了以銳利著稱的吳清源。可惜阪田在佈局和大局上天賦一般,綜合來看,還是吳清源略勝一籌。阪田是賽制變革的直接受益者,一生獲取六十四冠,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棋手。其年度30勝2負的恐怖記錄,至今無人可以超越。
27、大手合產生的九段──藤澤庫之助:生於1920年,棋風勇猛善鬥,頗有“丈和”的遺風,不貼目時代執黑堅實,號稱“黑番不敗”;執白喜下模仿棋。藤澤曾與吳清源三次爭棋,最終慘被打至“定先”。所謂太剛易折,“不把對手判死刑不甘休”的藤澤,卻把自己推到了恥辱的境地。不可否認的是,憑藉“大手合上打出的九段”這一稱號,藤澤已經在圍棋史上書寫下自己的名字。
28、前五十手天下第一──藤澤秀行:生於1925年,曾六獲棋聖,並創下最高齡奪冠記錄(六十七歲勇奪王座)。棋風華麗豪放,大局觀出色,曾被譽為“前五十手天下第一”。缺點是常因輕率弈出重大昏著致敗,且非重要對局常常鬥志不足。不過在重大比賽中,藤澤經常會爆發出令人恐怖的力量,對阪田榮男和加藤正夫兩位力戰大豪皆弈出過傳世的大殺局。藤澤對圍棋發展的貢獻極大,不僅是以聶衛平為首的中國棋手的良師益友,就連稱霸韓國的曹薰鉉也曾受教於他。雖然藤澤在私生活裏有些讓人垢病的地方(如豪賭、嗜酒等),但其“藝無國界”的博大胸懷值得後人永遠尊敬。
29、二枚腰──林海峰:生於1942年,台灣籍,是吳清源的得意弟子,日本棋壇的“六大超一流”之一。棋風厚重,技術均衡,棋的韌力極強,素有“二枚腰”的雅號(好似柔道選手有兩個腰)。林少年成名,二十三歲就擊敗阪田榮男獲取名人,憑此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名人。雖然親手終結了阪田王朝,但由於木谷一門的迅速崛起,林也未能建立起自己的王朝。正所謂棋如其人,與厚實的棋風相似,林的為人頗為敦厚,極有長者風範,堪稱棋手中的楷模。以其幾十年盤據本因坊、名人迴圈圈的表現來看,林不愧為日本棋壇的一棵“常青樹”。林的弟子張栩,如今已經稱雄於日本棋壇。
30、美學派大師──大竹英雄:生於1942年,師從于木谷實,日本棋壇的“六大超一流”之一。大竹是求道派的代表人物,追求行棋中的步調美與棋形美。棋風厚實,善於運用厚勢,出色的棋感使其快棋戰績異常出色。弱點是紳士的性格使其不善惡搏。
31、天煞星──加藤正夫:生於1947年,師從于木谷實,日本棋壇的“六大超一流”之一。加藤的棋以直線追殺著稱,算路執一而深遠,赤裸裸的殺伐為其贏得了“天煞星”的美名。缺點是大局和官子一般。加藤在年齡大了之後官子略有精進,曾被譽為“半目加藤”,攻擊力卻也直線下降。身為盤上殺手的加藤,平日裏卻謙和有禮,堪稱棋手中的楷模。
32、電子電腦──石田芳夫:生於1948年,師從于木谷實,曾經稱雄於日本棋壇數年,巔峰時的棋力不遜於“六超”。棋風機敏,尤其善於在小處撈取便宜,形勢判斷與官子收束非常精確。林海峰曾在其手下嘗到恥辱的九連敗,其實力可見一斑。石田愛好廣泛,導致後期戰績下滑,故此被排除在“六超”之外。
33、宇宙流大師──武宮正樹:生於1951年,師從于木谷實,日本棋壇的“六大超一流”之一。武宮也是求道派的代表人物,其獨樹一幟的模樣戰法,依賴于武宮超凡的攻殺力,連趙治勳、阪田榮男這樣的治孤高手都經常被其“圍而殲之”。武宮創立的“宇宙流”戰法必將留名棋史。
34、地鐵流大師──小林光一:生於1952年,師從于木谷實,日本棋壇的“六大超一流”之一。小林曾被譽為“長距離競爭王者”,棋的均衡性與勝負感極佳,其迅速定型、減少變數的風格被稱為“地鐵流”(看不到周圍的景致),是務實流派的代表人物。樸實無華的小林,曾經有一度是棋界難以攻破的保壘,通算起來,其戰績在六超中僅僅略遜于趙治勳,而兩人對戰的成績也基本相當,如此“好對手”,堪比“元丈與知得”。
35、七番棋之魔──趙治勳:生於1956年,旅居日本的韓國人,師從于木谷實,日本棋壇的“六大超一流”之一。棋風頑強氣銳,以計算深遠和善於治孤著稱。趙在六超中戰績最佳,番棋更是具有超強的統治力,在二十世紀的59次番棋決戰中,其69.3%的勝率令群豪望塵莫及。二十世紀末期,趙終於碰到了命中的“苦手”--韓國的曹薰鉉、李昌鎬師徒,雖然屢受打擊,年已五旬的趙卻依然挺立在棋壇的一線,其“鬥魂”令人肅然起敬。
36、亂戰之雄──王立誠:生於1958年,臺灣籍,屬於大器晚成型。棋風雄渾,善於亂戰,劣勢下拉長戰線、誘敵失誤的本領天下一品。磨劍於“六超”時代的王立誠,不惑之年方有大成,能在韓流洶湧的國際棋壇搶得兩冠四亞,其實力可見一斑。
37、老虎──依田紀基:生於1966年,是日本棋壇繼“六超”之後的又一代強豪。依田棋風扎實,防禦能力極強。遇強不弱、遇弱不強的依田,一度竟然成為“世界第一人”李昌鎬的剋星。在國際賽場上,依田很長時間裏都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其“超一流”身份不容質疑。
38、師出名門──張栩:生於1980年,師從于林海峰,是瀨越一門的高徒。張栩棋風銳利,計算力超群,形勢判斷與官子極為出色,雖然在國內不能力壓群雄,張栩在國際棋戰中卻戰績出色,是日本棋壇中興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