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魯克 wrote:很多建設感覺都是學個...(恕刪) 你要人家多拿一千多元裝機器一年到頭用不到幾次。我家三台車1輛3.5頓。淹掉了。沒開過有收費站紀錄。1輛1200cc小發財........兩年平均不到一次另外一台因為我長跑外面一年平均四次.........這樣我還要買機器嗎?我有買不到一年用過10次........被水淹了。唉強制要人家拿錢出來很難。
那魯克 wrote:很多建設感覺都是學個一招半式......(恕刪)... 就是這樣才能 ooxx 啊 ETC ooxx 到 ok 之後再拆掉在『收費站』蓋 EPR 收費站 EPR ooxx 到 ok 之後再拆掉在『出口匝道』蓋 EPR出口匝道 EPR ooxx 到 ok 之後再拆掉在『入口匝道』蓋 EPR入口匝道 EPR ooxx 到 ok 之後再拆掉在『出 / 入口匝道』蓋 『CPR』為什麼是 CPR ... 不就是需要『心肺複甦術』了嗎
不要拿兩個不同的東西來亂比較...新加坡那張不是高速公路..而是 入城(市中心)的收費系統主要目的是用收費來降低市區車流量如果用人工收費不就塞爆了...哪天進台北市也要收費有蓋電子收費系統,你再來比較吧
5樓形容真是貼切阿...一件像鋪路的工程都要挖補好幾遍才完工更何況這種大案子一次作好的話...回扣那裡來? 選舉樁腳怎麼固樁?不覺得今年馬路挖的特別頻繁嗎?選舉到了.....鋪平後下個月再挖開.....造成好幾天的大塞車.....一次作到好就不是台灣了....而且ETC最蠢的是: 經過時還要減速? 什麼時代的科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