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Aug/6 update
好久沒有到這報告近況,給各位報告一個好消息,過了將近18個月,我終於又要回職場了。
呼!真的是好久。至於新工作做什麼以及在那裡,就容許我保密啦。
算一算這一年半裡,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真是讓人灰心。
不是嫌年紀大,要不就是嫌太資深不想用,也竟然有主管談完說:「你這些外商經驗對你是負分,你恐怕無法融入我們公司文化。」
那………只好點頭稱謝給我面談機會之後,黯然離去。
原本有機會去土城那一家,就是前陣子員工常跳樓的那一家公司。
那次面談也蠻特殊的,面談官其實人很客氣,見面第一句話就說:「你的資歷讓人驚豔。」
聽到差點飆淚,表示他有事先看過。不少面談官是當場才翻閱啊,而且還嫌東嫌西的。
一談下來,不但職稱大縮水,薪資也退回十多年前的薪資標準。
但是有個小小好處, 這是個半幕僚性質的教育單位,比較不用擔心生產線或業務,壓力小一些。
心裡想,反正薪資雖然縮水,但是養家繳房貸還足夠,以回職場為第一優先。 就答應了,然後就稱謝高興回家。(才第一次面談而已)
人事部門動作也很快,第二天立即要我填資料,進行後續作業。
興高采烈的一等等了三個星期沒回應,打電話問,人事說卷宗在事業部副總桌上。
心裡想:「天啊,應徵一個小副理要簽到副總。」
(後來得知該公司即使是應徵工程師,也要上簽董事長)。
就這樣,又過了兩星期都沒消息,透過朋友去查一下。原來被副總否決了,而人事部再也沒來電。
只是覺得有點無言,這麼大的公司,這樣的方式處理事情。
也有一次很有趣的外商公司面談經驗。
第一次面談是駐本地的總經理(外國人)和人事經理(一位小姐,台灣人),一個多小時的面談中,超過90%的時間是人事經理用英文發問,原來老外總經理的英文實在不怎麼好。整個面談感覺怪怪的,一般公司的人事部門在面談總是位居支援的角色,而不是主導的角色。這一家外商卻不是這樣,人事部門在面談位居主導的角色。
面談完,當下人事經理就說我符合要求,將會有第二輪與他們總公司部門主管面談,如果第二輪過關,還會有一個形式上的第三輪面談。
第二輪面談在兩周後,當天著正式服裝到了現場,乖乖,不算小的會議室竟然坐滿了人,算算有十多位總公司來的部門主管,再加上上回的兩位,把大會議桌坐滿一圈。
天啊,第一次碰到這麼多老外面談官。
那就好好談吧,還好真正發問的就集中三位,其他我想英文可能不好不願意開口。
只可惜,這次還是沒過,原因就不提了。
在這一年半裡,我要感謝我太太,沒有在旁邊碎碎唸或嘮叨不去賺錢。
(因為她說我是家裡的搖錢樹,必須好好照顧。)
隨便我想做什麼事就去做,甚至容許我一直去上不同的課,考不同的執照,算算光學費就十多萬。當然我在家,買菜、逛賣場、準備晚餐就變成我的任務啦。
還好,家裡經濟都還過的去,去年在股票市場小試身手,老天保佑成效不錯,還賺了不小一筆。
好啦,我要回去上班囉。
也希望還在奮鬥的網友不要放棄,加油。
過去一年半,我因為面談受的氣就忘了吧,往前看比較重要。
========================================================================
最近一直在面談,原因就不多說了。
幾次面談的經驗,感覺不是很好,面談主管多不太尊重求職者。
不可否認在這段時間,的確是資方的市場,資方有權利精挑細選。
但是這一陣子釋放出來的人力,不全是能力不好,他們只是運氣不好罷了。
尤其像我這種出社會快20年的人,也在幾個主要電腦外商待過十多年的中階專業經理人,
面談主管大可不必有那種趾高氣昂的態度來面談。公司不同,制度不同,資歷不同,經驗當然不盡相同。
尤其更不要用近乎羞辱人的語氣,說你的經驗不符合工作需求,還說怕你年紀大吃不消 (天啊,我也才45歲!)。
自傳與履歷表都寫的清清楚楚,如果這麼不堪,那又何以找人來面談?
商場上,還會講求『買賣不成,仁義在』。
面談不合,我不期望還會當朋友,好歹尊重一下求職者。
難道大家都忘了,地球是圓的,風水是會轉的。
那天運氣來了重回職場,我不小心當了貴公司的客戶,甚至客戶的客戶,
屆時再見面時當主管的你會不會尷尬啊?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