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 御宅 動漫 乖小孩 三者沒有關聯的東西在媒體的渲染下成了同一個名詞
看動漫不一定宅 小孩乖也不一定宅 但是宅卻幾乎都是乖乖的整天上網看東看西,看到最後可以殺時間的大概只剩無窮無盡的動漫
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宅才會跟動漫 跟乖小孩扯上邊
重點來了
看到板上有一篇""當兵壓力太大 小兵跳樓自殺""
文中不斷強調這位小兵有多乖,以及他的學歷等
教育部是不是該開始管管""宅""這種問題了?
反正上億的有品教育都在推了,推個反宅文化不難吧?
不然以後的台灣人,人人不善與人溝通,難以拓展人際關係
沉迷在虛擬世界,抗壓性極低,動不動就要跳樓自殺
到最後....搞不好連收屍的人都沒有,因為沒人敢收...
                                    
            重開比較快 wrote:
一直以來 御宅 動漫...(恕刪)
錯瞜 錯瞜
一直在家上網不等於宅
一直在家 不出門 家裡蹲 這叫 尼特族
不是宅
宅是 有正常收入正當工作
只不過 下班後 回家後就不想出門的人
所以宅跟乖小孩比較接近
那是台灣自己斷章取義 亂引用
人死不能復活 更何況心死
            boyman wrote:
這是出自哪裡的解釋?...(恕刪)
日本人的解釋
話說 有了錢待在家不想出門
你會做啥 打電動看電視 上網
久了之後 比較不容易面對人群
這就跟電車男一樣 OK?
甚至日本人有的更無聊 在家玩鐵道遊戲
拿著地圖研究鐵道路線
或者迷戀研究軍事
所以也有 "鐵道御宅" "軍事御宅"這個名詞
御宅族 與 尼特族 的差異
是在有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 因為尼特族是無所是事 賴在家
吃穿花費都靠父母
還記得前幾年的 秋葉原屠殺案
有些媒體就把兇手指向御宅族
說日本社會排擠御宅族社群導致御宅族和社會更加脫節
更加難融入社會有關
不過就有日本媒體跳出來說不能只因他在畢業冊上畫的一位男性遊戲角色
就把整件事指向跟御宅有關
其實有機會去秋葉原走一走
你會發現都是一些COSPLAY怪咖
因為你走過去 他都會做出你意想不到的動作
要跟他拍照也會很高興的配合
人死不能復活 更何況心死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