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新聞事件:"投票拒慈濟.爭取遷瑪家. 好茶部落要做自己的主人"~同時也確定我是一個無法同情他們的人!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很明確且強烈的感覺到..
...是因為"我不是災民也不是原住民"所以...
對於此次88災難...我已經逐漸失去對人的同情心了!
....同時也確定我是一個無法同情他們的人!
讓我有這種感慨的是..
慈善團體何必"熱臉去貼冷屁股"呢?
遷不遷村或重建的事情..根本是政府的責任..
還要落到被責難為"慈善霸權"??
民間團體只是站在援助的角色提供幫忙..
而有關政策面是政府和災民應該溝通與協調的責任!
就像我看到一位基督徒的部落格...
為八八水災代禱
裡出現的文字一樣震撼:
(..前刪)
A.為原住民的習性禱告:奉耶穌的名斷開他們的懶墮、懶散、喝酒、吃檳榔的壞習慣...
.......
D. 奉耶穌的名破除在原住民心中認為這次水災是神對原住民的懲罰,這一切錯誤與憂傷的想法完全離開,水災是神讓台灣的長子—原住民下山的方式,進入平地的教會重新學習敬畏神、愛神、敬拜神、讚美禱告、讀經、靈修、脫離一切懶散、懶墮、酗酒、檳榔、隨便的習性,進入儆醒禱告、有紀律的生活。長子轉化、台灣的復興就來到。

.......
這...這..好像不僅"政府"背棄原住民?連"宗教"也背棄原住民了..是嗎???
如果不是基於人道與關懷...放給它自生自滅算了!
遷村?重建?如此勞心勞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交給政府呀!幹麼攬在身上擔?
遷村就是不尊重?甚至上綱說是滅族?..真有那麼嚴重嗎?
我已經很確認"因為我不是災民...也不是原住民..所以我無法理解也沒有同理心了!"
我看"慈濟"與"世界展望會"也不要再淌這混水算了!


-----------------------------------------------------------------------------
原文出處:
苦勞網

好茶部落遷建推動委員會委員會8月27日晚上召開村民大會,以101票對10票的壓倒性票數,婉拒慈濟基金會興建平地永久屋的美意,將繼續爭取醞釀兩年的瑪家農場遷村用地計畫。

好茶部落遷建推動委員會副總幹事李金龍說,「好茶婉拒慈濟,是因為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好茶部落的行動絕對值得喝采,因為我們是全球唯一拒絕慈善霸權的民族。」他呼籲,慈善團體想要介入援助,也必須尊重原住民部落,要讓部落能夠共同參與與規劃。

大仁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主任台邦‧撒沙勒從旁觀察這場會議。他說:「一貧如洗的好茶部落婉拒慈濟美意,正是打了一場魯凱族的民族保衛戰,雖然魯凱族貧窮,卻不能失去民族,這需要勇氣,也需要決心。」

由於好茶部落爭取兩年遷村地─瑪家農場,現在是大社村排灣族部落的受災安置地點,好茶部落長老和遷委會成員等今晚(28日)將前往拜會大社部落長老和部落成員,進行協調,希望彼此能夠相互體諒和理解。

撒沙勒是出身舊好茶的知青,同時擔任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發言人。他指出:「這一場村民會議,關乎魯凱族的生存轉折點,也是歷史關鍵點。」
好茶部落一旦點頭遷移到慈濟承諾建村的中廣長治分台用地,等於是放棄原鄉,遷移到平地,山上其他魯凱村落的災民仍在災變當中,驚魂未甫,心靈脆弱,不堪一擊,看到好茶部落點頭,也會紛紛下山,遷入慈濟興建的平地永久屋,魯凱族失去原鄉,將失去生計、失去文化,形同滅族。

《莫拉客颱風災後重建條例》8月27日在立院三讀通過,賦予政府強制遷村的依據。

更讓災區原住民團體擔憂的是,閣揆劉兆玄在27日重建會議也拍板敲定,將以永久屋取代組合屋,要直接跳過安置程序,並與慈善團體合作建屋。而善團體在政府號召之下,並未考量原住民部落需求與意願,已快速擬訂具體遷村計畫。

其中,屏東縣政府就牽線慈濟,擬將國有財產局所屬的中廣長治分台地段約30公頃,以重建條例為依據,撥土地給慈濟,由慈濟募款免費為霧台鄉災民興建平地永久屋,優先安置好茶部落177戶、共377人,再逐步讓其他五個部落遷入,條件是霧台鄉災民必須放棄山上的耕地,讓山林休養。
(這不是當地政府就應該要與災民討論的嗎?他們彼此才是主角吧?)

屏東縣政府催促好茶部落在下週一(8月31日)之前,做出遷村決策。好茶部落遷委會在27日,於是長治鄉隘寮營區,召開村民大會,約有一百多位族人參加,邀請縣政府等相關單位列席,慈濟大愛和世界展望會等兩大慈善團體說明計畫。

慈濟當天出動十幾、二十人的陣容,簡報在國際興建大愛村的經驗,提出將為霧台鄉災民在中廣長治分台園區興建永久屋,每戶可分配一棟兩層樓,單棟造價100多萬元。不過,提出兩條但書,包括:一是要魯凱族放棄山上的家園和耕地,讓山林休養,二是房屋可以繼承,不能買賣。此外,世界展望會則含糊地提出,將適災民重建需求,興建中繼屋,一路陪伴原住民災民的重建之路。
(意思是說人家一個是財大勢大!一個是糊裡糊塗囉?還含糊呢!)

好茶部落村民剛開始都被慈濟簡報的氣勢震赫住了,慈濟的陣仗和氣勢驚人,不過,出席村民會議的100多位好茶部落族人,逐漸鼓起勇氣,慢慢說出自己的觀點,從安全、文化、部落生計等角度,發表自己的意見,最終投票,以101票對10票的壓倒性票數,婉拒慈濟為之提供平地永久屋的美意

在場的縣府代表原民處長曾智勇立即轉達曹啟鴻縣長的態度,表示尊重好茶居民的意願,未來將配合好茶部落遷至瑪家農場的決定,盡快在最短時間內,協助好茶完成遷村工作。(政府好像是第三者一樣?說的像是不關它的事?)

李金龍說,族人的意見主要還是安全考量,中廣長治分台的選址問題極大,長治分台位在河道區,八八水災水門也差點潰堤,尤其是土石流之後,河川水道上升,未來安全仍有危險,好茶從舊好茶遷移到新好茶的危險地域,已失敗一次,不能再犯錯。其次,長治分台是廢棄物填土區,並不是很好的土地。再者,長治分台靠近屏東市區,已遠離新好茶部落約40分鐘車程,不在山上,環境丕變,將影響到好茶部落的傳統文化和生活。

此外,慈濟對中廣長治分院的規劃案,除了要容納好茶部落,還要一口氣要把五個部落遷入,李金龍說,30公頃的土地,要一口氣擠入這麼多部落,根本不符合人道精神,也談不上空間規劃。
(我是不知道30公頃有多大啦!那他倒是說說看希望要多大?整個中央山脈夠不夠呢?還是整個屏東?整個台灣好了!)

李金龍說,好茶部落婉拒慈濟,最大的意義是拒絕慈善團體的霸權,做自己的主人,因為慈濟提出規劃案前,完全沒有跟好茶部落溝通,就擅自主張,把重建當作是蓋房子。他呼籲,慈善團體要介入援助原住民部落,必須要提供給部落選擇的權利,不能完全不給選擇,要災民通通要被動接受援助,並且要在規劃和計畫形成時,尊重部落的意見,更重要的是,要部落共同參與規劃。(實在是很偉大的道理!但是我聽不懂耶?您們要面對的應該是政府吧?況且,如果這不叫做尊重那何必開會?直接蓋下去,蓋好了政府再強制搬遷就好啦?)

撒沙勒說,好茶部落一旦點頭,魯凱族其他村落,包括:阿禮、吉露、大武(目前安置在榮民之家)、佳暮(目前安置在中廣長治分台),以及兩個山上斷路、斷橋的霧台村和神山村(成山上孤島,部落安然無事)等,心理恐怕都會鬆動,會紛紛點頭同意下山進駐慈濟興建的平地永久屋,無法進一步設想下山之後的生計問題,以及更嚴肅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保存,這是魯凱族滅族的危機
(所以要死就是拖大家一起死是嗎?)

撒沙勒指出,好茶部落投票的那一時刻,好茶族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得要拒絕慈濟提供的豪華房子,等於放棄水到渠成的重建,不過,族人的心意都很堅決,因為搬遷到平地房子,等於是放棄回家的道路,這會滅族,「沒有民族,就沒有明天」。雖然繼續爭取瑪家農場遷村案,不見得就能馬上回家,好茶部落卻絕對不能放棄尋找回家的道路。

撒沙勒說:「幾乎一貧如洗的好茶部落要做出民族自主的決定,非常之困難,在魯凱族的歷史上,值得好好記上一筆,更值得大家好好幫好茶部落喝采和加油。
(果然"民族主義"大旗..在世界各地都是通用的!誰敢投同意票呀?)

撒沙勒指出,慈濟大愛執行團隊紀律強,只在乎效率,在被婉拒之後,希望慈濟不要轉而責備原住民災民,應該要懂得深刻反省,以慈悲心,聆聽災民的聲音,尊重災民需求,能夠坐下來跟災民溝通,不要成為財大氣粗的慈善團體。(這是裦還是貶?先裦後貶嗎?很好阿!不要就不要..錢也可以省下來用在其他災民身上!)
(..後刪)

===============================================
有網友在苦勞網所做的回應~我覺得蠻重要的!
私自轉貼如下,若有不適煩請告知!

轉貼該網署名"整理後的個人意見"的回應:
週三, 2009-09-02 00:52


今天接觸到了曾參與此場會談的慈濟志工,也將現場情況問了清楚。
以下是我的轉述以及個人立場表達,若有態度疏失之處,屬我個人問題。

----

我必須要轉述的是,慈濟志工從來不曾放棄與原住民災民溝通,
過去過於魯莽,未來會更加細緻。

我想回應有關於記者的最後一段話:「以慈悲心,聆聽災民的聲音,尊重災民需求,能夠坐下來跟災民溝通。」
同樣的,希望原住民意見領袖們,也同樣能用慈悲心,聆聽慈濟的觀點,
適度的溝通,尊重慈濟需求,能夠坐下來與慈濟進一步溝通。

過去慈濟在海外建造大愛屋的經驗,擅長與政府部門溝通,在盡己所能的情況下瞭解當地水土風貌進而設計,
之後與居民充分表達我們的誠意和規劃,多樂見其成。

而每次經驗都是獨特的:
上一回慈濟在台灣蓋大愛屋已是十數年前的事情,
此回由於原本志工對於原住民生活習性、文化等瞭解不多,
加上屏東人力有限,志工多投入在林邊、佳冬兩大淹水災區救災中,無法再調度人手深入了解民族生態;
在政府催促、以及那分想要改變惡劣住宿環境的心急下,在設計規劃村落細節時,
沒有考量原住民意見,的確有失尊重,在此鄭重道歉。

然而也請為慈濟設想,重建一事非僅此團體能成。
土地及法令配合政府規劃,真實意願配合住民想法,慈濟作為其中一個促成環節,在在需要溝通討論。

意見領袖擔心因好茶答應遷村後,其他族群陸續跟進﹔
慈濟志工則擔心因此篇報導,讓慈濟與更多族人喪失互信基礎,未來的溝通更加艱難。

目前慈濟仍然在蒐集災民對於興建永久屋的各種意見與看法,找尋開說明會的各種契機,非常歡迎多提供意見。
意見領袖們,關心此事的人們,
請嘗試多了解、主動聯繫慈濟,不要斷了與慈濟溝通的橋樑,好嗎?

----

我說:魯莽、誤解的眼淚,是我所見過最悲傷的眼淚。
希望雙方再也沒有人會因此而流淚。


===============================================

個人覺得苦勞網應就三方(政府,慈濟,原主民)平衡報導才能達致客觀!

2009-08-29 17:51 發佈
的確感覺到有一些些災民的要求越來越誇張
也的確有一些些災民趁亂多取得一點補助

樓主所說的事件表面看起來結果是如此,
但是,我認為雙方(慈濟與好茶部落)應該都沒有對錯問題,

慈濟發自真心想幫忙,
好茶部落想繼續在熟悉地點居住

只要雙方能好好討論,未必無法找出平衡點

尤其,過去四百多年來,原住民遭漢人欺騙欺負的歷史,
我們應該去多了解,
在過去,平地也是原住民所居住的,只是被後來者一步一步驅趕到山上,

當然不管過去歷史是如何,
既然在這塊土地共同生活,
不分彼此互相幫忙,
才能讓大家更愛這片土地
tokevin8 wrote:
的確感覺到有一些些災...(恕刪)


不要濫墾
這點完全支持好茶部落的行動

不好意思
從樓主的語句中
我似乎看到了"愛心沙文主義"

"有給你住、給你吃就很好了,還挑嘞?"
或許這不是樓主的本意
但,抱歉
小弟就是有這樣的感覺

只是
這樣子對嗎
因為今天我有能力給你、而且我也給了你
所以你就應該要聽我的、要接受我安排的
不然你就自己想辦法

如同最近大家一直在指責的
災民不該無限上綱

那麼
愛心是否也不該無限上綱?
政府與A片的差別:一個是沒經驗愛裝有經驗 一個是有經驗愛裝沒經驗;兩者躺著幹都能上。
+1 這點完全支持好茶部落的行動
每個人有他選擇的權利, 民主時代, 以表決的方式決定事情是正確的!
另外, 慈濟人的幫忙已經夠多了, 留點事情給政府做吧!! 房子的事, 別再丟給民間團體了!!
army0916 wrote:
我似乎看到了"愛心沙文主義"
...(恕刪)


對不起..完全不是!
畢竟我並沒有為他們做什麼?
老實說..我打八輩子可能都不會遇上他們?
而且我並不是一個有愛心的人!
我只是感受到"原住民沙文主義"的可怕!(很抱歉我要這麼說!)
慈善組織並不是抱著"給您們房子了..還挑?"的心態在對待他們!
大陣仗的專家學者工程師建築師為的是什麼?吃飽沒事幹嘛?他們並不支薪!
只因為他們的著眼點是在以"保障生命安全"為前提下卻被"好心被雷親"的認為是在滅族?
這說的過去嗎?
人能對抗大自然嗎?
您能保證他們堅持的地方不會再次發生"小林村滅村慘劇"嗎?
地點不認同可以再討論再協商!
有必要用投票來表達"堅決反對與拒絕的立場無協商的餘地"為的是什麼?
如果您有看另一篇
魯凱共和國或是魯凱平地村?

說明白說到底還不是跟政治有關..就是為了爭取"原住民自治區"..不是嗎!?

iamdarlong0315 wrote:
對不起..完全不是!...(恕刪)

很高興能與您做理性的討論

最近參予了幾次慈濟的志工
我相信慈濟並非是他們口中的"慈善霸權"
據您所提供的連結:

縣政府初步規劃先讓好茶部落177戶優先進駐,再逐步讓其他部落(阿禮73戶、吉露39戶、大武136戶、佳暮107戶、谷川45戶)總共400戶約1500位居民跟進。縣長考量必須照顧原住民各部落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因此傾向透過公園、滯洪池或其他綠地區隔各個部落,同時也保留部分空間以作為未來公共空間如學校、活動中心或其他重要文化設施的預留地。
另外,縣長也提到未來部落的耕作機會,所以也要在附近尋找適合的耕地(約10公頃),以便照顧約 2000位村民的耕種需求。
縣府基本上想藉由大規模的移住和定居計畫,逐步讓原鄉部落的農業轉型甚至消失,以便回復山林的自然狀態,還給山林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整個遷住計畫跟佛教慈濟功德會長期推動的環保理念不謀而合,因此主動認養,從經費到施工全由慈濟基金會負責,村民無須負擔,唯一的條件是住屋不得買賣。
慈濟基金會聘請的建築師形容未來的『魯凱共和村』將是一個涵蓋綠建築與生態工法的典範聚落,有信心提供村民一個舒適、安全又理想的家園。

這乍聽之下是很美好的
但是請注意其中一句話:
縣府基本上想藉由大規模的移住和定居計畫,逐步讓原鄉部落的農業轉型甚至消失

我們是否有這個權力以維護生命為由
去強迫別人接受我們認為好的生活方式?
遷村是共識
但不該只是"我們的"共識
更應該要包含了好茶村(或是更大一點:魯凱族)的共識
政府與A片的差別:一個是沒經驗愛裝有經驗 一個是有經驗愛裝沒經驗;兩者躺著幹都能上。
不管有無蓋成永久屋或遷村,選擇地點應該非常注重安全性與便利性,也許我們對原住民部落生存環境了解太少,大地的子民有權選擇自己的住所,但是未來全球暖化氣候驟變,是否也應該詳加考慮,行水區不能再住人,臺灣的颱風雨量可能每年都會破記錄,只是不知又會下到那個地方,高爾先生說的"氣候難民",旱災~大遷移到有水的地方,水災~急著搬離淹水地帶,為他們尋找一處逢大雨不會山崩.橋斷.路不通,安心居住的環境,應該是大家所希望的,南部山區在88水災早已柔腸寸斷,最頭痛的應該是政府,如果花錢把路修好,但是山上光禿禿,下個雨路就又不見,這樣耗費人力與資金,由誰來買單呢?但原住民早已習慣山上的生活(工作與就業),一時要改變還真不容易,政府早該出面協調取得土地,卻演變成愛心霸權(主張修養山林不要再開墾)在對抗貧窮民族(遷村就是滅族,平地非吾家),落差蠻大的!但還是希望有個圓滿共識,原住民朋友早日重建家園!
怎麼一堆紅字裡面沒有包含以下部分:

李金龍說,族人的意見主要還是安全考量,中廣長治分台的選址問題極大,長治分台位在河道區,八八水災水門也差點潰堤,尤其是土石流之後,河川水道上升,未來安全仍有危險,好茶從舊好茶遷移到新好茶的危險地域,已失敗一次,不能再犯錯。其次,長治分台是廢棄物填土區,並不是很好的土地。

如果長治分台真的有安全疑慮,加上村民早就有遷往瑪家農場的計畫,為何好茶村不能拒絕慈濟的方案?

整篇還是只看見狹隘的觀點。





政府或慈善團體想要一勞永逸解決災民居住與居住地危險性的問題。

災民則是要擔憂遷到平地之後,原有的家園、耕作區域無法使用,未來生計會有問題。

雙方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從自己的觀點去設想,如果能都退一步就好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