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少買黑鷹15架,來換一個三級的防救署

剛剛看了一下記者會,
一開始有提到要將軍方採購的黑鷹,減購15架,將其經費用來成立一個很奇怪的三級防救署,
我覺得不減購那15架,一樣也是可以成立這樣的單位,
但是為什麼不將這15架黑鷹乾脆轉給空勤總隊,換掉那要命的鐵棺材呢?
我是覺得現在的消防署若是沒有足夠權限或是能力來處理這次發生的天災,
那未來相同層級的防救署應該也一樣吧,沒有足夠權限指揮其他部會,因為他只是一個三級單位,
到最後發生事情,不就是兩個類似功能的三級單位在互踢皮球了嗎?
我覺得若是這樣倒不如,未來勤做演習,從演習中找出現存救災系統的缺點,不斷修正,
檢討軟硬體的缺失,該更新就更新!
聽完記者會真是無言!
2009-08-19 0:1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防救署 15
我也覺得直升機也該換一下了
別讓那些救難人員用命去救人

換好一點的吧,阿帕契不用買了
跟當初移民署成立一樣
是公家機關安插不適任人員的單位
chenian wrote:
剛剛看了一下記者會,...(恕刪)

= =先檢討災害防治法吧?
上次說要成立藥物管理局
夠了吧?

黑鷹才是真實的需求
吾的頭像不是狗.....是德國動物園的北極熊弩特...幼熊樣
a0955489 wrote:
跟當初移民署成立一樣
是公家機關安插不適任人員的單位

當年的海巡署也是半斤八兩!!
沒新單位怎安插自己人
開立一個魁儡單位,下次風災來襲才有擋箭牌
比災害防治法好用多了
chenian wrote:
將其經費用來成立一個很奇怪的三級防救署


別被騙了,那只是 rename,哪有什麼"成立".

C:\>rename 消防署 災害防救署
OK

政府還是沒有醒!!~今天看完記者會.已徹底死心

"災害防救署"...換湯不換藥,依舊是隸屬內政部轄下~請問與現行的消防署有何差別??
難道把消防署招牌換成災害防救署.以後救災就能變的又快又好((是在騙自己.還是騙民眾))

馬英九還是一個大白痴啦
消防署改成災害防救署
或者內政部新成立災害防救署
有差嗎
今天就是消防署無法有效統合全國的資源
或者根本喊不動經濟部水利署或國防部
所以才造成第一天動員能量不足
被人批得要死
現在改個名字或一樣的三級機關

豈不是換湯不換藥
這樣的建言到底是誰提供的

台灣本來就是多災多難的國家
行政院原本就有一個臨時性的組織
叫做災害防救委員會
由副院長擔任主任委員
其組織架構如下




委員會簡介
一、成立依據:
1.災害防救法第七條第二項,為執行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之災害防救政策,推動重大災害防救任務與措施,行政院設災害防救委員會。
2.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設置要點。
二、成立宗旨或目的:
1.災害防救基本方針及災害防救基本計畫之擬訂事項。
2.協助各部會應變、復原作業之標準作業流程之擬訂事項。
3.促進災害防救相關法規之制(訂)定事項。
4.協調、整合災害防救業務事項。
5.災害防救計畫之協調、追蹤、評估事項。
6.平時安全與重大災害防治之應變訓練、教育宣導事項。
7.舉辦區域性之演習及協調督導災害預防措施或各部會研究計畫之設計與執行事項。
8.預警、通報、通訊及決策系統之建立與支援事項。
9.災害防救資訊體系之建立、應用事項。
10.災害防救資訊工程之研發、維護與服務事項。
11.災害辨識、危險度評估與災害境況模擬之推動事項。
12.緊急應變體系之建立、檢討事項。
13.災後復原重建措施之訂定與業務執行之推動事項。
14.編印緊急人員資料及作業手冊事項。
15.平日緊急物資之準備、設置或貯存事項。
16.災害時之緊急調度、支援或與業務相關之總務事項。
17.其他有關災害防救事項。
三、成立日期:
民國 89 年 8 月 15 日 。

四、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
主任委員為行政院副院長兼任;副主任委員二人,分別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內政部部長兼任。

五、組織架構及成員:
本會置委員25人,其中1人為主任委員,由行政院副院長兼任,承行政院院長之命,綜理本會事務;副主任委員2人,分別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內政部部長兼任,襄助會務。其餘委員,由主任委員報請行政院院長指定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教育部、法務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主計處、行政院新聞局、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之副首長1人及具有災害防救學識經驗之專家、學者派(聘)兼之。 下設六組辦事,編組員額為組長6人及工作人員43人,另行政事務人員12人,均由消防署派員調用(派兼)。

六、幕僚機關(單位)及執行長:
本會幕僚機關為內政部消防署。置執行長一人,由本會主任委員報請行政院院長派兼,目前為內政部部長兼任。

七、開會週期:
本會會議每三個月舉行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


現在的架構並不是不好
而是不夠落實
每半年才開會一次
能做什麼

我的建議是
在行政院除了院長及副院長之外
多加一位國土安全長----只多一個人事費用,而不需多出一個機關
每月開會
如有必要得加開臨時會
由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負責進度研考
內政部負責幕僚作業..........至於內政部要找誰做,就由內政部指定
各部會必須提出專案配合
各種部會不想做的
不要做的
或者必須很多部會配合才能做的
都必須由國土安全長負責協調
國土安全長亦必須定期參加國安會報......成員為總統、行政院正副院長、立法院院長
凡是不聽話的部會首長
一律點名作記號
甚至不排除流放邊疆
這樣才會有效率
台灣才能有效率的應付未來終極的氣候變化
台灣的治水防洪才會有整體的規劃
否則現在各部會各自埋頭苦幹
一則難免有所疏漏
二則效率不彰

聽說目前南極洲一直在融化
未來海平面會提高10公尺以上
台灣的土地就這樣小
如果政府再沒有作為
那我們不如被其他國家統一
到時才有的逃
否則我們這些中下階層的
又無法移民
實在是太可悲了
沒事,路過,我正在看國王的新衣這篇童話(翻閱狀)

眉批:求求國王不要再裸奔,人老是會下垂的,換再多件還是被看光,我寧願看美女裸奔,晚上比較好睡。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