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蔣大在置頂文中寫道:"這邊希望大家能提出你的看法跟意見,我們來討論看看是否有機會為這些災區的小朋友作點什麼吧。"
我認為,如果只是捐款捐物資,災區的小朋友以及其他仍處在土石流潛在地區的小朋友,在每次的颱風或豪雨中,他們的生命仍然受到洪水與土石流的威脅.因此我認為只是捐款捐物資是不夠的.如果我們能在討論之下形成一定的共識,接著能有版上的讀者幫忙推動修法,使強制撤離有法源的依據,這樣才真正能使山地居民免於洪水與土石流造成的生命威脅,也才真正的能"為這些災區的小朋友作點什麼".
]
當足以滅村的土石流發生後,就算第一時間就有大部隊和重型機具開挖,可以挖出倖存者的機率會有多少?
以小林村為例,大家想一下在下面幾個時間點,各級與各國政府與村民如果做了一些決定,村民的生還機率如何.
1. 8月6日,颱風警報發布,政府強制撤離小林村民,或村民主動離村往都市避難,下山風險較低.
2. 8月6日晚,地方政府宣布隔天颱風假,政府強制撤離小林村民,或村民主動離村往都市避難,下山風險較低.
3. 8月7日下午5點,村內溪流被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政府強制撤離小林村民,或村民主動離村往都市避難,但因豪大雨與夜晚,下山有一定風險.
4. 8月7日下午11點,村內溪流被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政府強制撤離小林村民,或村民主動離村往都市避難,但因豪大雨與夜晚,下山有一定風險.
5. 8月8日日間,政府強制撤離小林村民,或村民主動離村往都市避難,但因豪大雨,下山有一定風險.
6. 8月8日晚間,小林村開始淹水,政府強制撤離小林村民,或村民主動離村往都市避難,但因豪大雨與夜晚,下山有一定風險.
7. 8月9日清晨6點前,土石流發生後3分鐘,村民已遭土石流掩埋,政府第一時間派出的大量部隊與重型機具設備無懼風雨,藉由某些特異功能出現在小林村土石流災後現場.
8. 8月9日清晨6點前,土石流發生後3分鐘,村民已遭土石流掩埋,政府+歐美日等世界各國第一時間派出的大量部隊與先進重型機具設備無懼風雨,藉由某些特異功能出現在小林村土石流災後現場.
9. 8月11日清晨,陸軍特戰隊員空降小林村,數日後其他救難隊伍經陸路抵達小林村.(這是真實狀況)
大家想一下哪種狀況下村民的生還機率最高或較高,那種狀況在未來就該列為不得討價還價,必須強制執行的標準作業程序.
我想大家心裡應該有數吧,1>2>5>3>4>6,7~9都趨近於零.在風雨進來前強制撤離,才是讓絕大多數居民生還的方法;在災難發生後,無論救災的速度再快,是否有外國救援隊都無濟於事.只有強制,而不只是建議撤離,才能保障居民生命,並降低救難成本.
強制撤離不是不用付出代價的,平時就要撥下預算,準備好交通工具分配到各地.都市內可供山區居民暫住的地點,如學校,旅館,體育館等都要事先安排規劃,一但某些狀況(如颱風警報發布)出現後即轉成居民的收容中心,最好每年春季還要實際演習演練,而不是上級出一張嘴說撤離,底下的人毫無頭緒與章法.
當然,越早撤離,居民的阻力也越大.除了法令中應有不配合撤離者的罰則之外,我想在另一方面也應提供經濟上的誘因以降低阻力.例如每位配合撤離的成年居民在收容中心每天可領1000元零用金,未成年人500元,各村前50名每日各加200元(金額與人數可視情況調整).這加起來雖然會是很大的一筆金額,但在災害發生直後第一時間救災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且不提生命無價,單單這次摔掉的直昇機價格就不知道可以發幾次零用金,這幾天數百架次的直昇機燃料與零件成本也都很可觀.
莫拉克颱風襲台後轉往大陸,據媒體報導,大陸強制撤離數十萬居民到安全地點,難道我們就做不到嗎?是不能?還是不為?
小林村並不是台灣山地唯一的村落,這次土石流毀了小林村,如果不從制度上改變,下次與下下次,又有多少村多少人要被活埋?如果一場水災,除了奪去許多生命外,最後只是成為政治狂熱者嘴砲的相罵本,以後照常有滅不完的村,救不完的災,眾多的罹難者在九泉下也不會安息吧.
逝者已矣,盼我們能在這次災變後痛定思痛,建立起強制撤離的法源與規範,使第二個小林村不再出現.這也應該是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的使命與義務.
謝謝我記下來了
每個村都像小林, 假設一村 400 人
400x470=18.8萬人
18.8萬人生活在危險的地方, 打零工 1天800.
人民的教育與工作, 政府應該要負責與輔導.
政府與地方機關能怎麼做? 不然要政府幹麻?
臺灣獅吼 - PEUGEOT CLUB TAIWAN || ----- The Drive Of Your Life ----------
黑色甜甜圈 wrote:
大約470幾區
每個區都像小林村一樣....
到時候是不是每次有颱風就10幾萬人要撤阿
而且你要是有去過當地...你就知道...有些居民真的很窮阿
都是作打零工的工作1天800........過著有一天沒一天的.......
我上面有寫啊,正因為窮,所以要有零用金的誘因,只要配合撤離,政府每天給你零用金,居民配合撤離的那幾天不用工作就有錢拿,自然會比較樂意配合.
對岸這次都可以在颱風來襲前就先撤40萬人,我想只要有事先規劃,撤離十幾萬人不是做不到.各級學校教室或體育場館都可以暫時安置撤離的居民,只是暫住幾天避風雨,並不是長期居住,而且這十幾萬人分散在台灣各地,不會全部都後撤到同一個都市,技術上不會辦不到.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氣象局的預報。
還記得颱風剛要進來的時候,新聞上的預報是說這個颱風只是虛胖,那時我還暗自高興的覺得「太好了,水庫終於有水了。」那個時候的我根本沒想到會這麼嚴重....雨量會如此的大...
災害發生後,我在ptt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是轉述小林村民的話。(真偽我也無法查證,抱歉)
裡面的大意是講「上一個颱風來的時候,才剛下雨,國軍的大卡車就已經到了,後來小林村也沒發生嚴重的災情。這次颱風一來,就沒有看到國軍的大卡車到來。等到發現不對勁,想要撤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滂沱大雨中,路都已經毀了,是能逃到那裡去?」
我想講的是,今天如果氣象局發佈的是強烈颱風警報,本體很紮實。
我相信大家都會做好準備,並且盡早的撤離。
但如果不管大小颱風,或是颱風只是從本島外圍經過,你都要叫人強制撤離。
我捫心自問,如果是我的話,一次兩次我可能還會乖乖撤離。三次四次我就會開始覺得這根本就是放羊的孩子,阿不過就下下雨,前兩次都沒怎樣啊,我幹嘛要撤離,乖乖在家看電視不是比較好....
yakult wrote:
但如果不管大小颱風,或是颱風只是從本島外圍經過,你都要叫人強制撤離。
我捫心自問,如果是我的話,一次兩次我可能還會乖乖撤離。三次四次我就會開始覺得這根本就是放羊的孩子,阿不過就下下雨,前兩次都沒怎樣啊,我幹嘛要撤離,乖乖在家看電視不是比較好....
記得30年前,每次發布颱風警報都如臨大敵,電視廣播整天呼籲大家做好防颱準備,乾糧,罐頭,水,火柴,蠟燭,手電筒,收音機,電池等物品都會準備妥當.當年幾乎每來一個颱風就要停電或停水,強風一颳,就算還有電,屋頂上的電視天線也都被吹得不知去向,所以要準備收音機才知道狀況.慢慢的,停電停水的機率變低了,也許是樓房更高更密集更堅固了,風似乎也沒以前大;也許是排水工程改善了,雨後的積水也沒以前高;在接了有線電視之後,颱風天變成坐在家中看電視的同義詞--這次也不例外.
儘管隔幾年還是會出現幾個造成嚴重災情的颱風,但我們血液中堅強的賭性總是告訴我們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受害者.真的,我們輕忽自然的力量已經很久了.
預報的虛警是一定會發生的.歷次颱風放的颱風假(包括這次),總有些地方影響甚小,賺到假期的民眾上街看電影購物的比比皆是.但能不能因為有這種現象,以後就再也不給颱風假?我記得多年前曾經發生過幾個颱風都沒啥影響後,各企業業主強烈抗議,導致政府對颱風假從嚴認定,結果好死不死下一個颱風來,沒放颱風假的地方因豪雨死了人,才在民意壓力下恢復對颱風假的標準從寬認定,是否放颱風假的決策單位也從中央被下放到各地方政府.
當然,執意死守家園的居民總是會有的.如我前述,配合撤離者有錢領,而且越早到領越多,我認為是可以減少撤離阻力的好方法.
越早撤離,撤離的人數越多,當然受災的人數會越低,但是執行的阻力與成本越大.我在這篇最前面列出了幾個可以開始撤離的時間點,如(1)發布颱風警報(2)地方政府宣布颱風假(3)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4)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其實這四個時間點都可以當作判定開始強制撤離的標準.(1)(2)兩個時間點撤離比較安全,但誤撤的機率也大,居民的阻力也大;(3)(4)兩個時間點撤,其實代表了已經累積一定的雨量,撤離的危險性會大一點,但居民看到雨勢應該也比較會配合.因此我認為可折衷選擇(2)或(3)為強制撤離標準,或是因地制宜,對於高度越高,離平地路程越遠的地區(也就代表救災難度越高的地區)採(1)或(2),其他高度低距離近的地區則採(3)或(4)為強制撤離的判定標準,如此當可取得一個平衡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