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眼前最重要的是救災的工作,但小弟深怕這個問題在救災完後再也得不到重視!
人都是健忘的!
一定很多人會去追究責任,然後吵吵鬧鬧好一陣子,最後又不了了之,請恕小弟不願加入。
真正的反省是在學得教訓,不再犯相同的錯!
只想請教真正的專家們,到底從政府到我們一般平民老百姓該怎麼做?
才能減少下一個如同莫拉克規模的颱風的損失呢?
希望能多得到理性可行的建議!
感謝~
因為沒有樹木的土壤, 吸水後變重, 會立即滑落, 造成山崩或走山。
沒有樹木的土壤, 被大量雨水沖刷後, 會造成土石流及增加河川之泛濫程度。
而大量泥水的沖刷力是很驚人, 所經之處樹林都會被摧毀, 造成加倍傷害, 使威力倍增累積。
所以水土保持很重要。
若做好水土保持, 一旦下雨後, 雨水會被表層土吸收, 吸收後的水會由三個去向, 被植物吸收, 被流入河川, 被滲入地底。
所以河川的水等於雨水減去植物吸收和滲透, 還有被留在土壤中。
1. 做好水土保持, 不要在山上砍伐原生樹林, 己砍伐的想辨法植林。
2. 山區的居民居住地點建議由地質專家堪察後再遷居。
3. 山區的居民輔導轉業, 不要再種植蔬果或砍伐森林。
4. 行水區擴大認定, 行水區內的居民遷走。
平地的超抽地下水, 也會使得地層下陷, 讓雨水降落到地面後, 因與海平面的位差降低, 使的流入大海之速度變慢, 增加滞洪的時間。
5. 減少抽取地下水。
平時民眾就需要有防災觀念, 有時候傷亡是固執造成的。
6. 增加民眾防知識。
7. 山區增設雨量報警系統。
最後, 過多的雨量跟過強的風勢及強烈地震一樣, 都是無法避免的, 人只能順應而為, 大自然的力量太大了。
下在土地上的雨, 還是要等它自己慢慢流入大海, 人力是無法排除的。
這次的雨量是2000mm, 傷亡就很重了, 如果下次是來個4000mm, 可能就會淹到二樓了, 防災沒有一定方式, 唯有事先設想及預防, 才是保命方式。
要政府或軍隊, 都是事後的補救了。
zola wrote:
這次的原因是大量的水...(恕刪)
感謝您的回復!
小弟也不禁有個問題想請教,
不知道是不是有可能建立起一個全台各地可承受雨量的地圖?
一旦某個地區的雨量接近該區的極限時,就立即發送警報!
不知是否可行呢?
因為曾在報導中見到,若是 2000mm 的雨量下在北部,恐怕災情更糟!
不知道北部能承受的雨量上限是否有相關的資訊呢?
Rintarou wrote:
一旦某個地區的雨量接近該區的極限時,就立即發送警報!
不知是否可行呢?
因為曾在報導中見到,若是 2000mm 的雨量下在北部,恐怕災情更糟!
不知道北部能承受的雨量上限是否有相關的資訊呢?
當雨量會下到極限程度才發送警報
要撤離或是進行其他措施應該會有實行上的困難(天候)
下在北部會不會更糟?不知道~
不過兩天2000mm的雨量下在哪裡都會出事的
世界各國皆然,程度差異
把傷害減到最輕及事後補救效率很重要
=======================================
以首善之都台北而言
納莉風災之時市區降雨量約單日425mm,山區約1000mm
比這次少,但損害相當大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1540000/newsid_1549600/1549625.stm
只能希望類似的災害少發生,能有更多時間準備
我是Hiroyuki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