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產界的朋友嗎 建商為何還要狂買公共設施保留地?

有地產界的朋友嗎 建商為何還要狂買公共設施保留地?

都會法不是通過建商可以用繳代金來替代(政府出面收購 建商出錢)

那為何現在建商又要像以前一樣 自己買呢?

可能原因?

1 先自己買下 再高價賣給政府?
2 ??

之前家族有賣過一塊公共設施保留地(價錢極低 一堆人各分個幾萬) 最近又有建商要買家族新店這塊

有人了解或了解行情嗎? 謝謝
2009-06-29 17:56 發佈
通常是容積率轉換啦(就是本來只能蓋10樓可以蓋成12樓 詳細的情形法令有規定)
建商買完跟政府換容積率
要高價賣給政府不太可能
因為政府有錢就直接跟人民徵收了
75
捐地換容積
政府和建商雙贏!

搜尋標題"建商捐地 換取樓地板面積"蘋果日報報導有詳細說明
chuangman wrote:
通常是容積率轉換啦(...(恕刪)


內行喔

不過容積率轉移比起代金算是更麻煩的方式

容積率轉移要自己買 自己配對 比較麻煩

代金是建商出錢就好 省力效率好(2009年1月修法通過)

我是奇怪建商為何要自己出錢買
pcvhaha wrote:
內行喔不過容積率轉移...(恕刪)


要高價賣給政府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建商不會麻煩阿...通常會委託土地開發公司進行收購

那是因為要看地點才知道是代金划算還是直接跟土地所有人買划算
舉例來說 一塊公共設施保留土地在台北市公告現值假設1億
如果代金只要公告現值就好那要1億(理論上應該還要加成 因為政府徵收要加成)
這樣建商會覺得划算 因為在台北市市價遠高於公告現值

可是如果一樣一塊公告現值1億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在南部或非台北市地區(如您所說的新莊)
以現在公告現值與市價的差別就沒很大
更何況出面收購的價格通常還是公告現值5折上下

如果在非台北市地區繳代金給政府幫忙取得
這樣當然不划算
當然是自己以公告現值打折去收

當然有的人會說如果我是地主
誰會那麼笨用公告現值打折賣給建商

因為這些人可能不缺錢
再等20年政府也未必有錢來徵收
所以那些土地就繼續這樣放著
願意打折出售的就早點拿到錢


75
chuangman wrote:
那是因為要看地點才知...(恕刪)


正解

直接給政府錢划算
還是自己買了地捐給政府抵划算
如此而已

其實這類公共設施保留地除了原本的地主之外
另外一直有人在收購
有的買起來就是想敲一筆,特別是道路用地
看能不能拿來威脅附近的居民進出

不過也不一定都能如願以償就是了
有時也是賭很大
所以要有點口袋深度的人才玩得動
我所知道的都是代書或土地仲介等業內
標準的"知識經濟"

說實話我覺得他們比較像土地蟑螂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