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教中文達人是破釜沈舟還是破斧成舟?

記憶中應該是破釜沈舟,但小孩查上友出版社的最新版國語辭典中寫的卻是破斧成舟。

請教中文達人,哪個才是正確的寫法?
2009-06-18 7: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文達人
joshwang wrote:
記憶中應該是破釜沈舟,但小孩查上友出版社的最新版國語辭典中寫的卻是破斧成舟。..(恕刪)

釜或斧
我沒把握
但不是成舟
我十分肯定
ps應該查教育部的線上成語字典會比較正確

形容做事果決,義無反顧。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1>復請兵。項羽2>乃悉3>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4>,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注解〕
(1) 陳餘: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詳。與張耳為刎頸之交,秦滅魏,為里監門。陳勝起兵,與張耳立陳人武臣為趙王而同事之,趙王立餘為代王。後耳降漢,與韓信破趙,餘亦遭斬殺。
(2) 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悉:全部。
(4) 釜甑:兩種古代的烹飪器具。釜,即今之鐵鍋。甑,音...,煮東西用的瓦器。
蔡依倫,遥めい,李寶英,河智苑,韓藝瑟,朴寒星,樸敏英,李智雅,尹恩惠,蘇怡賢,韓藝真,宋慧喬,新垣結衣,Tiffany,T-ara,AOA,Rainbow
三洋HD1→富士HS10 K8 875CPUX2 ASUS P535
joshwang wrote:
記憶中應該是破釜沈舟...(恕刪)


是破釜沉舟....

這成語典故是項羽在功秦時為了激勵將士決心~
命令下屬將釜敲破(現在來說是煮菜的鍋)跟過河的船全部沉掉~
意思是如果沒有攻破秦城就大家死在岸上~

現在編辭典的應該是智障吧!!
斧有什麼特殊的意思嗎??難道是大樹幹?
不然怎麼能做成船啊??
原諒我造口業~~我還是要罵 編辭典的根本就是智障!!!
出處即如2樓"小田0216"不大大所引用之「項羽本紀」。重點以白話文說明:

把船鑿沈了,表示不保留撤退的可能;

把煮飯的用具打破,表示没打算有再吃下頓飯的準備;

所以,是「破釜沈舟」而不是「破斧成舟」。

會有「破斧成舟」出現很可能是注音輸入法因相似音且未能明瞭出處所造成的。
破釜沉舟:
秦末項羽與秦軍戰於鉅鹿,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渡河之後,即將渡船弄沉,釜甑打
破,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引申為做事果決、義無反顧
。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
,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亦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
船沉鉅鹿。

木已成舟:
木材已經做成船隻。比喻已成事實,無法改變。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到了明日,木
已成舟,眾百姓也不能求我釋放,我也有詞可託了。

教育部成語辭典
在無法開花結果的地方努力,就是執著;在可以開花結果的地方努力,就是堅持。
joshwang wrote:
上友出版社的最新版國語辭典中寫的卻是破斧成舟...(恕刪)


上友出版社?
"破斧舟"要怎麼解釋?
"破釜舟"又是什麼?教育部的查不到耶!!

應該是破釜沉舟
spawnajan wrote:
上友出版社?"破斧成...(恕刪)


編譯人員 常識不足~
spawnajan wrote:
上友出版社?"破斧成...(恕刪)


樓上,你是對的!


現代人連這個都搞不請楚嗎....
其實出版社是很用心的
他想告訴大家
英雄不怕出身低
只要有心
破爛的斧頭
還是可以砍樹來造出一艘船的
所以才叫「破斧成舟」

現在的中文水準真的有夠....
出版社應該是用注音打字的
沒有去選字
釜就打成斧了
沉卻因為注音分不清
而打成成了


為什麼我無法輸入注音符號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