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圳
新生南北路下面其實是條運河,
而瑠公圳另有其地點.
其中一條經過現在的基隆路.
他們說基隆河截彎取直是為了防洪.
不過, 彎曲的河流減緩水流的速度,
應該反而是減少下游的水患才對啊. ~~~~
以前的基河路下面是一條支流,
社子真的就是一個島.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日本統治的時候為了台北的水患問題,原本要炸開五股的獅子頭與對岸的關渡兩個交錯伸出在淡水河的岬角,
就是以前的" 甘答門 "(關渡門),淡水河在此河道被縮減並成S型,雖然淡水河在此處流量變小但也阻擋了逆
流而上的海水;總督府經評估以後認為炸開甘答門會引發海水倒灌,當時台北的防洪設施還沒有做,所以沒有實施.
結果國民政府來了以後,自己規劃了大台北防洪計畫,在沒有任何評估與調查(連人家留下來的評估都不甩),沿岸
堤防也都八字還沒一撇的情況下,就在民國52年命令工兵以炸藥直接炸掉甘答門.結果不但沒效果,還讓台北縣的
五股,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因來自淡水河的海水倒灌淹了20幾年的大水...........當然後續也花了更多金錢與時間
在彌補這個腦殘的決策上面,!
我們的歷史是不會講到這種丟臉的事情,整個大台北防洪計畫最常被拿來說的大概就是二重疏洪道吧,二重疏洪道
就是因為甘答門被炸以後海水倒灌讓大片的產稻良田變成只能短期種植菜園,後來政府乾脆徵收這裡當洪氾區的
分洪道..............

因為台北市的水患無解.(以當時的狀況而言)
感覺國民政府的水利措施, 做了 A, 就會製造 B 的問題.
而且台北市的腹地太小.
現在的台北房價不合理的高, 就是有一堆地方無法利用.
交通也是,
原本日本人有規劃松江路要直通北安路,
後來因為一些因素沒有.
海水倒灌....
台北現在一直很怕西北颱, 搞不好就是當年去炸關渡門種下的惡果.
聽說日本時代基隆河截彎取直有做過一次,
不過後來國民政府做了兩次.
搞不好汐止那邊的水患也是因為第一次國民政府做的截彎取直搞出來的.
因為原本日本人的時代, 基隆河過了圓山變成兩道分流,
到了國民政府時代變成一條.
泥沙要淤積, 應該每年旱季的時候清一清就可以了吧.
汐止既然叫做汐止 (水返腳),
就是潮汐的變化會到汐止.
河道直的話, 海水倒灌上來的速度也快.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