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產業外移與品牌的疑惑

多數人認為台灣經濟衰退是因產業外移,無論是電子、塑化、食品還是金融,也不分是大企業或小工廠,大家錢進中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尋求更低廉的成本或開發新市場,

可是相較於其他所得/經濟比我們更好的國家,產業外移的需求不是應該更強烈嗎?

那美國有很多的企業將生產線移往南美或更便宜的國家嗎?
歐洲先進國家有將生產線全部移往東歐或更便宜的國家嗎?

如果『有』
那麼他們的所得/經濟怎麼都還那麼好,沒有因此大幅下降?

如果『沒有』
是因為他們的政府干預,或他們的企業比較笨或有其他原因?

這個問題歐美先進國家應該早就遇到了吧,他們先進(高所得)很久了。

很多人應該會認為關鍵是 『品牌』!

先進國家一些低價產品還會外移,但品牌效應的附加價值高,足以支付高額的人力成本,所以讓本地勞工不致於失業,並享有高收入。

我原本也是這麼想,認為台灣經濟要再進化,不能只靠做代工,應該要有更多Acer、Giant、HTC這類品牌能見度高的產品,這樣才能帶領台灣的經濟邁向另一個高峰。

可是後來覺得這樣想法有問題,因為檢視許多高所得,經濟良好的國家就會發現這樣的論點並不正確。

如盧森堡、挪威、愛爾蘭、丹麥、芬蘭、比利時、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所得都蠻高的,但他們好像沒有什麼很強力如Microsoft、GE、Siemens、Philips、SONY、LV之類的品牌...


所以我困惑了
2009-05-22 12:32 發佈
mirohung wrote:
如盧森堡、挪威、愛爾蘭、丹麥、芬蘭、比利時、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所得都蠻高的,但他們好像沒有什麼很強力如Microsoft、GE、Siemens、Philips、SONY、LV之類的品牌...
所以我困惑了...(恕刪)


沒什麼好困惑的

開版你提出的品牌都是泛IT產業與精品業

而你所說的這些北/西歐國家,IT產業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強項

人家靠的是觀光,文化產業,甚至是設計產業等吃飯

所以只看IT產業的話是不準的...
那美國有很多的企業將生產線移往南美或更便宜的國家嗎?
歐洲先進國家有將生產線全部移往東歐或更便宜的國家嗎?


有!!台灣在1970、1980年代就是承接美國訂單而成長的
當時主流產業為紡織、手工具、農業、輕工業等

有!!歐洲自從東歐解體後、大量的製造業移往東歐如捷克、波蘭

很多人都忘記1970年代歐美因產業外移(訂單被日本與四小龍搶走)
導致失業率升高、社會治安敗壞、自殺比率升高(尤其是瑞典)等
社會瀰漫著末日說、資本主義走到盡頭說、共產主義將統治地球等
而最後歐美並沒有如預言般的毀滅

回過頭來看這一段歷史
原來那只不過是一個產業調整、政治社會改革、自我反省的年代
最後在90年代後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國家
開始走入另一個經濟領域
"新經濟" 代表人物為賈伯斯、比爾蓋茲等人

台灣應該學習這條路
而不是在回頭去擁抱"舊經濟"






mirohung wrote:
如盧森堡、挪威、愛爾蘭、丹麥、芬蘭、比利時、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所得都蠻高的,但他們好像沒有什麼很強力如Microsoft、GE、Siemens、Philips、SONY、LV之類的品牌...


多數靠觀光~另外還有品牌精品(鐘錶、珠寶、服飾等)
簡單說:台灣還是以硬體為主...製造,代工,組裝...


mirohung wrote:
如盧森堡、挪威、愛爾蘭、丹麥、芬蘭、比利時、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所得都蠻高的


這些都是靠軟體or韌體(?)...文化,觀光

仇不在他人、而在亡者親人,在沒明言放下仇恨之前,誰來置喙皆是殘忍
NOKIA是芬蘭的企業
夠大嗎?
allanwu1011 wrote:
而你所說的這些北/西歐國家,IT產業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強項
人家靠的是觀光,文化產業,甚至是設計產業等吃飯...(恕刪)

keeperv wrote:
多數靠觀光~另外...(恕刪)

QWEWQ wrote:
簡單說:台灣還是以硬...(恕刪)


覺得義大利或法國這種比較像觀光大國。

雖然知道文化、設計是這些國家的強項,但應該也不是全部收入的來源吧?

以下截取自Wiki:

[愛爾蘭]
愛爾蘭經濟總量較小,但非常發達,主要依賴出口貿易。
農業的主導地位已被工業所取代,而工業占GDP的38%,總出口量的80%,以及勞動力資源的28%。


[丹麥]
丹麥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國,擁有高科技農業、現代的小規模企業化工業、寬鬆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適的生活水準。


[芬蘭]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大約與英國、法國、德國或義大利持平。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


[比利時]
比利時經濟十分倚賴國際貿易。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平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日本的五倍。
主要出口汽車、食品、鋼鐵、藥品、鑽石(成品)、紡織品等。


若以產業外移的角度來看,金屬、工程、電子工業、汽車、藥品、紡織等,應該也都可以外移啊...

他們都沒遭遇到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嗎?


6552ken wrote:
NOKIA是芬蘭的企...(恕刪)

我知道NOKIA是芬蘭的企業,但總不可能靠NOKIA就能養活芬蘭整個國家吧
更何況除了我第一隻手機NOKIA 6150是芬蘭製的,後來的都不是了...

enzolin168 wrote:
回過頭來看這一段歷史
原來那只不過是一個產業調整、政治社會改革、自我反省的年代
最後在90年代後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國家
開始走入另一個經濟領域...(恕刪)

所以希望現階段只是台灣轉型的一個過度期,日後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經濟。
靠品牌輕鬆賺大錢喔,台灣有啊...

澄果公司就是一個靠mark的
做鬼也風流
我的客戶中有歐美前幾大運動鞋品牌公司,
一雙運動鞋給台灣人開的大陸廠代工的成本只佔售價的 1~5%,
如果交給大陸人開的工廠代工的成本只佔售價的 0.5~1%,
材料成本就不太一定了, 儘量控制在 10~20% 左右,
而毛利大概佔售價的 50%~70%, 這些都是品牌賺走了!

這樣想就清楚了吧?
(我們做 ERP 的, 客戶的生產管銷成本非常清楚)
我的字典裡沒有減法, 因為我跟定你!
台灣還是要走觀光路線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