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1732 wrote:為什麼貝多芬的快樂頌...(恕刪) 是日本日本人迷快樂頌,尤甚於西方世界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初嚴格說,應該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而快樂頌更是每年必唱的節目-------------------------------------現同時也被列為歐洲聯盟的盟歌點此連結
其實正確來說,快樂頌是席勒所作貝多芬再為其譜曲,一般都稱為第九號交響曲、合唱而第九號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後一首交響曲(雖然後來有發現未完成的第十號)加上其它的八首,被稱為不朽的九首第九號因為是最後一首,也被後人視為集他畢生所有作品的大成在公演之時他的聽力已經無法指揮樂團但當時他堅持親自指揮,當然團員們也只好配合演出結束後,在他背後如雷的掌聲,也渾然不知直到團員提醒才知道聽眾熱情的掌聲,當時他老淚縱橫這是這首曲子其中一幕最傳奇的背景另外曲風也是一絕由第一樂章的暴怒(聽得出來他好像為什麼事不爽)第二樂章的詼諧(結束時有點耍人的意味)第三樂章的平靜想睡覺(休息一下)到最後第四樂章中的"恐佈的號角聲"(叫你起床)後帶出撥雲見日、充滿希望的合唱悅耳又神聖的曲風,讓人不感動也難不過現代最紅的、也播到快爛掉的…應該是卡爾奧夫的"布蘭詩歌"只要有要氣勢的場面都會有這首,雖然其實他的歌詞不是想表達氣勢(應該是發牢騷)
veronicax wrote:其實正確來說,快樂頌...(恕刪) 音樂史上有另一種記載第九號當時是給別的指揮來指揮貝多芬是在旁邊看當時已貝多芬的聽力根本就沒辦法指揮樂團阿聽不到的人怎麼指揮好樂團,我很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