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法都不一樣,我叔叔說是以前明太祖朱元璋,在回故鄉祭拜祖先時,因為墓太多了,他忘記在那了,所以每一個墓上面都壓這個紙,然後就說若是我朱元璋的祖先,請把紙給收下,於是隔天來有一座墓就真的少了那些紙,於是就留傳至現在,我是覺得可信度不高啦,不知是不是在畫虎爛…所以才想請教一下各位的
sean2316 wrote:
很多人說法都不一樣,...(恕刪)
「掛紙」,又稱「壓紙」或是「壓墓紙」,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
掛紙用的墓紙是長方形的,有紅、黃、藍、白、黑等五色。掛紙之前,要先剷除墓上叢生的樹枝、野草,再將墓紙兩三張一疊
折作波紋狀,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分別壓在墓頭、墓碑和墓旁的「后土」(即「土地神」)上,以表示子孫已經祭拜過祖墳。但也有一些地區是不拘數量和方位,就直接將墓紙按入墓土。
掛紙之後,還要準備簡單的供品來祭墓、燒紙錢,這樣才算是完成了掛紙的儀式。
關於掛紙的起源,有一個傳說:
相傳唐高祖李淵在還未得意的時候,流落他鄉,很久都沒有回家省親,直到他被封為唐公,才有機會衣錦還鄉。但不幸的是,他的母親此時已經去逝多年,被埋葬在南山的亂葬崗中。李淵找遍了南山的墳墓,就是始終找不到母親的墳。於是,李淵便把紙錢撕成碎片,迎風散去,同時默默的祈禱著:「不孝兒侍養未周,今倖獲來,而吾母久辭人世,葬處不明,何以奉祭牲禮?母倘有知,請納兒帛。」祈禱完畢,忽有一張碎紙片飄掛在一座土墳上,即使再大的風也吹它不去。就這樣,李淵找到了母親的墳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