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念法首條念佛的修法,經典中是這樣的記述:(於念佛時)「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系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佛。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體者,金剛所成,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在眾勇健,如來顏貌,端正無雙,視之無厭。戒德成就,猶如金剛,而不可毀,清淨無瑕,亦如琉璃。如來三昧,未始有減,已息永寂,而無他念。驕慢強梁,諸情譫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猶豫網結,皆悉除盡。如來慧身,智無涯底,無所掛礙。如來身者,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言我更墜於生死。如來身者,度知見城,知他人根。應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來,生死之際,有解脫者,無解脫者,皆具知之。是謂修行念佛。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自至涅般。
按經中所講,依如來教,正心靜坐,轉意念佛者,所得果報是「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而且「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至於「除諸亂想」和《阿彌陀經》等淨土經教所謂的「心不顛倒」如出一轍。若要說不同的地方,那只是《阿含經》的念佛結果是「自至涅般」,而《阿彌陀經》等淨土經教是「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https://blog.xuite.net/leelee936/twblog/174516242-%E9%98%BF%E5%90%AB%E7%B6%93%E7%9A%84%E5%BF%B5%E4%BD%9B%E6%96%B9%E6%B3%95
現在這個工商社會,除非真的是資量十分充裕,不然都要上班,
有幾個人可以念佛十號,念到不起貪慾纏,不起嗔恚愚癡心,其心正真,得如來義,得如來法。於如來正法,於如來所,得隨喜心;隨喜心已、歡悅;歡悅已、身猗息;猗息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其心定;心定已、彼聖弟子,於凶險眾生中,無諸掛礙,入法流水,乃至涅般。
有幾個人可以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系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佛。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要念佛觀出如來形在你眼前,能觀得出來的,都有神通了,
還要能不消失,才能繼續第二步念如來功德。
不實修六念,十念,數息,
就以為知道十二因緣名詞,這樣就自認可以不入輪迴,
實在是十分愚蠢的想法。
星期日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南無阿彌陀佛
比丘!於結所繫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於結所繫法隨順無常觀,之後是要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不生顧念。
不只要能觀,而且要常住在那個境界。
不是觀察萬物生滅無常,知道十二因緣名詞,就不入輪迴了。
是要住於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
這樣你的貪愛才能息止。不要搞錯了。
沒有六念,十念,數息,定力就不夠,是沒有辦法住於那個境界的。
沒有辦法住於無欲觀,就會有貪愛欲想,有貪愛欲想就會入輪迴。
不是知道無常名詞,知道十二因緣名詞就不入輪迴了。
那是大妄想,絕對入輪迴。
佛法是實證的教育,不是信仰。
星期日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南無藥師琉璃光佛
藥師咒是《佛教念誦集》中十小咒之一,來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經常念誦此咒,臨終時可以往生淨土琉璃世界,有八大菩薩護送到西方極樂世界。現生可以健康長壽,此咒有大威德,若能念誦藥師真言,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壽。
經言:曼殊師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志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此言於此真言若自誦,若教人誦,皆得消災獲福者也。
藥師灌頂真言,修持讀頌能拔一切業障、護持身心安康、使得消災免難、去病卻苦、得無量福慧。
許多人都聽過藥師佛的殊勝功德,藥師法門是根據經典唐朝玄奘大師所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在這部經中,釋迦牟尼佛介紹出藥師佛國,藥師佛十二大願度眾生。並開示許多消災延壽之妙法。以及東方淨琉璃世界的種種殊妙,修學藥師法門還有十二藥叉大將,在佛前發願守護,因此修持藥師法門者,不僅能得到藥師佛三尊的加持,亦可受到十二藥叉大將的護念,感應迅速。
藥師佛不忍眾生深受病苦惡業纏身,入於除滅一切眾生苦惱三摩地,頂髻放光、大地震動,宣說藥師咒,我們如果發清淨心、慈愍心,用一杯乾淨的水置於佛前,念108遍藥師佛咒給病人飲用,必能早日解脫病苦。若能日日念誦此咒,能滅除惡業和病苦。
若有受病苦纏身者,尤其在這五濁惡世的時候,人們遭受病魔之苦,很多無明病、瘟疫橫行,若能發清淨心,持念藥師佛咒,甚至能懺悔、素食,加持力更是加倍功效。
亦可兼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聖號,若能觀想藥師佛像,功德也無量,大家都修行藥師咒,身心自在、福慧圓滿。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5225&page=1
星期日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南無月光白色如來
南無莊嚴覺定清淨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這樓清靜多了,
真好。
好戰份子就到隔壁釣魚樓。
釣魚樓主柯賜海喜歡舉貪愛輪迴的牌子,也請在自己那樓舉牌子就好。
這裡只是討論區,
大家點到為止就好。
有人說當下喜樂,
佛的當下喜樂,是喜歡的也喜樂,
不喜歡的也喜樂。
吃蘋果,當下喜樂,吃苦瓜,也當下喜樂。
自己可以選擇的,可以當下喜樂,自己不能選擇的,
遇到不喜歡的,也能當下喜樂,才是真的達到喜樂。
討論區的文章當然是可以公評的,
問題是你可以評別人,別人也可以評你的。
不是就你說人時笑嘻嘻,說了一個多月,
別人回嘴,你就翻臉,設黑名單,你設黑名單時,就沒有當下喜樂。
在討論區,別人不理你,是自己要檢討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讓人怕你了,不然人家可以跟別人討論,
為什麼你問他,人家不裡你,
是不是自己表現得態度不好,人家才不理你。
佛家所謂的「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逆共八件事,順利成功是利,失敗是衰,背後誹謗是毀,背後稱讚是譽,當面讚美是稱,當面漫罵攻擊是譏,痛苦是苦,快樂是樂。佛家教導說,應當修養到遇八風中的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為所動,這就是八風不動。
要能八風不動了,才能真正的當下喜樂。
星期日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請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
南無金剛堅強消伏壞散如來
南無德內豐閻王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是要接受世間是苦,想要獲得真正的快樂,
要實際去體認實踐的教育。
不是只是一種讓人信仰的宗教。
所以有網友一直強調要看當初悉達多想什麼,
悉達多身為王子,不缺錢,不缺別人對他的崇拜,
為什麼要出家?
是看到生老病死,晚上回宮,看到白天美麗的妃子,
洩了妝躺在床上,一點也不美麗了,
想到她老的時候,死的時候,
也不過幾十年,有什麼好喜歡的,
那這幾十年的喜歡一個人,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自己擁有的王位,財富,當自己老了,死了,也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想找人生永久的快樂,
就半夜離開王宮開始修行之旅。
悉達多不是像希特勒,由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窮小子,
想要權力富貴,想出一些吸引人民的說法,
來吸引自己的擁護者。
要去看悉達多為什麼出家,出家後的學習過程,
最重要的,
是這個老師教你什麼,
教你怎麼學習,怎麼實修,
怎麼去證得你要的最後快樂。
不要只是看視頻學習佛法,
阿含經中佛親口宣說,
如實修一定有神通,
但是神通不會讓你永遠快樂。
所以你要像對待世間財富一樣不在意神通。
出外參訪老師是必須的,
電視不會示現神通,
有的話只有貞子會爬出來找你。
有人以為知道十二因緣名相就等涅槃,
這在講實修實證的佛教中,是極嚴重的誤解。
要證果才能等涅槃。
在上座部佛教的說法,現在是第3個千年,
要證得三明,三明是指,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就是指在阿羅漢聖者,天眼,宿命,漏盡三通能夠徹底究竟,所以稱為明。持戒修行方能成就三明。
對人生目標有興趣的網友,
千萬要用智慧參訪真正的老師。
http://wiki.sutta.org/index.php?title=%E5%85%A5%E5%87%BA%E6%81%AF%E5%BF%B5&variant=zh-tw
省思佛陀的稀有出世
深入地省思菩薩與佛陀的四方面,即:菩薩、菩薩的任務、佛陀、佛陀的任務,能夠讓我們醒悟到佛陀的出世是一個非常稀有的現象。
詳盡的解釋:有許多人在看到或聽到佛陀的威神力與成就之後。(譬如擊敗傲慢自大的外道、顯現雙神變等),都發願成佛。當佛陀在三十三天(Tāvatiṁsa)教完論藏(Abhidhamma)之後回來人間時,他顯出「自天下降神變」(devorohaṇa),令到人、天神與梵天都能互相見到對方。這自天下降神變的範圍上至有頂天[28](Bhavagga),下至阿鼻地獄[29](Avīci),四面八方則遠至無邊世界。那天看到佛陀之非凡風采的人群,沒有一個是不因此而發願成佛的。這點在《法句經註》的自天下降的故事及《勝者莊嚴疏鈔》裡解釋三種神變時有提到。
雖然那些看到或聽到佛陀的成就之後發願成佛的人數很多,但是其中信心、智慧、願力與精進力弱的人,在得悉有關波羅蜜的各方面,圓滿諸波羅蜜的深度及漫長的時間,生生世世不可間斷,以及必須認真、透徹及不惜犧牲性命地實行時,都退縮不前了。只有堅忍不拔地圓滿波羅蜜才能證得三藐三菩提。因此佛果被稱為「難得」[30](dullabha)之事。佛陀的出世是真正非常稀有的現象。
因此在《增支部‧一集‧一人品》(Aṅguttara Nikāya, Eka-nipāta, Ekapuggala Vagga)的第二部經裡提到:
“Ekapuggalassa bhikkhave pātubhāvo dullabho lokasmiṁ: katamassa ekapuggalassa? Tathāgatassa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imassa kho bhikkhave ekapuggalassa pātubhāvo dullabho lokasmiṁ.”
「諸比丘,在這世上有一個人的出現是非常稀有難得的。那是誰呢?那即是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他的出現真是非常稀有難得的。」
在這部經的註釋中也有解釋為何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單只說到十波羅蜜中的佈施波羅蜜,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次,或兩次,或十次,或二十次,或五十次,或一百次,或一千次,或十萬次,或一千萬次,或十億次,或一千億次,或十萬億次就可成佛的。同樣地,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天,或兩天,或十天,或二十天,或五十天,或一百天,或一千天,或十萬天,或十億天,或一個月,或兩個月,或十萬億個月,或一年,或兩年,或十萬億,或一個大劫,或兩個大劫,或十萬億個大劫,或一阿僧祗大劫,或兩阿僧祗大劫,或三阿僧祗大劫就可成佛。(其他的波羅蜜,即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與捨也是同樣的情形。)事實上最短的期限是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只有在這麼久的時間裡,非常恭敬、熱誠、認真、透徹與毫無間斷地圓滿諸波羅蜜之後才能成佛。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原因。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1.htm
明天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請供水 念佛 懺悔 隨喜 迴向
南無阿彌陀佛
生命不是今生才有,它就像無止境的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水流的背後是業力在引導。當善業起作用的時候,我們身體健康,事情如意,修習佛法也很順暢。但是當過去的罪業表現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色身的種種病痛,內心的昏昧暗鈍,修學的心力也提不起來。
當罪業開始干擾我們的生命,引導我們趨向於痛苦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修懺來破除罪業的障礙,使令身心恢復順暢以便繼續修學佛法。所以,懺悔法門在佛教被判為道前基礎。不管你修學什麼法門,在正式修道之前,都必須通過懺悔來破障。就好比開車,雖然你的車子非常堅固,但是你要上路之前,也必須用推土機把路上的障礙清理乾淨,你的車子上路以後才能順利到達目的。故[懺悔]法門是其中極重要而殊勝的法門.如欲脫離輪迴苦海,必須先使心清靜.在無始以來的習氣種子,致使心常散亂,雜念紛紛,當想要靜下心來,確是欲靜反動,坐立不安.因此,培養專注的意念來降伏散心雜念,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警惕不可忽視.而依[占察懺]或[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的禮懺力量,來約束我們這顆心猿意馬的妄心,是一道殊勝的法門.
依據小編禮懺的感覺,這兩部懺法力量都非常殊勝,拜完都有種如釋重負,心情變好的感覺,普勸大家依自己喜好,擇一部禮拜且一定要常常禮拜,如果可以,最好天天禮拜,效果最明顯,佛法不可思議!!!倘若真的沒時間禮拜,至少念誦88佛名,日日不斷,應也有一定效果!!!
~八十八佛的由來 ~
1、【五十三佛緣起】:
從「普光佛」到「一切法常滿王佛」,這五十三尊佛號,出自《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中。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經典),皆悉清淨。以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即得除滅如上諸罪。尸棄如來、毗舍浮如來、拘留孫如來、拘那含牟尼如來、迦葉如來,亦贊是五十三佛名,亦復贊歎,善男子,善女人,能聞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稱名者,能敬禮者,除滅罪障。」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5101&page=1
待續
今天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供水 念佛 懺悔 隨喜 迴向
南無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所以與賢劫千佛出興於世,與往昔末法聞是五十三佛名大有關係,所以在本經中亦作是言: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輾轉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一心敬禮,以是敬禮諸佛因緣功德力故,即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為首,下至毗舍浮佛,於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次第成佛。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於星宿劫中當得成佛。佛告寶積,十方現在諸佛,善德如來等,亦曾得聞是五十三佛名故,於十方面各皆成佛。」現在千佛,未來千佛,皆因稱誦,恭敬禮拜五十三佛,而早成佛。
【三十五佛緣起】:
從「南無釋迦牟尼佛」到「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三十五佛功德名號,出自《佛說決定毗尼經》,經中言:「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於三十五佛邊,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
《寶積經》言 :「一切眾生,若有身具五逆十惡重罪之者,萬劫千生不通懺悔,應須頂禮三十五佛,至心懺悔,一切罪障,皆得除滅。」
4、三十五佛功德
《佛說決定毗尼經》中,則提及了有關三十五佛淨罪、懺悔的功德:「若有菩薩犯於初戒,於十眾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故犯戒者於五眾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手捉女人眼見惡心,或一人或二人前,以正直心殷重懺悔。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當三十五佛邊,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菩薩若能淨此罪已,爾時諸佛為其現身,為度眾生亦說種種諸行,成就愚惑諸眾生故。
禮佛的功德殊勝:
《增一阿含經》:禮佛有五種功德:
一、 端正:復以何因緣禮佛而得端正?以見佛形像已,發歡喜心,以此因緣而得端正。
二、 好聲:復以何因緣得好音聲?以見如來形像已,三自稱號:南無如來.至真.等正覺,以此因緣得好音聲。
三、多饒財寶:復以何因緣多財饒寶?緣彼見如來而作大施,散華、然燈,及餘所施之物,以此因緣獲大財寶。
四、生長者家:復以何因緣生長者家?若見如來形已,心無染著,右膝著地,長跪叉手,至心禮佛,以此因緣生長者家。
五、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復以何因緣,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諸佛世尊常法,諸有眾生,以五事因緣禮如來者,便生善處天上。
https://www.mobile01.com/post.php?mode=reply&f=37&t=5416351&p=952
待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