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cula6502 wrote:
當時的兩大唱片飛碟與...(恕刪)
大陸本土的歌手,除開主旋律歌手之外(如:宋祖英,鬱鈞劍,彭麗媛等等),流行音樂方面比較紅的還是前兩年超女快男這些選秀節目出來的比較多,比如張靚穎,李宇春,周筆暢,尚雯婕,又如男的像張傑那些,反正我對這些選秀歌手是沒什麽興趣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許巍,汪峰,李健,竇唯這樣的創造型的歌手,還有就是不計其數的大陸樂隊,比較好的像新褲子,Gala,痛苦的信仰這些做的音樂都是非常用心且真誠的。
說到不一樣,我覺得還是在包裝上,以前大陸歌手,無論是從專輯製作還是封套,宣傳海報上都讓人覺得比較土,不過這兩年越來越國際化,很多有名的歌手都開始和台灣歐美的優秀製作人合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國內樂迷以前只認港台明星的現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觀,有人說,不管喜不喜歡超女快男那些選秀歌手,至少他們,讓國內的年輕人也有了自己的本土偶像,我想這也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吧。
首先,我沒去過臺灣,但是家裏裝了衛星電視,可以看到臺灣的電視節目,所以大多數對於臺灣的印象都來自于兩岸的電視和網絡。
感覺臺灣是個比大陸保存了更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地方,民風淳樸(厛長輩說,都是文革把大陸的素質搞下去的,以前大家都很和善,沒有現在這樣的戾氣),經濟比大陸發達,政治也比較民主(雖然民主,但也太能搞了,感覺臺灣現在搞政治運動感覺和大陸文革差不多,就差沒有武鬥了),有很多好吃的小吃,雖然沒有大陸這麽多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但依然很想自己和朋友一起去旅遊,想必一定很愜意。
說到海峽兩岸乃至大陸目前的現狀,我覺得我老闆(生於香港,十多嵗隨父母移民澳洲,但是後來又在臺灣當過童子軍並生活過,在大陸工作二十多年,應該算是對兩岸三地都比較了解的人)説得很中肯。政治方面,現在的大陸就是以前的香港和臺灣,香港以前也有雷老虎這樣的警察貪污頭子,政府收黑錢,臺灣以前也有過黑金政治啊,阿扁現在不是還在裏面嘛。而且,經濟是一切的基石,“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我相信,只要經濟繼續發展,大陸未來始終是會朝更民主更開放的方向發展,兩岸應該把目標看得更遠一些,不要老是糾纏“賣台,愛台”的話題,臺灣和大陸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臺灣的經濟雖然目前比大陸好,但五十年后呢?一百年后呢?絕不可固步自封。
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我真的希望兩岸的年輕人能和諧共處,歷史已經成爲過去,現狀我們亦無法改變,大家心中自有衡量的標準,不要再互相叫駡,拜托,我們已經不再文革,你們也已不再戒嚴,打嘴巴仗很過癮嗎??兩岸的年輕人應該把 眼光放高一點,一起去努力提升中華民族(我不知道對岸的朋友認不認同我這個説法,我已經盡量避免產生讓你們誤會的方式了)的國際競爭力。
最後我有個問題想問下臺灣的朋友:
1、我外曾祖父1949年前就讀于大陸的輔仁大學,後來大陸的輔仁並入復旦,想知道輔仁目前在臺灣的地位如何?
2、我個人對於中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語言非常感興趣,一直想知道,爲什麽現在臺灣的電影和電視節目講話和以前差那麽遠?我看1990年代的《飲食男女》這些電影講話和大陸也差不多啊,怎麽十年的時間變化這麽大?趙文煊還在電影裏說“我們中國人·····”,現在可能聼不到了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