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

香港.澳門.大陸人士請進來聊天~

palmp wrote:
不好意思。但您的这种...(恕刪)


這位大大,我贊同你的觀點,明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朝代,
可以參考一下西方人的遊記,說的比較客觀。
至於“明史”,是“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那個時代編撰的,
裏面過分渲染了前朝的腐敗和政治陰謀,
而對其繁榮避而不談,
不過是為了鞏固滿清的統治而以。
很遺憾我們現在對明朝的認識,基本上都來自“明史”,
因此對那個輝煌的朝代有了錯誤的認識。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的連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15827.html?si=1
台灣人對清朝比較認識
是因為二月河那三部巨作
我是台灣人
目前住在四川!
歡迎大家來天府之國做客!

從小我移民到海外南美州
我的台灣回憶就是13歲之前
之後一直都在國外生活
現在大部份時間都住大陸

我覺得比上不足比上有餘
民主有民主的好
當然也有壞處
大陸是在某些程度上是封閉的
但是大陸太大有那麼多不同文化!
如果好好的去了解
我相信會有不同的看法
不要看台灣的新聞報導
報導大陸黑心產品等等的負面新聞!
台灣的媒體基本上真的是社會亂源
可憐的記者為了收視率或是獨家新聞
總是犧牲了那些小老百姓!

每個地方都有好人跟壞人
在延海一帶的城市
跟本就無法代表大陸
有機會到內地來看看
我相信會讓你改觀的!
楊公說:地靈改變心生命,生基求的富貴興...
tonyguo80 wrote:
台灣0分也能上大學是...(恕刪)

好大學還是一樣的高分
爛大學就像你說的隨便考隨便上
我同學全部用猜的也考上了
不過現在教育部要立法規範
一定要到一個門檻才能填志願
這樣說不定就會倒一些後段大學
我是台灣人,去年去過珠江及廣東,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地的天氣及交通,原本以為台灣天氣熱起來濕氣重黏答答的不舒服,還曾對朋友笑稱台灣夏天熱起來像沒加蓋的悶燒鍋,去過廣東之後發現,那裏的天氣熱起來是加了蓋的悶燒鍋,好可怕,呵呵

交通部分確實像是幾位網友提到的,滿街都聽得到喇叭聲,從內線直切外線不打方向燈的魄力也是很恐怖的體驗,柏油的鋪法跟台灣不一樣,看起來像是一塊一塊的接駁串連起來,像台灣那些改裝車底盤很硬那種恐怕開不了多久零件震光光

就我所接觸的中國人在我這個台灣人眼裡看來其實很有趣,和善且不失地主風度,兩岸文化上不同的地方處處看得到相似點,雖然喜歡小李飛刀或是楚留香等歌曲耳熟能詳,但連聽四五天廣東話之後,還真有點消化不了,哈哈
blackcat555 wrote:
是, 活在一個沒公義...(恕刪)


这个帖子好不容易到了90多页,怎么又跑出个你来?
不想被人鄙视的话就把自己说的话删了
大陸人
僅就01上而言
覺得相當多的台灣人過於自以為是居高臨下了
有太過敏感之嫌
對於大陸的東西不管好壞言必稱黑心
另外就是台灣的民主太過畸形
言論、集社、遊行的自由通常都被政黨用來當做操弄族群對立謀取政治利益的工具
以民族意識為分割點的政黨組成會導致雙方很難合作
對比其他國家政黨輪替大同小異的內外政策
台灣的政黨輪替因為兩黨理念的巨大差異
從而使得付出的成本太大也很容易使其自己迷失
haiyabusa wrote:

我記得在內地好像是買不到正版的遊戲機光碟是吧?
恕刪)


SONY有在大陸推出PS2游戲主機和一些游戲,但是由于定價的關系,以及種種因素,大陸相當多的玩家還是在玩改機版。

任天堂的GB GMA GBASP GBM nDSL在大陸都有推出游戲主機,但是對應的行貨游戲相當少。


在網路上銷售游戲光碟,管理責權目前不明確,屬于“三不管”范疇,還不是很完善。

就反盜版軟件,唱片,影片來講,北京是做的相當好的。個人覺得不會比臺灣差。在北京根本看不到盜版軟件,唱片,影片的碟片出售。只有一些地下據點還在零散做此類生意,也是做熟客居多(中關村那些叫賣的除外)。個人熟識的經營游戲硬體軟體的某朋友,之前就是因為店中有盜版SONY的游戲光碟,被請進去15天,最后是判處緩刑還是怎么樣子就不清楚了。



憑良心講,我的PS2也是在玩改機的說。好游戲還是會去買一片正版碟片回來。純收藏用。

個人前后買過4張PS2光碟(大陸正版),在5年前的價格就是168人民幣/片,真的買不下去

而PC GAME的定價,就顯得相對合理很多,大陸正版PC GAME的價格,基本上在30-70元人民幣,很多玩家還是消費得起的。


再說一點關于游戲軟體的情況,就是大陸游戲軟體的審批程序緩慢,往往一款游戲要審批好久,這也是大陸PS2游戲軟體不足的原因之一。


雖然大陸這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比較落后,但是我覺得還是有所改進的。
從我自身的改變說起:

我的第一臺PC機,是裝盜版系統軟體,而最近兩臺NB,都是買正版系統,分別是喂死他以及插屁,剛打算在換新PC,也是準備購買正版系統來灌。

對于唱片來說,可能我比較特殊- -b 我第一次自己買唱片是在1993年,當時正版卡帶的價格是8-10元人民幣,對于中學時代的我來說也是相當昂貴,不過還是咬牙一直買。后來就養成了買喜歡的歌手的正版專輯的習慣。一直到現在,有喜歡的歌手,或者是音樂作品,我一定是會去買正版專輯來支持。從大陸版,到臺灣版,到香港版,到日版都有。最近一周還在日本AMAZON上訂購了5張單曲唱片。

再說下漫畫,愛上看漫畫也是在小學中學階段,那個時候中國大陸也是有很多無授權版的漫畫在坊間流通,《龍珠》《灌籃高手》《幽游白書》《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戰士》等等,當時都有無授權版在大陸流通,大約中學時代身邊有一大半都是漫畫迷,我想我對日本的好感應該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然后大陸也有了一些授權版本的漫畫比如集英社,小學館,白泉社的一些作品,當然數量是少的可憐,但是我還是會去買喜歡的授權版本漫畫回來收藏。聽說,大陸授權版的《龍珠》達到了百萬冊的發行量,真的是相當恐怖。雖然大陸有授權版漫畫,可是還是有許多優秀的漫畫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在大陸授權出版,那么我就會轉向其他版本。比如臺灣版,香港版,新加坡版,最后當然是日文原版。家里已經買了將近800冊的正版漫畫,輕小說,畫冊,游戲攻略等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臺灣版,一少部分是中國大陸版,還有零散的香港版,新加坡版,以及日文原版。
十年的梦想 wrote:
这个帖子好不容易到了...(恕刪)

我有指名道姓說哪個是不公義的社會嗎?
請不要對號入座好了
前面有大大提到臺灣明星在大陸的受歡迎程度。
在此說下我個人感興趣的臺灣藝能界人士。

因為中學到大學時代,聽流行音樂是經常的消遣之一,先說下喜歡的歌手。
1,蘇慧倫。聽到她的歌應該是更早之前,但是真正喜歡上蘇慧倫是從1996年的《LEMON TREE》開始。那張專輯的封面真的非常有感覺,然后就徹底變成是TARCY的愛好者了。蘇慧倫在大陸一共推出過十多張專輯,應該算比較多,個人都很喜歡,也都購買了正版。
2,周華健。這位是從1993年就一直在聽的實力派歌手了。個人購買他的專輯也是有十多張。
3,張信哲。張信哲在巨石音樂以及EMI種子時代的歌曲真的好聽到爆。聽到眼眶泛紅也是有的。不過他在SONY的唱片我只買了一張,現在轉到新公司就沒在關注了。(目前我聽日文比較多)
4,張宇。很喜歡的另一位歌手。也買過許多張他的專輯。《消息》《用心良苦》《整個八月》《一個人的天荒地老》《月亮惹的禍》等等專輯。
5,滾石旗下眾多女歌手。這個就不分開介紹了,像辛曉琪,李度,萬芳,齊豫,許景淳,錦繡二重唱,林憶蓮,陳淑樺,梁靜茹等等等等,都是買過專輯的。
6,蔡依林。我喜歡還被稱為少男殺手那個年代的她。別打我。參加過《看我72變》的簽售會,后來CD被朋友A走不還。
7,周杰倫。大學時代聽的很多。(為啥我會和上面那位放在一起?)
8,上華唱片旗下眾多女歌手。代表:許茹蕓,許美靜。
以上是一些目前能想到的歌手,其實還有很多人的專輯我都有買過喔比如曾寶儀,范曉萱,無印良品,小剛,beauty4(誰知道這個組合?)TOPTWINZ(這個呢?)還有一大票的人真的想不起來了。回想起來還是20世紀90年代臺灣歌壇的繁榮景象。好懷念那個時代的滾石唱片的說。

再說下演員。其實我看的臺灣連續劇,電影都比較少,所以喜歡的臺灣演員也還蠻少。
1,金城武。(在說我喜歡的日本藝人時也會談到,別打我XD)啊就是帥啊怎樣?
2,劉若英。其實奶茶的專輯我也買過很多,她在大陸也有出版書籍,但是她的電影卻是給我印象很深的。
3,林青霞。不是她在香港拍的武俠片,早期的臺片也是很好看很經典,希望她復出。
4,范植偉。他的作品接觸不多,但是看上去好像有種書卷氣?
其他喜歡的演員就真的不多了,還有一些如張艾嘉等,瓊瑤片的一些女主角都不錯!而馬景濤在大陸就被稱為咆哮教主,相當令人感慨啊!!!

最后說下主持人。這個其實沒太多喜好在里面,就是覺得像憲哥啦,揚帆啦,小S啦,陶子啦等等,看他們的節目不用太認真,非常放松的感覺。

以上是我覺得還不錯的臺灣藝人囖。


PS:我最討厭那種嘴上說啊我多愛某某明星怎樣怎樣,但是卻在網路上隨便下載歌曲聽而不是購買CD的偽粉絲了
  • 1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