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歷史]台灣在還沒被日本殖民之前...國王是誰啊?蜻蜓嗎?

恭喜發粿 wrote:
您所謂的台灣兵應該是原住民的兵吧!
正好笑!清朝時代,臺灣兵不正是福建兵,福建兵難道不是中國兵~`


你可能沒有看1895的故事。

中國兵是指當時 黑旗軍(中國傭兵)與廣勇 (廣東的傭兵)
台灣兵是指當時當時的台灣人自己組成的反抗軍。

可以稍微看一下當時的資料.
那是很混亂的年代。
被拋棄、背叛、還要說台灣男無義、女無情、鳥不語、花不香很悲哀的年代...

清政府還詔令沿海各處:“臺事無從過問,所有糧械,自不宜再解,致生枝節。

恭喜發粿 wrote:
您所謂的台灣兵應該是原住民的兵吧!
正好笑!清朝時代,臺灣兵不正是福建兵,福建兵難道不是中國兵~`(恕刪)


這是什麼鬼??看的懂得麻煩解釋一下
dacscc wrote:

這是什麼鬼??看的懂得麻煩解釋一下


我知道他是1949年之後逃難到台灣的新居民所生。
有些事情他有自己的看法.

其實這塊土地的人都是為了逃避戰禍而來只是先來後到。有些人與更早來的原住民通婚結合.
其實目標都是希望安居樂業希望生活安穩能找一個讓子孫發展的地方
R258 wrote:
我知道他是1949年...(恕刪)


其他的先不說,他的句子既沒邏輯,也沒時態,看不懂。

被灌輸假歷史還能如此驕傲,也是一種才能


Lays跟湖池屋比較好吃
dacscc wrote:
其他的先不說,他的句...(恕刪)


邏輯是:

清朝前到臺灣的都是今天臺灣的本省人——正港臺灣人。
那麼,清朝時的中國清兵在臺灣,因為身份不是臺灣人而僅能是中國兵。
而那些剛到臺灣才第一代、或兩代而已的福建人在臺灣卻可以算是臺灣兵,同時不能算是中國兵。
這是不是雙重標準?

恐怕是把官兵與民兵概念搞混,硬要加上今天臺灣非中國的政治觀念才是。
若說成中國官兵(即清兵)與臺灣民兵才是正解。



另:引用:中國兵是指當時 黑旗軍(中國傭兵)與廣勇 (廣東的傭兵)

廣東兵不能算是中國傭兵?誰的思想混亂?
我很想問在當時誰算是中國人,誰算是臺灣國人。。。
恭喜發粿 wrote:
清朝前到臺灣的都是今天臺灣的本省人——正港臺灣人。
那麼,清朝時的中國清兵在臺灣清朝時的中國清兵在臺灣,因為身份不是臺灣人而僅能是中國兵。(恕刪)


是不是類似,英國時代的美國兵在新大陸??




有時光機就拿出來大家一起用,不要獨吞
dacscc wrote:
是不是類似,英國時代...(恕刪)

比如邱逢甲以及廣東兵(其實就是客家兵)這些到底是中國兵還是臺灣兵?
有個明顯的分界綫嗎?
1889年丘逢甲至北京考中進士,被任為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台灣,到台灣台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後又於台灣的台南和嘉義教育新學 。
1895年甲午戰爭後,1895年4月17日清朝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人民激憤,丘逢甲堅持反對並組織義軍反抗。
1895年5月23日,唐景崧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宣稱「台灣同胞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而後於1895年5月25日台灣民主國成立,唐景崧出任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丘逢甲為義勇軍統領,年號「永清」。隔日,國會議長林維源逃亡至中國廈門。
在乙未戰爭剛起戰端之時,丘逢甲在1895年6月4日唐景崧棄職逃亡中國廈門之後,亦棄台灣人民及台灣義勇軍而不顧,私自挾帶公款官銀十萬兩逃亡中國廣東嘉應州(臺灣通史稱「景崧未戰而走,文武多逃,逢甲亦挾款以去,或言近十萬雲。」)
丘逢甲隨後在廣東任興民中學首任校長,中華民國建國後,丘逢甲被選為廣東省代表參加孫中山組織的臨時政府。
恭喜發粿 wrote:
有段歷史不得不看清...(恕刪)


曉得之前課綱把明鄭變鄭氏

南明永曆帝封的延平郡王變成鄭氏

國姓爺都不國姓了對嗎?

kantinger wrote:
曉得之前課綱把明鄭...(恕刪)


鄭成功死之前明明喊的是』愧對先帝』,到了台灣史專家口中就變成』愧對列祖列宗』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