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請問美國人的人生觀如何?

youngmth wrote:
既然談的是美國人的人...(恕刪)

想澄清一件事, 常看到蠻多人覺得Bill Gates 是不讀書的小孩...
Bill Gates 是進了 Harvard讀了一年才withdraw 因為他覺得自己夠利害了所以才withdraw.
Michael Clayton 好像還是 Harvard Med. 第一年就想withdraw 不過被勸阻
浪費他四年的創作時間, 畢業後沒實習就去寫作了
雖然她現在寫的都是科幻小說, 說不定跟她讀完Med School 有關西
台灣沒你說的這麼差吧

我在台灣土生土長,也受過很多陌生人的幫助,而且每一次都讓我很感動

不敢說台灣沒壞人,但我覺得台灣人大部分都是很善良可愛又和善

CA91007想投向星條旗的懷抱,這裡沒有人會留你的 乖~快去喔

BamBamBam wrote:
想澄清一件事, 常看到蠻多人覺得Bill Gates 是不讀書的小孩...
Bill Gates 是進了 Harvard讀了一年才withdraw 因為他覺得自己夠利害了所以才withdraw.

我不是說Bill Gates不讀書, 我也知道他 withdrew from Harvard. 我的意思就是在美國比較多這種例子, 進了名校卻不顧其他人的想法而離開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理想...
Edward™ wrote:
台灣沒你說的這麼差吧...(恕刪)


看了這麼多篇, 這招大絕 "這麼喜歡就快去啊" 終於出來了...只是有點晚喔

之前就有一篇在討論台灣跟美國哪裡好...
有一篇回應我就覺得很中肯...
大意是硬說台灣相對好的, 要不就是沒看過更好的, 要不就是想去沒能力(錢or技能),
也有純粹是習慣的生活方式不想改變(就算那生活方式是更好的)

台灣這麼好, 那一堆有錢人手中都有綠卡, 又送小孩出國唸書是搞心酸的嗎

不要說會上財經版那些有錢人了啦..
多少還可以的家庭也是用盡各種辦法拿綠卡, 送小孩去唸書了?

好不好等你有實際住過個一兩年再來說吧...
我指的是好的suburb, 最好再加上能有穩定的經濟來源(花不完的家產, 或是有專業技能)...

說美國的一些優點又沒有說台灣差,有些人不用急著要人選邊站,很多人是兩本護照兩頭跑!

在美台灣人有美國護照的一定也會保留台灣護照,這樣入境台灣就不用簽證,兩邊的總統一起選!

像Bill Gates這種敢休學創業的,本身的能力已夠強,不需要靠文憑來加分!一堆人誤認為人家不唸書就可以混的很好,其實人家是好的不像話才有本事這樣做,小朋友沒練過不要學!

像能進美國Top5的學校學生程度都是菁英中的菁英,無師都可以自通!其實美國的創投與大學的合作很緊密,一些start up公司是用博士班學生的題目發展下去,學生畢業後繼續玩,甚至還是在老板的實驗室中繼續做下去,小弟周遭就有,還有人找我加入!有些大陸學生覺得這種小公司拿H-1與辦身份比較快,福利沒有大公司好,所以起薪比較高!

在台灣台大全系前幾名可能就覺得很跩了,但在美國我就遇過大學MIT電機數學雙主修,博士Caltech畢業的,還有MD兼PhD的高手,醫師兼電機博士,Caltech的某位老師還是MIT大學三主修(數學物理電機)的,天才是可以同時唸很多科的!

其實以MIT, Stanford,Caltech這類的創投與大學合作模式很多,不一定要休學,可以兼顧到學位與研究,畢業後照樣可以開公司!只是像Bill Gates這種人嫌晚個幾年Timing會喪失才會這麼做!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iamblue3 wrote:
美國人守法是因為罰的超級重...就算你很有錢
打官司你也會傾家蕩產, 闖個紅燈幾百塊就不見了..可能還要浪費一整天去法庭.

原來如此啊,
各位在美國住過或正在生活的大大們都分別從不同角度給我們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些經驗非常 useful,書裡面看不到的,
不過我覺得美國人好像很有那種冒險犯難的精神,
所以他們的學術、研發都非常進步,尤其是在冷戰時期更是驚人,
不知道是否和他們的教育、人生觀有關係?
關於學術方面的成就個人淺見:

他們用探索的方式;
我們用訓練的方式,
經歷學習過程。

就好像跳高,他們慢慢集氣,想想自己適合什麼姿勢,再跳;
我們則是一次又一次的跳,邊跳邊參考別人的方法或別人的意見,希望每次都比上次跳的高。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少棒、青少棒時期海K人家;
卻在大學、職業時期被追過,而且越拋越遠。

學業也是如此。
先不說那些從小就掩不住光芒的天才。
其他人,在小學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都表現普普。
但到了研究所,真正開始作學問時,就像開turbo一樣,瞬間海放我們。
我們追的上的,要嘛和她們天才一般,要嘛本身也有學識、但是很努力很拼才能並駕齊驅。

重點是,這些慢熱發光的,人家該玩的早也玩夠了、該懂的現在剛好全弄通。
這些人人格上展現出廣博全面的特質,真的,每次看到都覺得自己該投胎再來一遍,雖然這樣說很悲觀。


最近在思索一些道理,美國人在待人處事上有一句話,eye to eye ,diamond to diamond,
你怎麼對我就怎麼對你,有別於中國人的儒家思想、忠恕之道。
現在想想,遇到衝突時,非得要讓對方好看討回公道,兩敗俱傷真的好嗎?
美國人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力,雖然交了不少朋友,但是也樹立很多敵人,
之前曾經看過一部西部片,一位警長說他看過很多神槍手每天都擔驚受怕的過日子,
因為總有人拔槍比你快,你越用它(The gun)你就越早碰到那個人,
他很少看到神槍手能活過35歲生日的。
kyckyc wrote:
我頭次踏入美國時,就有一股說不上來的自由感。
其實,說到表象、字義上的自由,台灣幾乎可以算是世界翹楚才對。
我們不但擁有法律上的自由,還有著不彰的執法效能、以及情理法處事順序的俗約。
我們處處擁有著挑戰心態的自由。
但總還覺得不夠自由,總不能放的開。

到了美國,以及後續轉進的英國,慢慢地體會到:這是人心上的自由。
也才知道為何踏在西方國度上,尤其開始生活了一小段時間,身心上不明產生的自由感。
在台灣,我們會不自覺的用一套價值觀、或根本說是很世俗的表徵去放在他人身上。
穿怎樣就是怎樣的人、幾歲沒結婚以後就怎樣的後悔、收入沒到多少就會過怎樣的生活...
難怪我們越活越為他人而活,難怪我們身心總難自由。

在西方國度,不敢說他們心裡如何想著,也不敢說他們不會如此看待人。
但至少,他們的顯學是尊重。

所以大多數的狀況:
奇裝異服,他們幽默以待。
成績不好,他們鼓勵打氣。
經濟拮据,他們豁達尋樂。

當我走在西方國家的路上,迎面而來不斷地出現超越我認知俗規的人事物(當然違法與過份違紀事項不算)
大家都能尊重以對,不覺奇怪、不側眼相待。
難怪常會不自主的有種自由感。

在英國時有個同學,五十多歲德國人再婚嫁給年近七十的英國人。
因為工作暫停加上房貸、生活費,到最後下學期的學費都繳不出來。
去她家串門子時,看著他們一家守著老舊但生意盎然,種滿漂亮花卉的房子。
老公是接案攝影師,在午後陽光下的後院裡,仔細清理一台我看都沒看過的木盒子古董相機。
剛上小學的幼子,在父親親手搭建的小樹屋上玩耍。
而她,以我膚淺的價值觀看不出五十多歲初學多媒體,畢業都有問題,未來如何投入這行?
只記得當她自己提到自身的經濟狀況,苦笑的說:求知的代價真高啊~
沒有一絲失敗感、沒有任何抱怨、沒聽到她親朋好友的幫助和意見...
對照當時的我,心中的夢想和做的事,有一半都是為了別人、或為了達到我們通俗的標準。

我想,即使被現實所困,但她的心還是自由的。
她沒被任何人,以任何的框框綁住。
...(恕刪)

kyckyc大大說的真好。

東方人以家族倫理為重。
西方人以個人特質為重。

但是這樣的情況,也是跟文化思想的根源有關。
東方人的思想根本為儒家思想,重倫理,重家庭群體。
自古以來,以農為生,群體工作,甚至以宗親的方式結成部落村莊。

以儒家思想為本的社會,有其優缺點。
但若能從西方思想,擇優補強,或許會更符合以人為本的精神。
辛苦的打字,只是為了充實資源回收桶的容量~~
Edward™ wrote:


CA91007想投向星條旗的懷抱,這裡沒有人會留你的 乖~快去喔...(恕刪)


在下很不認同您的意思。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