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mth wrote:
既然談的是美國人的人...(恕刪)
想澄清一件事, 常看到蠻多人覺得Bill Gates 是不讀書的小孩...
Bill Gates 是進了 Harvard讀了一年才withdraw 因為他覺得自己夠利害了所以才withdraw.
Michael Clayton 好像還是 Harvard Med. 第一年就想withdraw 不過被勸阻
浪費他四年的創作時間, 畢業後沒實習就去寫作了
雖然她現在寫的都是科幻小說, 說不定跟她讀完Med School 有關西
Edward™ wrote:
台灣沒你說的這麼差吧...(恕刪)
kyckyc wrote:
我頭次踏入美國時,就有一股說不上來的自由感。
其實,說到表象、字義上的自由,台灣幾乎可以算是世界翹楚才對。
我們不但擁有法律上的自由,還有著不彰的執法效能、以及情理法處事順序的俗約。
我們處處擁有著挑戰心態的自由。
但總還覺得不夠自由,總不能放的開。
到了美國,以及後續轉進的英國,慢慢地體會到:這是人心上的自由。
也才知道為何踏在西方國度上,尤其開始生活了一小段時間,身心上不明產生的自由感。
在台灣,我們會不自覺的用一套價值觀、或根本說是很世俗的表徵去放在他人身上。
穿怎樣就是怎樣的人、幾歲沒結婚以後就怎樣的後悔、收入沒到多少就會過怎樣的生活...
難怪我們越活越為他人而活,難怪我們身心總難自由。
在西方國度,不敢說他們心裡如何想著,也不敢說他們不會如此看待人。
但至少,他們的顯學是尊重。
所以大多數的狀況:
奇裝異服,他們幽默以待。
成績不好,他們鼓勵打氣。
經濟拮据,他們豁達尋樂。
當我走在西方國家的路上,迎面而來不斷地出現超越我認知俗規的人事物(當然違法與過份違紀事項不算)
大家都能尊重以對,不覺奇怪、不側眼相待。
難怪常會不自主的有種自由感。
在英國時有個同學,五十多歲德國人再婚嫁給年近七十的英國人。
因為工作暫停加上房貸、生活費,到最後下學期的學費都繳不出來。
去她家串門子時,看著他們一家守著老舊但生意盎然,種滿漂亮花卉的房子。
老公是接案攝影師,在午後陽光下的後院裡,仔細清理一台我看都沒看過的木盒子古董相機。
剛上小學的幼子,在父親親手搭建的小樹屋上玩耍。
而她,以我膚淺的價值觀看不出五十多歲初學多媒體,畢業都有問題,未來如何投入這行?
只記得當她自己提到自身的經濟狀況,苦笑的說:求知的代價真高啊~
沒有一絲失敗感、沒有任何抱怨、沒聽到她親朋好友的幫助和意見...
對照當時的我,心中的夢想和做的事,有一半都是為了別人、或為了達到我們通俗的標準。
我想,即使被現實所困,但她的心還是自由的。
她沒被任何人,以任何的框框綁住。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