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德國科技和日本哪個比較厲害啊


nintendon wrote:
因為現在只問你的公司夠不夠水準,而不是問你哪來的 (當然如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除外)


如果真的只問公司夠不夠水準就好了...那麼後面這個"(當然如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除外)"
顯然是多餘的,原產地不盡然只有關乎爽度,還包函了對於原產地民族性的信心.

舉例來說,南美洲的民族生性散漫...
導致貓對於該地生產的物品,除了農產品以外欠缺信心=.=b
停權計數:3次
我提個人的看法:日本人視全世界為次等國民(因其民族優越性), 但其唯視德國為其效法對象.且其產品都是模仿德國的再加以改良(指更適合東方人用).
日本重工 比 德国差吗?
呵呵 未必
这样比下来 都比不到高下
本人在于大陆一个叫广西的山区 这里有个重工厂 叫柳工
他也喜欢买别人的产品来拆 模仿 都是CAT的 我参观过
CAT 清一色三菱的产品组装而成 换句话说CAT就是三菱嘛 我相信美国本土的CAT也是如此
而办工自动化 机器人 反复误差 日本要优于德国 具体可以比较 kawasaki的机械臂 和德国的kuba 当然这是不断进步的
可能大家都忘了 日本有坐大桥叫明石吧 还有个像鸟巢一样的机场 这些技术都在德国之下吗?
此刻此时 德国给我的感觉 好像还是在于牌子上 并不具有性价比
大陆的 一系列 BMW BENZ AUDI的质量问题 都引起车主 用马拉 用锤砸 用锄头插的地步
最近又有 BMW7 大灯里有居然有 小强 还是原装德国小强
这一切的事实 加上满网络的吹捧德系 实在有些令人生厌


我本來覺得標題蠻無聊的
以為比較文遲早會變成戰文
進來看發現大家還蠻就事論事的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坦克的事績
我覺得不是它們坦克性能太優異
是其他國家戰術觀念跟不上時代
法國認為戰車應該支援步兵作戰
所以將戰車部隊分散
使得火力無法發揮
而且法國佬當時還想打一場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持久戰
希望聯合英國來擊倒德國
所以它們動員緩慢加上法國內部政局不穩定
國防預算不足 政黨內鬥嚴重
它們很天真的認為德國人無法突破法國的馬其諾防線
而北方比利時是中立國家 加上有阿登森林屏障
法國人認為德國佬不可能突破
事實上德軍參謀古德林及希特勒早就準備好利用機械部隊渡過阿登森林
整個作戰計劃參考曼斯坦元帥擬定的
結果開戰後沒1個月巴黎已經淪陷
英法聯軍也被趕到敦克爾克海岸
不過德國佬的戰略也有問題
在英軍準備撤退時
德軍有將它們趕盡殺絕的機會
結果希特勒卻下令停止攻擊
或許它認為英國人會求饒
結果事與願違
之後執行的海獅計劃也天真的認為用轟炸手段可以逼英國投降
沒想到英國人的固執真的是跟石頭一樣
沒攻下英國給了以後聯軍諾曼地登陸的基本

至於德軍在北非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傑出
雖然裝備不足而且還有沒用的義大利伙伴牽脫
但是隆美爾懂得靈活運用手邊資源
英軍雖然有大量戰車及船隊
但是畢竟英國是海權國家
打陸戰比不過隆美爾
隆美爾把防空的88炮當戰防炮使用
結果痛宰速度緩慢的英軍戰車團
要不是美軍強大的後勤支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約翰牛會損失的更多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關於德國
我只記得唸書時聽職棒有一個贈獎活動是這樣說的
"德國科技 睿智選擇"

至於日本呢
我是覺得他們的東西比較精緻 有質感
日本及德國是滿值得研究的2個國家
日本雖然是亞洲國家
但是它們的西化程度比東亞其他國家深厚
不過骨子裡還是隱藏著儒家文化
日本人的民族性一直很強調細膩
對於小細節非常重視
而且肯花錢
看過日劇及日本綜藝節目都知道
為達到完美
它們的預算是沒有上限的
跟台灣低預算的粗糙節目比差多了
日本車的引擎性能或許沒有歐美車好
但是它們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省油加好操作

從明治維新之後
日本一直以東方的不列顛自居
一方面是地理位置相似
另一方面是都是海權國家
在1895及1905連續打敗中俄成為亞洲強權
就好像英國在克里米亞戰爭打贏俄國
阻止俄國人邁向海洋
雖然中國跟日本同時期進行維新運動
但是中國內部的派系鬥爭嚴重
加上中傳統思維的毒太深
所以沒有成功

1930年代希特勒掘起
接連成功併吞捷克及波蘭
1939年成功幫助佛朗哥打贏西班牙內戰
加上周遭國家積弱不振
給予了日本軍人信心
認為侵略可以解決問題
所以會蠢到發動戰爭

德國人是滿強調機械化的民族
戰車雖然是英國發明的
但是卻是古德林及隆美爾發揚光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美蘇兩國將大量德國科技帶回
並將其運用在韓戰上
所以1950年代的韓戰根本是德國軍事科技的發揮
現在的德國軍事科技並沒有20世紀初耀眼
甚至出現危機
除了小型軍火及車輛外
其他方面都必須和它國生產以節省成本
德國的軍艦製造商甚至於面臨倒閉危機
不過對台灣而言是利多
因為一些有財務問題的歐洲軍火商會因此賣武器給台灣
最近就聽說德國新政府立場比較親美
可能會默許HDW(生產209及211潛艇的廠商)和美國廠商合作生產潛艇售台
這樣也能逃避德國不得輸出武器到可能爆發戰爭地區的法規

在接近90年代時
很多西方學者都預言日本及德國會在90年代末取代美國
成為世界經濟霸權
但是沒想到冷戰結束及經濟泡沫化使得預言破滅
冷戰結束後大批東德失業人口擁入西德
造成嚴重經濟問題
到現在還沒辦法解決
而經濟泡沫化更嚴重打擊日本經濟
因為日本經濟過度發展
加上以大企業為主的經濟活動
許多大企業或銀行倒閉後造成失業問題


日本車的引擎性能或許沒有歐美車好
但是它們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省油加好操作


日本车 发动机 没欧美好吗?
只能说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而已 日系强调的是小要紧
如果按照单升功率 来比较 老美就不用拿出来比较了
日系 发动机挖掘潜力 可以说为无限 特别以 RD26这些为代表
然后再来比较 本田和BMW的发动机 可以说这两家的风格最为相似 都以自然进气为主
本田在98年发布的 加载红头F20S发动机 S2000上 就能以2.0排量 在7000转时 发出240的马力 而明年发布新款1.8升 三段可变气门发动机 用在CIVIC上 就能发出186KW功率 此款发动机低速能够停止两个气刚工作

当然感受本田发动机 汽车不太好感觉并且太重 很少人能够踩到7000转 要去玩本田 玩它的机车
玩过一台02年 的带VTEC CB400 当转速超过7000转时又迎来一次大有力的加速 并且力量输出源源不绝 那种动力彭拜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至于业界怎么评论 我不于关心 我认为本田1.8--3.5排量上是世界最领先的 至少它能给你在入门级车里能够用上最完美的 可变气门正时和扬程 奥迪FSI BMW 这些没有5万美元 能有这个技术吗? 答案是肯定的
沒關係
同樣價錢
你去買日本貨
我去買德國貨
覺得文章有小幫助請不吝給分吧!
抱歉
我是拿法拉利及保時捷的標準看日本跑車
其實有些不公平
不過還是很多日本性能房車性能不錯
例如三菱LANCER EVO 7代及速霸陸的硬皮鯊
我表哥有一台 滿適合台灣的爛場地及路面
號稱陸上戰鬥機

powerokko兄是大陸人嗎
之前跟大陸三菱的業代主管聊過
大多數的大陸人都不喜歡日本車
除了HONDA及TOYOTA特定車款外
其他進口車多是德系AUDI VW及韓國現代等的天下
他說台灣三菱過去投資慘賠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