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飯島愛是德川家大將的後人嗎


mikieri wrote:



感謝 Mikieri 大大, 回答




英文的toile...(恕刪)

carnegie wrote:


說到這個
日本人...(恕刪)



我想日本經過明治維新 大量吸收歐美文化 大舉進步 雖經過外來文化洗禮 依然能尊重當時某些社團保持舊有日本文化 這種國際性溶合真的不簡單
最後沒想到日本AV文化也有傳遞其國家歷史文化的價值
感謝uesugi大大精采的回文,當下看到就想回文討論一下但昨晚訪客實在太多了搞到天亮才睡,以下是我的回應

引言:再此之前,像是寺院文獻等都有記載,一般庶民也都有他們自己的姓氏,很多都是代代傳下來的,只是不被政府"承認"而已。絕非某些文章所提,也不知道1870年日本有多少文盲,那時識字的華人比率又有多少。
-------------------------------------------------------------------------------------------------------
確實當時日本民間有姓是存在,但是那大多來自於比較有社會地位的人或是大家族的旁支(庶出、遠親、或是已沒落的),不然就是極少數有讀書識字的人。他們為了彰顯自己家門的榮譽與自己的社會地位而注重自己的姓氏,而一般老百姓並沒有固定的姓氏,因為也不需要只要能分辨誰是誰就可以了要真的取個姓名估計自己的左鄰右舍也搞不清楚(都是文盲別搞了,你就算拿出名片上面估計也是漢字)。要不然就是等哪天突然發了才會給自己找個姓氏順便連名字也一起改了,所以我們華人常說的”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觀念是完全不適合日本人的。所以簡單說華人的姓氏主要代表的是祖先而日本人的姓氏主要代表門第或社會地位(就古代而言),而且大大也查到大久保氏是苗字7000傑第156位,但就算是大姓氏也不過才136,000人,相較一億兩千多萬的日本人口比例相當低(台灣估計姓陳的就有兩百萬了),所以華人根本無從以姓氏看家門而日本人有以姓氏來看門地的習慣。但是也確實有一些人會選些攀關係的姓跟上流社會打打關係,

引言:而您又提到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
沒錯,科舉制度真的是世界創舉,
提供了當時絕大部分封建社會所沒有的 social mobility.
讀書人的確有可能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
但是"一個鄉下種田的農夫只要妳肯念書就有機會能當官甚至能當到宰相"倒是不怎麼實際。您知道要培養出一個能通過層層科舉考試成為官僚的讀書人要花多少資源嗎?
窮農夫到死都還是會是窮農夫。科舉制度還是給有家有地又有錢的人玩的。大部分都是家裡要有點錢,才會栽培自己的小孩寒窗苦讀個十來年,
-------------------------------------------------------------------------------------------------------
確實科舉花錢,但也不能說是有錢人才能考,常有的是一個普通農戶供養一個孩子專心念書,而其他兄弟姊妹還是在種地維持家用。儒林外史裡面的范進中舉就是一個貧農靠科舉翻身的鮮明的例子,全家窮到叮噹餉老媽餓到眼睛都看不到了但只要一朝高中就能出人頭地,在當時全世界的範圍內沒有哪個國家能為老百姓開這樣一道門的,就算很窄、很苦但是人人有機會

引言:日本的階級文化是很重沒錯,可是您舉的戰國例子又剛好是個例外。那是個有能力,人人都有希望的亂世。大家耳熟能詳的猴子豐臣秀吉-------------------------------------------------------------------------------------------------------
科舉立業靠的是自己,而戰國時代業立業靠的是千千萬萬人的性命需要血流成河,不是社會常態也不是人人可以,相信大大也知道不管是豐臣還是德川這些人的發跡都要感謝織田信長,他才是真正的霸主其他人都是靠著他的基礎來發揚光大的。而當時的中國不管你生在哪裡姓什名誰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來光宗耀祖
extremefang wrote:
黃帝改姓姬?姬氏是部落的一支吧?且姬氏後來的周王朝並沒有王族改姓周吧?如果有後代改姓了周,那也是因為封邑的關係喔.....(恕刪)

現在好像沒幾個人姓"贏"但是有蠻多人是姓"秦"的一樣的道理,當時蠻多人以國為姓
記憶中的有 陳 蔡 鄭 趙 呂等,都是當時的諸侯國

waffe wrote:

現在好像沒幾個人姓...(恕刪)


當時中國(?實在很難定義中國...)諸多姓氏都是封邑而來的,不過歷史一路下來經歷的多次戰亂,確實是會讓某些族姓因為遷徙而改變,但是我記得嬴姓只是後傳很少,該姓氏並未消滅唷!

離題了,還是回到日本姓氏討論比較有趣,爆米花板凳準備好了,後面請繼續。

P.S 討論爭辯歷史軼事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carnegie wrote:
說到這個日本人近年有...(恕刪)


其實很多名詞日語早就有的 他們偏偏愛用 英文改成的外來語 而且常常是由個人創造 然後一傳十十傳百 最後就約定成俗變成常用的外來語 但是日本人英文差 誤用的現象很多= =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日本人有點弱智 他如果直接寫英文我還看的懂 他偏偏就愛把它變成片假名 讓我這個外國人 非常困擾 常常要照那音 再自己翻成英文..
而你說到 如果有人用新的外來語 會不會有人聽不懂 肯定有!! 就算是最流行的年輕人或是學者 絕對也不可能懂得
所有出現在日本的片假名
而平假名寫成片假名的現象 其實很多年輕人故意都這樣 被認為是比較酷的一種表現
allenshair wrote:
其實很多名詞日語早就有的 他們偏偏愛用 英文改成的外來語 而且常常是由個人創造 然後一傳十十傳百 最後就約定成俗變成常用的外來語 但是日本人英文差 誤用的現象很多= =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日本人有點弱智 他如果直接寫英文我還看的懂 他偏偏就愛把它變成片假名 讓我這個外國人 非常困擾 常常要照那音 再自己翻成英文..
而你說到 如果有人用新的外來語 會不會有人聽不懂 肯定有!! 就算是最流行的年輕人或是學者 絕對也不可能懂得
所有出現在日本的片假名
而平假名寫成片假名的現象 其實很多年輕人故意都這樣 被認為是比較酷的一種表現


想要知道一個國家的文化,了解他們對事物的看法、觀點
是否與我們不同,學習他們的語言是個捷徑

外來語就是外來語,外(英)文就是外(英)文
沒人會認為外來語懂很多,就是外(英)文好,這是兩回事

中上階級年輕一輩的日本人,英文比相同年齡的臺灣人好多了,接觸過妳就會知道
20出頭專門學校畢業之類,沒唸過什麼書的另當別論

外來語借音借義,甚至借音並''改''義的情況也是不少
會拿英文來批評外來語,有點狀況外...

日文基礎沒打好之前,是不需要擔心,每天繃出來的新字、新詞、略語的
假如真的有心要學好日文的話...日文學好之後,再探討這個問題也不遲
不然學個皮毛卻煞有其事地大放厥詞,到底是誰?

我有點不懂...



鷹有時飛得比雞還低,可是雞卻永遠不能飛得像鷹這樣高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