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catt wrote:人與大自然間總有一種平衡存在才對,我們都市人每天工作生活造成的破壞(廢氣、水、電、廢棄物)真的就比山地區的居民要少嗎?...(恕刪) 是的,人與大自然間需要平衡,人們總喜歡居住在交通便利的環境,修築比現在更便利的交通道路,也是對平衡的一種破壞。至於平地居民所生產的廢氣、水、電、廢棄物不會比山區居民多,在平地上開築道路,對環境的破壞也比較低,而且的平地上的建設,費用較低,經濟效益也較大,當然平地的建設也是需要評估。
seatree wrote:把台灣的山全部都剷平...(恕刪) 這位大大,您說的句句都的真言啊!這樣還可以再造條高鐵直通京城,這樣路網就更完整了!後言:為什麼微小的人類要去一直和自己的母親"自然界"去對抗呢?再厲害的孫悟空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啊!先拿的總是要還的!
每次看到颱風或大雨,從山上沖刷下來的土石流或滾滾黃沙 ( 水土保持沒做好, 濫墾 , 不必要的建設開發...),淹水( 水庫淤沙, 河道/排水溝疏濬工程沒做, 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 為消化預算而做的水利工程...)就很透了那句 "人定勝天"
rockwu wrote:至於平地居民所生產的廢氣、水、電、廢棄物不會比山區居民多...(恕刪) 山區居民多半以農業為主要謀生之道,而我所講的平地居民製造的汙染,還包括各種工廠等等,只是哪個污染多或少並不是我的重點。當山區居民爭取更多基礎建設時,一般民眾以環保或不破壞自然的角度反對時,其實自己可能也沒什麼立場吧.....
大家說的都沒錯,如果真的復建,現今的工法也有可能把衝擊減到最低,只是我並不太相信台灣公共工程的品質包含包商的心態+政府監工驗收的品質大家還記得前陣子被大水沖毀的大甲溪砂石車便道嗎?包商就是小弟的鄰居,他專門承包公共工程,問他為何專作公家的? 他只丟一句"好挑啊"...!!十幾年來,只見他的坐車不到半年就換新的,舉最近看到的...745, S350, X5不過這一次算是踢到鐵板了,除了收回扣外,竟還有蓋招待所來招待官員...!!被檢察官求刑七年...不過依照中華民國司法的慣例,繼續"喔洗"下去,肯定三審就解脫了...!!反正看他還是一付老神在在的樣子...!!所以啦,這就是大家質疑前陣子擴大內需的政策,因為真的是"圖利"少數人....!!
ddcatt wrote:有些偏遠地區的人民,政府就是必須做出一些補貼的建設,明知會賠錢也是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政府的功用啊, 偏遠地區的建設,難道是用來鼓勵破壞水土嗎?繼續開發,繼續破壞,每年開發,每年重建原來落入循環就是政府的功用呀如果政府真的認為有辦法兼顧保育與建設為何提不出真正的國土復育計畫連復育都提不出來,還妄想兼顧兩者,結果就還是空話
ptx wrote:偏遠地區的建設,難道...(恕刪) 這國土復育計畫我也是看得一頭霧水,不太清楚政府對此的立場。固然採取補貼與遷村的作法,慢慢讓山林修養生息,辦法是不錯,執行上卻很困難,但所有人也覺不樂見山區繼續被任意地開發下去...台灣也才這麼一丁點大,怎麼做才是最佳平衡點,外行如我,實在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