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是有一點文化本質上的差異
小弟我在外商公司上班
外商公司不會為了裝認真的表面功夫去加班
在美國 也有許多同事 晚離開辦公室
多半是個人的選擇和習慣 比如說有些部門主管或工程師 喜歡在人少的時候 用自己的步調工作
而沒有會議或其他的干擾 有時是為了越洋 con-call, 但加班基本上不會是老闆對你的考績標準
我們在日本的辦公室
晚下班則是一種文化現象
基本上高階主管都八九點走
人事行政小姐在老闆走後才走
一般工程師 最後走
我曾問過他們 為何那麼晚才下班
他們說 "習慣了" "每一個人都這樣" "如果太早回到家會被認為沒作為"
"在公司上上網 或看看書 也可以充實自己"
所以在日本 晚下班只是一種文化現象
因為已經深植人心 也不是有很多人抱怨
如果累了 偶爾早點走 也不會有人覺得不妥
但在台灣 老一輩的人晚下班就如同日本的文化
是一種習慣或精神象徵
而年輕一點的人 有不少是抱著 沒功勞至少有苦勞 當公司內鬥時, 起碼我做的這麼拼 人家也會精神上尊敬你
在考評時也有加分作用 畢竟 "刻苦耐勞" 是華人文化裡的普世價值
我在跟歐美的同事聊天時發現
他們有不同的價值觀 他們問 你創造了多少價值
一個工作時數只有台灣人一半的工程師 為何領台灣工程師兩倍的薪資
不全然是因為物價消費指數及當地人才市場平均值的原因
因為他們創造的是更進一步的技術及創新開發
那些需要高勞動力 產出vs時數值低的工作 都丟給標榜 "刻苦耐勞" 的兩岸華人了
反正華人以此自豪自許 "They enjoy it..."
各位RD 大大 未來 當你掌握方向決策的時候
請把創新 製造高回報率的工作當成方向 提高台灣人的競爭力
不要再當廉價的次高科技勞工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