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給五六年級生的回憶(圖多)

XD 我七年級的
不過也適用這本耶
rcat2010 wrote:
XD 我七年級的

不過也適用這本耶(恕刪)


有錯字

看來國文課不甚認真學習

利用這個機會重抄生字吧
-----------------------------------
我是7年1班的

有幾篇課文真是歷歷在目

不過看到共匪那課時

真是一整個傻眼

原來我上過這種鬼文章啊
放學回家吃飽飯,
很自豪地在爸媽哥姊面前背誦...

天那麼黑
風那麼大
爸爸魚捕去...

(啪啪)

言歸正傳
有沒有更早期的版本?
我記得有一篇課文告訴我們要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
那個插圖畫著兩個人在挖樹根...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老?
islab1
chiujung wrote:
不過這本是六七年級用的,五年級用的不是這本。

民國六十六年入小學的(五十九年次)是用"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的課本,剛好是最後一年。
第一冊第一課是"上學去" ->好學生,早早起,背了書包上學去。
從民國六十七年起入小學(六十年次以後)用的是"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的課本,也就是這本。
不過在新舊交替時代有一本課本是一樣的,就是注音首冊。

另外有一些主角也是一樣的=>王小美、李大同、方英英。

你研究得也太透徹了

HOTSHOT8888 wrote:
還有什麼南海血書展覽,反正就是標準的愚民教育.
蔣介石念的那間士官學校還在,好像是已經變成一所高中,那篇課文也是標準的唬爛文,因為以當年軍國時代的日本
如果有學生敢對教官吐槽的話,那是跟自己的小命過不去.............

還有什麼一個小孩看到魚在逆流而上

Roberto wrote:
這些造神文還要用書套包起來,原來現在大家包膜的習慣是從小就養成了。

這個說法挺有趣的 XD
我唸國小時也是一本一本包得好好的,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真夠無聊,又不環保
還有廠商在推雙層書套...外層髒了,撕掉就跟新的一樣耶

hk127413 wrote:
天這麼黑 風那麼大 你好色 我好怕



fatearthling wrote:
以前上課時記得老師還罵過這些課本: 「最好是有人的爸媽在家裡都穿西裝打領帶和旗袍的啦!」 小弟深以為然。

真是個好老師
多一點這種老師,學生就能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有利於他們辨別是非

vivianlmf wrote:
爸爸補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聽媽媽在家怒吼,真叫人害怕



你說我讓你看不清楚 wrote:
天那麼黑
風那麼大
爸爸捕魚去
為什麼還不回家??
正解: 在阿姨家過夜~



nluneil504 wrote:
腦子裡的畫面瞬間回到小學的時候了...真是懷念.現在還會背小學課文的某一篇內容
天氣涼 暑氣消.秋天到了風光好 白雲淡,藍天高.站在海邊看浪潮....

這讓我聯想到社會課本啊
一張農村田園圖,要我們著色



有人還記得小一剛入學時的塑膠水壺和書包嗎?

paulpwu001 wrote:
在國民政府流亡來台灣之前,台語是最多人在用的語言,是因為國民政府強迫推行"國語"(在學校講台語要罰錢等),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所以你以"非官方語言"來稱台語,我不知道你是否瞭解這樣的背景.


而在國民政府統一中國之前呢, 台灣是日本人的殖民地, 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這樣的背景.
況且, 台語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 我想地球上應該沒有哪個國家用沒有文字的語言作為官方語言的吧!








======================我是分隔線===============================


我個人認為, 當初政府不論是在台灣/大陸推行國語, 也就是北京話, 是有其歷史因素在的.

一個"四萬萬人"的國家, 如果沒有相同的語言. 是很難進步的.

就算只看台灣, 請想像如果台灣的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福佬.

都說各家的語言, 這個社會會變成怎麼樣. 我想絕對沒有現在進步. 政府也不知道如何管理的.

看看鄰國馬來西亞, 就是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 三個主要民族, 近年來馬來人主政的大馬來人主義,

搞得國家競爭力衰退. 我想這是我們要借鏡的.

我也要強調, 不是說北京話比較好, 我也不是北京人. 但是一個國家統一官方語言是有幫助的.

至於第二官方語言, 我想英文會比較好, 可提升國民與外界接觸的能力.

台語的話, 到大陸來每個台灣人必會. 因為有時不想讓對岸的人聽懂啦.

所以我也是到大陸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會講的. 不用擔心啦(目前人在大陸.....=_=||| )

我74年次的

也是用這本耶

我記得我們是最後一屆

好懷念
七年一班,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
爸爸摸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聽隔壁阿姨哀嚎,真叫我心裡害怕!
爸爸,爸爸,為什麼還不回家?

小時候覺得那插畫還真恐怖眼睛整個都黑的,
晚上都會夢到然後嚇醒...

看到小魚逆流而上的不是國父嗎?
如果是我看到,
一定把牠撈起來烤來吃,
說不定是櫻花鉤吻鮭耶!
肉質鮮美而且過幾十年後還變成保育類動物...

再怎樣都會記得那一課.....

[天這麼黑]
[風這麼大]
[爸爸捕魚去]
[為什麼還不回家]


日光海岸 http://tw.myblog.yahoo.com/may-may77
mingjinglee wrote:
我個人認為, 當初政府不論是在台灣/大陸推行國語, 也就是北京話...(恕刪)


順帶一提
北京話跟國語(對岸稱普通話)有所不同
北京話捲很多,而普通話大概就像王偉忠講話那樣

大家都扯遠了


我想起國小那不堪回首的歲月
老師都是虐待狂或是暴力狂
peggy3612 wrote:
誰說台語是一定要學的...(恕刪)

語言代表一種文化
語言消失了也代表文化消失了
台語源自古漢語,有很多古中國文化的精隨
台語也融合了非漢語的詞彙,包含了不少非中原文化

小時候不教台語,大家一樣講的嚇嚇叫
那為什麼現在要教呢?(必選非必修)
因為週遭大環境已經改變
電視、電台以國語為主
大家流行在網路哈拉聊天
打字的同時也是在默念國語
造成現在小孩不會說母語(包含客語、原住民族語)的比例
比我們小時候要高出很多

教母語是保存文化的必要手段
因為有教學、就會相關出版業出版
出版的過程會去找題材、考究,這個過程也會發掘更多文化內涵

我們的文化因多元而偉大 不是嗎?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