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為什麼 現在小學生的數學 要改變算法阿?


Lisa_Hsu wrote:
當初建構式數學在美...(恕刪)



剛查了一下建構式數學 失敗的文章

來源
數學既是建構的,何以臺灣,乃至美國實施建構式數學會失敗悲慘至此地步?答雲:此非建構數學本身之過。而是這些教育學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小孩當機器,人腦當電腦在教了。
若讓電腦來做數學,它當然是依建構的程式來運算,從裏到外,從前到後,永遠都是建構的。此乃所以電腦專家會說電腦「笨」的原因了。
但,人腦則不一樣了,因為人腦是有「生命」的東西。雖然人腦還是要依「邏輯」來思考,不過,人腦靈活多了,它不必從要到外,從前到後都那樣死板。
若要教一個還不靈巧的孩子,譬如說:教一個剛兩三歲,剛開始學計數,或者有腦障礙的領悟力低的孩子,或者對一個正常孩子教新的尚不很懂的單元。則可用建構式來講解一下,令其能辨析其中原理。這是當機有效的,有時或許是必要的。
這樣的教學,我稱之為「隨機的建構式教學」,這種方法,是每一個老師或家長隨時在用的(老師或家長可以回想一下,在建構式還沒推廣前,您是不是也曾用這樣的解析法來對孩子講解數學?)因為這是人性所在,不知不覺都會用的,易經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只不過沒有人特別提出來說有一個叫做什麼「建構式數學」的玩意兒而已。
不過,方法,總只是「方法」,方法是一種協助的東西,不可以當主題。一把這方法當了主題,就出毛病了。建構,對電腦與機械來說,是永遠的必要的,但對人腦來說,是一個過渡的方便。數學,如果孩子本來就領悟了,會了,就好了。若一時不會,則用建構式來分析講解,可能比較容易悟入,而一領悟了,會了,也就好了。
當然,如果對一個已經領悟的學生,要求他用建構式重新說明一下,也可以測試他是不是真會真懂,如果真懂的人,一定可以再建構出來。
不過,十歲以下的孩子,因為思考的建構力尚未良好發展,所以往往心中明明懂得的,卻也說不出來。這時,如要逼他說明清楚,是違反人性的。如他已經會了,只是說不上來,以建構教育的眼光,認為他不行,硬要再用建構式去「建構」他的頭腦,於是讓他一直停留在初步的簡單的範圍裏,繞不出去,那就是誤人子弟殘害兒童了。
小孩子嘛,玩就是了,何苦煩他呢!照皮亞傑的認知心理學理論,一個孩子在十一歲以後才進入「抽象思考」階段。那時,才能自我瞭解自我的思考程式。到那時再要求他「建構」吧。十一歲之前,有的孩子的直覺能力是很強的,這時,他到底懂不懂連自己都不懂,但已經會做很深的題目了,為何不讓他玩一玩呢?為何還把他當傻子呢?大人有大人「懂」的方式,難道大人的模式,一定讓小孩也非如此探取不可嗎?
進一步說,對一個已經能自我瞭解能說明其思考程式的學生,只要第一個題目能建構了,就代表真瞭解了。如搭船渡河,過了河,就可以舍船了,就不必每一題都還要建構了。近來,建構式教學之所以受到老師和家長憤怒的攻擊,就是因為太煩人了。那煩人的感覺,原來是到岸了,還叫孩子們背著船上岸走,誰能受得了呢!
「建構式教學」的恰當用法是:如果,一個班,有的孩子懂得了,要他用建構式解解看,構得得好固好,構不好也無所謂,長大後,能解題的,自能建構。而對還不懂的學生,老師可以考慮以「建構法」分解給他看,以協助他的理解的能力。
總之,建構式教學,是一種補充教學的方法,或救助的教學法。就如蒙特梭利的教學,主要是救助腦障的孩子的,所以它步步為營,照顧得很詳密,很周到。現在拿來普遍的用,其實那種教學是嫌太囉嗦了,它忽略了孩子本是極健康的,本是極聰明的,本是進步極其快速的。它拿教有障礙孩子的教材教法來教所有的孩子,則障礙未能得到最好的改善,反而把正常的孩子都教笨了。
「建構式數學」本來是不錯的,但用不好,就落得如此下場!
因為受了约翰.杜威的進步主義教育影響,美國開始採用建構式數學,然後那個狗屎諾貝爾獎引進回台灣。

建構式數學根本是石器時代人類的思考方式、人類進化了1萬年的數學你不用、偏要退化成原始人的思考方式才會有創造力?

這1萬年的進化可以拿去撞豆腐了,不要啥美國都是好棒棒可以嗎?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