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智商 140 以上?

aneshsiao wrote:
不過小弟有一種特異功能,可以坐在椅子上讀書,七個小時不會離開那張椅子...(恕刪)

如果把書改成魔獸, 那我應該也可以, 不是應該, 而是一定, 因為我已經作過了....
嗯。
萬中選一的良品CPU一枚,希望應用在好的作業系統上發揮該有的功效。


azureimf wrote:
有很多夥伴都提到了高智商的一些特點

速讀能力:
這點我也有,不過是大絕通常學生時代期中考期末考前一晚上或是當天早上發動可能
平常會使出來的話就是在漫畫王,非推理的熱血漫畫約一本五分鐘看完,反而看最久的是FHM這種雜誌

圖像式記憶能力:
這點我倒普通,但是我很能記住事物的特徵以及場景,與其說是清楚的像acdsee 100% view倒不如說是一種近似感知的感覺,圖像本身雖然模糊,但靜下心來想要清楚的地方就會變清楚

理解力:
這點我算是強項,之前學生時代幫別人做畢業專題,都是我先花1,2天把同學的專題先全搞懂,然後再反過去教同學

危機處理能力:
這點是我的強項,在一堆人手足無措的時候總是可以瞬間排除狀況
因為遇到太多這種事情,我隨身都會帶30mW雷射/135lumi手電筒/瑞士刀/GPS+電子指北針/PDA/DSLR和隨機增加的機絲在身上,摩斯電碼表也熟記在心就是怕哪天遇上事情馬上就可以脫困或是救人

跳耀式思考:
老實說我也有這種情形,同是在跟我說話的時候其實我大概只有30%在聽對方說話,另外70%則在思考話題相關的其他 domain,有點像Core Dual處理一樣不過Cache和RAM是共用的,等對方說完的時候我常常就已經有一堆話可以選擇性的答覆對方(像H-GAME的對話選項?)

另外其他一些是我自己本身有的,也分享給大家

語言能力:
這點我只能算中偏上,日文一級和口譯能力,英文大概在英檢中高的程度,應該很多人都比我強
而且的確也花了時間下去,並不是屬於菁英的等級

直覺性計算/評估能力:
假設有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中間有許多無法準確估計的因子,舉個例子...就好比原料有1000個,但是因為製程的問題和其他種種問題,QC打下來後最終成品數量難以估計,但我具有在腦海中評估(我不知道做了什麼運算,就只像是按send送出去一下),我多半可以算出誤差在5%以內的最終結果

語言邏輯:
我常常牽著對方的話走,然後把話繞一圈回來賞別人一巴掌,曾經用這種方法把許多女生給弄哭

創造/發明能力:
這是我的核心能力,實際應用則是在軟/韌體的專利上面,或是一些Application Project的開發,腦中總是有數不完的ideas,當然最低成本也低風險的就是軟體專利,最多時間被浪費但還不用投入資本承擔風險

White bear wrote:
如果把書改成魔獸, 那我應該也可以


me 2.

As long as 10+ consecutive hours ...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Snow wrote:
預官考的那種和國中編...

話說我國中編班前,被家裡長輩丟了好幾本那種書要我練習,
編班測驗時..........寫到一半起賭爛亂寫,後果就...........被分到最後一班
(恕刪)


想到這就有點雪特,小弟當年也是這樣,因換學區臨時被通知來學校,馬上做編班測驗,
小弟不知那是編班測驗,沒有好好寫,也是被編到最後一班,不過該國中班數男生在後,女生在前,所以男生的好班在最後面那一班,那.....最後一班就是在最前面,小弟國小好歹也有上台領獎,所以誤以為是好班,也就這樣進去了!
之後與一些牛鬼蛇神在一起過了一年,自己K自己的書,成績沒有比那些好班排前面的差,與我一樣的遭遇的有四個,
以前好像各班月考後有榮譽榜,結果被其他老師看到,國二才被調到前段班!雖然沒有被耽誤到,但台灣的一堆大大小小的測驗很多,若以為沒重要就不重視則是自己倒大霉!考試定生死,那管你以前如何!

有位大大提到在美年薪是100K,小弟現人在美某研究機構當"義工"!在美Phd畢業的起薪好像都有90K(前題是找的到工作),100K還好啦!

不過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則不會不準吧!小弟參加此一"技術學院"的台灣同學會,居然發現與會者有三分之一代表國家出賽過,...嗯,有點.....

不過提到畢業後成就,若以金錢考量的話,那是以機運最重要,只要大學名稱好看的畢業程度都不會太差,之後就是造化了!小弟同窗中最有錢的那一批早已退休,功課都不是最好,一個沒唸研究所,只是1991年進2330而已!一個考了兩次才上研究所,只是做光是會跌的機器後被挖角至當年的股王,現在在家玩外匯....

繼續唸上去的,嗯,名稱好聽而已!比財力.....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xj5vsk

奧林匹克那種多半是父母有栽培。不然一般家庭的孩子誰知道要去蒐集什麼題目,看父母是什麼職業的,,多半是老師。我猜。。

2021-05-15 20:42
我才118嗚嗚 怎麼辦以後會不會被當成弱智啊
蘋果西打 wrote:
我才118嗚嗚 怎麼...(恕刪)

我記得智商平均值是 90~110,
110~120 已經算高於平均, 120~140 算是優秀, >140 是天才或近乎天才.
看來板上大大絕大多數都屬天才之流, 只有小部分是優秀. 完全沒有平庸之人.....
小弟剛好是念心理所的....所以出來澄清一些概念嘍!^^

最早創立IQ這個觀念的是德國心理學家sten,
他認為智商的概念就是跟同年齡層的平均分數做比較,代表智力發展的速度....

智商=(智力年齡/實際年齡)x100%

不過比率智商這個概念並不精準,尤其在成人身上,所以以後的智力測驗多以離差智商來替代,
所謂離差智商是假定每個年齡層的智力分配都呈現常態分配,藉由標準化來把平均數訂為100,
而標準差則訂為15或16 (魏氏智力測驗15,比奈西蒙16),舉例來說:

在魏氏智力得分130的人,表示他在該年齡層的智力分佈約在+2個標準差的位置,
換算成百分等級約為95.44%,前面有人說智商最高只能到99,因為不能贏過自己,
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還有....

智商120不代表比智商60的人聰明兩倍!
6歲時120不代表到了60歲時還是120!

一般來說140以上就不會特地去註明分數了,
因為150,160或是180代表的意義其實是差不多的....
(你覺得拿地球人的智力測驗去測外星人會準嗎?...我只是打個比方啦!)

所以在討論智力分數的時候,首先必須先知道到底是哪個心理測驗的結果,
知道平均數跟標準差之後,分數才有意義!

再來就是常模,前面說過所謂智商是跟同年齡層的人做比較,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參考標準,這個標準便是常模,如果參照錯誤,那麼測驗結果也會有很大的誤差!

以前在學校進行的大部分是魏氏兒童智力測驗第三版(WISC-III),
雖然是一份正式的標準化心理測驗,不過畢竟是美國人做的,
拿美國的常模來參照台灣的學生,其中一定會有誤差產生....
(光是台灣北中南的常模就有差了,何況是美國....更何況是20年前的美國

而且該量表總共有12個分測驗,要好好做完也得一兩個小時才行,
所以學校提供的大多是陽春或精簡版,測驗結果我建議也就不用太放在心上啦...

總而言之,心理測驗必須要在很嚴謹的施測之下才具有意義!
對於結果分數的解釋也得小心謹慎才是...


以上是我的拙見


ycweng wrote:
試試這個來po你的成...(恕刪)


那個滿分就是140,沒有140以上。所以﹍
用它來測的話,測不出樓主要找的。
我是樓主, 那個測驗我只拿 130 分....20 分鐘完成.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azureimf wrote:
簡單說,高IQ的Ac...(恕刪)


這樣說來的話,世界上那些頂尖的技術。
全部僅只來自高IQ人的腦袋裡?

文章中
「高IQ的Aces的確不一定在社會上有著顯著的成就但卻是整個世界走向的推動者」
「物理學家,材料學家,Engineer以及所有的科學研究者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制程以及新發明
這是一種讓整個世界都足以改變的力量」

在貴兄的高IQ的大腦裡,沒有所謂團隊合作這種事嗎?
更沒有互相協調、互相接納的這回事嗎?

這樣的唯我獨尊、這樣的自我。。
讓我這低IQ的人想到歷史上也有一位這樣似曾相似的人物......納粹獨裁者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