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ing wrote:
那他們幹嘛要停核電?
頭殼壞去嗎?...(恕刪)
小田0216 wrote:日本就親身經歷一次擁核的鐵齒人所聲稱不可能發生巨災了,你還天真的想像他們會復核? (短期或許有可能部分延續,但長期絕對是往廢核方向規劃的啦)
且靜觀日本是否會復核再論其頭腦好壞不遲...(恕刪)
嗯~ 基因改變導致頭殼壞去,應該也沒那麼快吧?
(這種天真的想法,果然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最高表現)
啊你在靜觀,核電廠也在跟你靜觀嗎?
已在轉的廢燃料棒繼續堆,還沒轉的預算繼續追...
等你靜觀完,再論其頭腦好壞? 你覺得這是好頭腦的做法?
zola wrote:
說到重點了。電力在傳...(恕刪)
最後一點反而比核電的觀點更難。
全球都市化已經開始一百多年,
情況傾向越來越嚴重。
政府也只能提供各項誘因來引誘大家平均發展,
但是卻沒辦法限制人民居住的位置。
(不然就變成北韓了

有趣的是,很多東西必須要人多才能有基礎的價值,
例如捷運、大眾交通工具。
甚至百貨公司也是。
舉個例子,天母的大葉高島屋現在的處境就被邊緣化了,
營收和獲利比起往年都下降許多。
交通工具也是,
先不說在台北以外的地方公車班數超級少,有時候司機還不來。
但是往往可以預期的是該路線搭乘的人數極少,
可能一天十班車只總人數只坐了二十人。
這就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大眾交通工具就沒辦法建立起來。
都市的建設都是從人口開始,
沒有人口就沒有建設。
台灣常常有預期的建設,卻因為預期錯誤而造就許多蚊子館。
沒有人去的運動場、荒廢的極限運動公園、美輪美奐的公園卻沒人去玩。
資源必然是集中的,均勻跟公平都是天使的謊言。
但是要如何去有效運用這些必然集中的資源,是現在掌權者可以控制跟利用的。
但是呢,如果把集中的資源當作理所當然,那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不過,往往大量人口居住的地方地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電廠就算真的蓋在當地,舉個例子,如信義區。
該建設的經費,恐怕比起他運轉壽命所得獲利還多...

我個人是傾向買電。(如果台灣堅持、必要、決定不要核電)
跟誰買,跟中國大陸買。
把風險轉嫁給中國大陸。
但問題就延伸到國家問題了。
世界上沒有絕對優勢的答案,往往只是在斷手和斷腳之間選一個比較不痛的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