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大陸工資喊漲 台商吃不消

最近要招一個畫PCB的,剛畢業的大學生都要4~5Krmb, 什麼都幹不了。面試幾個有3年經驗的,要8K。有五年的,要10K。不如到台灣招聘算了。
不是還剩下東南亞嗎?
不過接下來天災在東南亞恐怕一來就是一個大條的
只為了不想付薪水,就願意把貴死人的廠房蓋在東南亞?
應該沒老闆那麼hdm的.

rightdown wrote:
台灣如今產業失調和普遍低薪,是政商聯合的成果。「促產條例」甚至允許企業只要總部(接單業務或研發)待在台灣,就算其餘中下層(製造、運輸)於外國設廠,就能抵營利事業所得稅;2010年修法後政府甚至開放補助企業包含「人才培養」、「機械設備」、「水油電訊」、「原料採購」的優惠,只差不能「代付薪資」而已。

...(恕刪)


您分析的很精闢

比起在M01每天只會 "沒有不景氣 只有不爭氣 "的腦洞論調

來的有智慧多了

一天站滿8小時~~~

怕薪水還漲不了勒~~~

無良企業老闆約聘制 搞死一堆人~~~~

有單就留 無單就走

rightdown wrote:
問題不在市場規模。台...(恕刪)



大大分析的真好,這才是實際的情形

7分熟 wrote:
大大分析的真好,這才...(恕刪)

是嗎?

你可以不減企業的相關稅賦,但是相對也會增加外移企業的數量,
一樣會收不到這些外移企業的稅賦,同時企業外移也會增加失業率!

另外,
前兩年看到一則新聞,遺產稅減為10%之後,政府收到的遺產稅並沒有明顯減少!

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有好有壞!


過去20年,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隨著中國、印度的崛起,
不但人才、勞工跟你競爭,還跟你搶能源、礦產、食物....
在地小人稠,又缺天然資源的台灣
想靠政府保護?想靠政府給你好日子?別傻了!

chudwu wrote:
台商留才 明年恐得調...(恕刪)


再過個幾年台商想跑也跑不掉了

等著被吞掉吧
han172189 wrote:
你可以不減企業的相關稅賦,但是相對也會增加外移企業的數量,
一樣會收不到這些外移企業的稅賦,同時企業外移也會增加失業率!
...(恕刪)


扶植一些有競爭力的廠商以及協助轉型
那些只有靠低廉勞力才能生存的,拖著也只是美化失業率的功能。

政府應該整併大廠讓
研發資源更集中
技術保持領先才是生存之道



han172189 wrote:
在地小人稠,又缺天然資源的台灣
想靠政府保護?想靠政府給你好日子?別傻了!...(恕刪)


這些話應該送給那些老闆...





回覆:han172189

------------------
所以你同意勞工需要為企業與富人負擔大部分稅金,並且利用優惠條件減免稅率嗎?
你希望你的所得稅經改制後節節攀高,成為主要負擔國家人口老化與財政黑洞的基數嗎?
台灣經濟不是沒有成長,而是所得透過稅制被人為惡意分配。


你也很好心,願意貼錢給體質不良的企業體營運,然後領它的微薄薪資,繳交大部分的稅金。
一手300億、一手2000億的交換,你完全無感?(所得超過經濟貢獻)
我國國債4.6兆(尚未計入隱藏式國債15兆),光年利息就1300億,年稅收卻只有1兆6000萬。
2011年後開始短收只剩1兆出頭。
受波及的不是企業而是你
養育福利、全民健保、防洪防災特別預算、教育補助.....哪一些不是和你息息相關?


如今勞工階級的負擔稅額是企業的48倍,拉平難道不好?
被打了巴掌還甘願


減稅的目的在於透過優惠,拉高薪資從而提高稅收,但你有見識到薪資增加嗎?
既然這項政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難道不用修正嗎?

20年來台灣的人均GDP由1萬上升至6萬元,實質薪資卻只有上升至3.8萬元。
2.2萬元就這樣蒸發了,而這本應是你的勞動所得。

另,按照「雁型理論」,生產要素成本提高(低階人力與環境成本),而產業型態與資本無法順應時,就必須外移。或是,轉型為適應新生產要素的企業型態(高獲利且能適應高素質人力與國際市場)。

我們餵著該走的烏鴉,烏鴉從此紮根,肚子餓了不去覓食,而來敲你的頭。

1980-1990的初級加工出口潮(成衣、罐頭等),也使得當時失業率急速上升。政府剛好利用機會,補助有前景的萌芽產業,進而生成目前的科技代工業。


如今,台灣的生產要素又倒頭了。
該放飛就放飛。

至於遺產稅沒有減少?
主計處的資料光是2010年就短收66億元,我不知道你增加的訊息從哪兒來。


政府保護?
我想我們談論的是稅制不公,所造成的財政惡化與薪資停頓,而不是政府保不保護,如果你的保護指的是福利措施,我們可以另外談。

再來,依照你國際化的邏輯,我們的企業就更應該雄起,而非嗷嗷待哺接受「政府的保護」不是嗎?

如果你不願意查主計處,我這裡一份民國100年的監察院糾正文,你可以看看這個國家惡化到什麼地步。

100財正0023號糾正文:
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7%B3%BE%E6%AD%A3%E6%A1%88/100/100000097%E7%94%A2%E6%A5%AD%E6%94%BF%E7%AD%96%E7%B3%BE%E6%AD%A3%E6%A1%88%E6%96%87.pdf


*所謂的糾正文=被放在辦公桌深處的灰塵文


再說說年輕人失業率。

目前台灣是12%,歐美東亞約20%、希臘西班牙為40%。
你可以看見台灣年輕人是多麼願意屈就並努力工作了吧?

因為我國只有在勞保後才有失業給付,因此年輕人必須想辦法做任何工作生活。此舉造成人才流失以及低階勞務市場供需失衡(中高階外移或是創造就業名額稀少、年輕人也尚無工作經驗),直接使「派遣制」名正言順。

相反的是歐美,因福利制度健全,年輕人仍有時間騎驢找馬,人才容易歸附應當行業,不至於流失,同時勞動市場得以平衡。

至於歐豬國家,真正導致它們慘狀的原因,在於加入歐盟必須使貨幣跟隨德國(歐元)。從此國內資金超大幅度貶值,能償還的金額變得不能償還(信用卡、國債)、買得起的物品變得買不起,緣由幾乎是歐盟區政策的震盪。

不過,歐豬五國的調整是必然的。

回到台灣,我國無福利政策、又無區域性貨幣綁架,若是與先進國家同一基準比較青年失業率,我想會接近40%。

同樣是政策影響,它們是不得已,我們......可能是故意。

台灣畢業生不是不努力,而是老闆們聯合媒體,持續不斷的恐嚇:台灣經濟不好,有給工作就要偷笑了,還談薪水?!然後找一大堆約聘人員,做一般正職的工作。再來就是政府也來替人民洗腦:畢業生不要在乎錢,做到死比較重要。(薪水比二十年前低,物價比二十年前高,叫畢業生死一死算了....)

大陸政府還真的不錯,會強制漲薪資。不像台灣政府聯合企業,吃死百姓.....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