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yeh99 wrote:你們的比喻都太牽強,...(恕刪) 那大部分的鳳梨酥用的是冬瓜餡,是不是要比照辦理阿~~EX:台灣市面上販售帶有「鳳梨」2字的酥類產品,有9成5以上都吃不到鳳梨,對於鳳梨酥名稱中的「鳳梨」成了形容詞,因此消保會認為有誤導消費者之嫌,要求業者全面下架改標示。請正名鳳梨酥為鳳梨風味冬瓜酥
LeonGuo wrote:像坊間一堆號稱天然成分的染髮劑,反而沒事??這種會致癌,有意欺騙消費者的商品,反而沒見取締,實在很怪???(很多號稱天然成分染髮劑,只是部分天然,但是真正會致癌,破壞毛囊的對苯二胺,只要是能改變髮色的染劑都包含)...(恕刪) 這一點非常支持你,政府的確是很多事該作沒作
其實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水準到哪,這種小事情就是一個很棒的例子印象中之前有一個類似的議題,被拿出來搞笑過女性團體主張部分廣告在 "物化女性"但是你有看過那些廣告的模特兒跳出來說別人在消費她嗎?且你注意思考看看,那些嘴巴掛著 "抗議廣告物化女性" 的女人長相是那種人今天看到新聞報導後新聞最愛搞問路人這招結果給我感覺就跟上面的物化女性差不多會覺得松露巧克力本身是沒問題的,因為 "價格上標示上就會反應"而覺得被欺騙的人,你去看看他的長相(不是真的針對長相,而是一種像由心生的感覺一樣)今天台灣應該沒有資訊和水準低到沒聽過什麼是松露吧?那聽過松露,第一印象應該知道它是一種很貴的食材吧??那今天有一款巧克力的價格低到比松露更便宜的機會有多大?而今天這款松露巧克力沒有標示中文和內容物嗎??可悲!! 台灣人的可悲人民水準和教育落差大就算了,國家還搞不清楚問題在哪卻要用最愚蠢的方式去盲從的處理這個問題讓那些已經沒常識的人民,更沒機會去真正了解學習問題的點在哪反而去禁止該產品的販售?今天政府應該做的是公佈消息,教導人民差異性和怎樣分辨產品不然說真的,就會和上面大家提出來的問題一樣太陽餅,牛舌餅,珍珠奶茶.... 等等的太扯了.....那些覺得被欺騙的消費者,我真為你感到可悲!!
我也來玩一下好聽而已 老婆餅100%不實大多數民眾對老婆的認知,就是代表內人,但是要注意,花錢買老婆餅,其實根本娶不到老婆,取名「老婆餅」的產品,只是在形容,這一塊餅乾圓圓的、外型長得像老婆的大臉, 某人認為,標示不實,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預計在禮拜一發文給消保官,請各地衛生局要求業者下架改標示。老婆餅口感爽脆,穩佔量販賣場熱銷榜,民眾或許不知道,老婆這2個字,只是「形容詞」,代表外形長得像老婆,100%以上的老婆餅,根本沒老婆。以上只為摶君一笑,如有雷同,那就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