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給台灣人見識一下廣州的小火車

sendoffy wrote:
如果是要以公車路線密...(恕刪)

大都市與地方縣市鄉鎮的交通思維原本就不同,這樣感覺硬要把兩個地方套在一起講。
都市內人口密集且多因此能夠使用大眾運輸搭配步行及自行車的政策,並限制私人交通工具進城的總數。

但地方縣的人口較少且較分散,但並不代表就完全不需要大眾運輸工具,還是必須以大眾運輸為主私人運具為輔,因此除了基本的連外鐵路、連結縣內各鄉鎮市的區域鐵路及巴士、市區巴士或輕軌之外,可以有限度的讓民眾使用私人交通工具,有限度的使用可以帶給民眾方便,但又不會因為私人交通工具的數量密度過高產生負面的影響。

當私人運具的密度降低,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什麼汽機車分道,或者某些路口一律兩段式左轉的政策。
但實際的情形就是台灣的都市規劃、更新一直跟不上台灣的人口成長腳步,跟不上就算了。還光會炒地皮、蓋豪宅,基礎建設、道路設計做的一塌糊塗。

為什麼台灣現在每到梅雨季就會淹水、土石流?到了颱風天動不動就是整個村被淹掉?這就是沒有做好國土保育及人口居住計畫,若能有計畫且有效的將人口主要居住範圍限制再都會區內,地方縣市鄉鎮保持在中低密度開發,並且不碰觸保育地的開發,台灣今天還會搞成這樣嗎?

當年所謂"經濟起飛時期"還不是完全不顧環境保育去做開發建設,一味追求便利不顧環境保育及景觀美質,這些就是後代的台灣人所要擔負的原罪。因此到我們這一代不但完全有資格去做批判,而且還必須幫上一代種下的惡果擦屁股。
拯救世界維護和平 wrote:
隨時可以上下車,這算...(恕刪)


不可以隨時上下車的,進站過閘口給錢,指定位置上下車,不出站轉車不用錢。


my216005 wrote:
但地方縣的人口較少且較分散,但並不代表就完全不需要大眾運輸工具,還是必須以大眾運輸為主私人運具為輔,因此除了基本的連外鐵路、連結縣內各鄉鎮市的區域鐵路及巴士、市區巴士或輕軌之外,可以有限度的讓民眾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很理想 但是多少縣市做得到?

很多地方地方政府窮,地方運輸機關跟著窮
有車就不錯了,買進新車談何容易!?



cwc006 wrote:
是因為大家習慣騎機車 所以大眾交通系統才不發達
還是因為大眾交通系統才不發達 大家才習慣騎機車?



不要怪人民不坐公車,先想想自己是否能夠提供便利安全的大眾運輸

一怪政府沒遠見,無法提供補助便捷的運具
那大眾運輸落後的情況只會不斷惡性迴圈


二怪資源分配不均
憑什麼台北市就能夠實施8年車汰換下來的機制
每8年買一批新車,再怎麼看都是這些地區製造浪費

那些8年"老車",通常都先是分給台中這類大縣市使用
不敷使用了再分給嘉義、台南這些地區
最後再重新修復分給雲林、屏東這些偏遠縣市


有沒有聽過無前懸公車?
那種流行於1940-50年代的前置引擎巴士,1990年代末期的近21世紀在嘉義還能看見!
my216005 wrote:
當私人運具的密度降低,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什麼汽機車分道,或者某些路口一律兩段式左轉的政策。

真要提到兩段式左轉?這點你就錯了,這與車輛的多寡,甚至是安全都無關
路口兩段式轉彎,源自於日本,目的只是為了讓跟不上車流的自行車與50cc的機車能夠順利轉彎,不會妨礙到快車道的的車輛轉彎而設計的

Yamaha勁戰,一台台灣生產,回銷日本的125cc機車,看看YAmaha怎麼解釋這部機車的路權
http://www.yamaha-motor.jp/mc/world/125cc/advantage/index.html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my216005 wrote:
大都市與地方縣市鄉鎮的交通思維原本就不同,這樣感覺硬要把兩個地方套在一起講。

目前台灣政府對於道路車輛管理,就是大都市、鄉下地方套在一起講啊!!

只要我台北市做得到,你們台北以外的鄉鎮就該做得到,你們就是該學我這麼做啊!
在台北,可以出生到老死都不會開車、騎車,因為出門就有公車。其他縣市行嗎?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endoffy wrote:
真要提到兩段式左轉?...(恕刪)

我只能說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日本的機車照比汽車難考多了。
個人在網路上發現一篇不錯的文章,裡面介紹的非常詳盡。
而且機車駕照共分六種,而且路考是從你跨上機車之前就開始評測,就連跨上機車前得檢查動作不正確都會扣分。
在日本不上駕訓班就能合格通過得人只有3.24%。

sendoffy wrote:
目前台灣政府對於道路...(恕刪)

在日本有一個地方跟台灣一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機車,就連中學生都騎機車上學,那就是日本的種子島。
種子島的面積大約為444.9平方公里,人口大約有3萬3千人。
因為島上沒有大眾運輸工具,而且從島嶼的最北方到最南方的直線距離有55公里(大約是台北到新竹的距離),雖然島上沒有大眾運輸工具,但島上的都市計畫並沒有放任市鎮範圍沿著公路向外延伸,反而限制成一個個的小社區聚落,同長從一個聚落到下一個聚落之間除了田都不會有房子出現,因此島上的居民便十分依賴機車作為交通工具。
由這類的交通情形在日本是非常特殊的,因此還被日本電視台拿來做節目專題介紹。

由於日本在80年代後期機車數量成長後造成交通事故增加,因此日本的機車業者開始停止販售750CC以上的機車。必須從國外進口,或者從日本外銷在銷回日本,而日本政府也透過嚴格的考照制度等手段嚴格控管國內機車數量。
目前日本的機車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6輛,而台灣的機車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55.8輛。
my216005 wrote:
我只能說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日本的機車照比汽車難考多了。
個人在網路上發現一篇不錯的文章,裡面介紹的非常詳盡。

你這篇這個網站算是二次轉貼,梅と桜的這篇,之前就在動研室七嘴八舌區討論過了
分享~從日本駕照的取得,來看台灣的考照制度

車輛駕駛的行為,與車輛的路權是完全毫無干係的!!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看看先進國家的公車專用道如何與其他車種分享路權
公車專用道,一定是在最外側車道!而台北市呢?是在最外側車道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brandon777 wrote:
這個只要人夠多+公車...(恕刪)


這個只要人夠多+公車專用道+尖峰時間 就能辦到

剛才問我朋友, 他說深圳比廣州好

尤其空氣

=================
深圳的空氣質量,交通,城市建設比廣州好太多了,主要是深圳比较年轻,可以规划好一些,廣州由于歷史原因,已經不太好規劃,所以又臟又亂,交通最差,上面有位朋友說要去廣州,所以提醒一下,不要抱太大的幻想,以免失望。

我覺得珠海要比深圳好,而中山又要比珠海好。

廣州交通動線規劃不太好,尤其是天橋很有壓迫感,

所以要住在廣東,我會選擇住中山。

因為它也是 國父的故鄉。綠地環境都優。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