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doffy wrote:
如果是要以公車路線密...(恕刪)
大都市與地方縣市鄉鎮的交通思維原本就不同,這樣感覺硬要把兩個地方套在一起講。
都市內人口密集且多因此能夠使用大眾運輸搭配步行及自行車的政策,並限制私人交通工具進城的總數。
但地方縣的人口較少且較分散,但並不代表就完全不需要大眾運輸工具,還是必須以大眾運輸為主私人運具為輔,因此除了基本的連外鐵路、連結縣內各鄉鎮市的區域鐵路及巴士、市區巴士或輕軌之外,可以有限度的讓民眾使用私人交通工具,有限度的使用可以帶給民眾方便,但又不會因為私人交通工具的數量密度過高產生負面的影響。
當私人運具的密度降低,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什麼汽機車分道,或者某些路口一律兩段式左轉的政策。
但實際的情形就是台灣的都市規劃、更新一直跟不上台灣的人口成長腳步,跟不上就算了。還光會炒地皮、蓋豪宅,基礎建設、道路設計做的一塌糊塗。
為什麼台灣現在每到梅雨季就會淹水、土石流?到了颱風天動不動就是整個村被淹掉?這就是沒有做好國土保育及人口居住計畫,若能有計畫且有效的將人口主要居住範圍限制再都會區內,地方縣市鄉鎮保持在中低密度開發,並且不碰觸保育地的開發,台灣今天還會搞成這樣嗎?
當年所謂"經濟起飛時期"還不是完全不顧環境保育去做開發建設,一味追求便利不顧環境保育及景觀美質,這些就是後代的台灣人所要擔負的原罪。因此到我們這一代不但完全有資格去做批判,而且還必須幫上一代種下的惡果擦屁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