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

香港.澳門.大陸人士請進來聊天~

問中國人64的問題實在不太合適,
別為難人家,
我比較好奇中港澳對文言文的看法,
一、香港、澳門、中國大陸的國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各是少?
二、你們認為現行教材的文言文課程所佔比例適不適當?
三、臺灣中學國文教材文言文比例超過50%,你們認為偏高、偏低或適當?
四、如果你們認為偏低或適當的話,會不會要求你們的政府主管機關提高文言文比例到50%以上?
五、如果你們認為偏高的話,減少文言文課程算不算是在搞去中國化?
zscool wrote:
我是安徽人 ,在上...(恕刪)

我是台灣人
看到您是安徽人特別請教一下.
看了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是安徽人,家鄉出個皇帝 皇朝近三百年,皇朝新貴很多是安徽人,安徽人看 朱明
有沒有特殊的傳說或特別的感受.
-UFO- wrote:
六四天安門本來就是中...(恕刪)

這部份您是否再另一主題討論即可
我說過這篇不討論有關政治議題
您的發言已經超過本討論範圍
请刪除~
ukey783 wrote:
問中國人64的問題實...(恕刪)

問題第三,四.五請刪除
這部分已經算是我們台灣的問題
謝謝您的配合~

ukey783 wrote:
問中國人64的問題實...(恕刪)


具體比例多少記不清了,但是感覺挺多的

文言文、詩詞我個人覺得應該多學一點,確實是語言的瑰寶
呵呵

我再臺北 去百貨公司 夜市 醫院

我說我是大陸人

別人還以爲我開玩笑

回來大陸

人家說我是臺灣來的

我也很少呆再臺灣

所以 這個真的不好區分.

因爲喜歡一個地方 或者對一個地方比較有興趣

就會加深瞭解 會用心去體會這個城市的美麗



-UFO- wrote:
六四天安門本來就是中...(恕刪)


這位大哥的信仰和立場實在是夠堅定

令人佩服
先说说对文言文的感觉,大陆的中学教的文言文还是蛮多的,考试也会考,特别是高考了,不过当时只是学来用来应试,也不是真心想学,而且也很感覺很晦澀難懂.我們學的是簡體字嘛,呵呵,台灣的同學應該會容易掌握些吧,後來發現學習文言文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很重要的,畢竟傳承下來的東西原本就是文言文寫的,至於真正的學還是看個人意願啦,學校里教的也只是個入門,個人有興趣的可以好好研究的,沒有也勉強不來,教科書里再多文言文可能考試以後都會忘掉(這裡說的是大陸的教育,不知道台灣是不是很重視考試)

再說下朱明,原來台灣的朋友也看 明朝那些事啊,原來只是大陸網站上的連載小說,後來整理出書了,
呵呵大陸坊間都是說毛澤東先生是朱元璋的崇拜者,也是農民出生,後來打下江山,再后來就...,明朝應該至少算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了吧,又有了些民主和資本主義的萌芽,皇帝不上班,下面各個部份照樣運轉.可惜現在大陸的電視上滿是清宮戲,很鄙視之,清朝到了雍正之時就差點亡國了,政治和經濟上滿清都比大明差的遠了,不知道是不是輿論導向,反正大陸對大明宣傳的不算很多,但是明朝絕對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台灣7年級以後會欣賞詩詞的應該不到1%
其中0.5%是聽過幾支歌

18分就有大學錄取
你認為這18分是答對文言文、詩詞?

zscool wrote:
先说说对文言文的感觉...(恕刪)


不能因为明朝是汉人王朝,而特别推崇他(朱元璋)。

台湾人可能比较熟悉黄仁宇先生。我也很喜欢他的作品。 不专门指明朝,但他的作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封建王朝有比较不一样的分析。(记得他的本行是古代的税务)。即使你不同意他的全部观点,也能开阔眼界。

《明朝那些事儿》我不是太推荐。东西浅,讲故事的成分多。
---------------------------------------------------- 红色Civic8车主
  • 1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