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有學佛的大大可以解感一下嗎?

guest2000 wrote:
純小的認知,無意抬槓
佛學大師們把一些簡單的道理複雜化,甚至抽象化,虛擬化,再加上文言文,讓看者或習者摸索不透,以為佛學高深不可測,或人言言殊,有時說我執,有時說冷暖自知,要去探究犯了我執,不去探究哪能自知?
(恕刪)


因為佛經有正式文字記載距離佛滅有數百年歷史
在這數百年歷史中,很可能加入了許多法師個人的見解,然後套上"如是我聞"

一個正確的理論與思維
他會是簡潔的,會是自洽的(所有的論述不會自相衝突),不必做太多的解釋
這個思維中心會是一個點,然後依據不同的情況,延展出不同的樣貌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相生八卦,八卦衍萬物)
後代,一般人只能從看到的樣貌(萬物)去推回原來那個點
但是,不一定能正確(所以會扞格衝突)
所以數百年後出現各種不同的論述,去詮釋佛陀的原始思想(還有人會加上"如是"我聞)

要看一個論述,是不是正確,第一件事情,就是他要能自己滿足自己(自洽,不自相矛盾),我想身為一個大智慧者的佛陀,他一定深知這一點

我認為,心經是一部很好的經書,他與金剛經能互相應證
我沒說他絕對是佛說喔,只是這是一部相對完備的哲學思維
佛說或許可能是阿彌陀佛經吧,佛陀的原始思想也可能是淨土宗,而不是達摩六祖那一套
沒人可以證明
你高興甚麼,他就是甚麼吧!
(你看,我絕不執著,能當下喜樂就行)
guest2000 wrote:
純小的認知,無意抬槓(恕刪)

看來漢傳佛教祖師說的,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是正確的。
小笨賢 wrote:
請 把 心淨則佛土淨(恕刪)


就很多人一直把高年級的課本,
拿到未入學的人家裡去,跟人們說生活中只要學加減乘除就好,
學這些用不到的,
是學校騙學費,浪費時間。
如果只是一般生活,當然是四則運算就很夠了。
如果想要做設計,
還是需要其他運算。
就像有人不知到四聖諦,
你就跟他說7覺知,
憶念覺支,憶念集中而念念分明;
擇法覺支,選擇正確、適宜的修法;
精進覺支,任何階段都不能懈怠;
喜悅覺支,修禪定得到的喜悅;
輕安覺支,得到的輕鬆安適感覺;
禪定覺支,攝心不散深入禪定;
等捨覺支,捨一切念,不即不離。
人家當然不會接受。

剛剛去維機找37道品,
才知道7覺知內容。
看來念佛三昧也是基於這些。
所以念佛真的是要持續憶念,
任何階段都不能懈怠;
捨一切念,不即不離。
星期日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請供水 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
南無阿彌陀佛。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先生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曾是小兒科醫生,四十六歲才進入大立光,四年後接任執行長,
林恩平先生將佛法落實在工作與生活中,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暢談「佛經」比「生意經」還流暢
〈名人書單〉打坐的道理盡在其中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推崇《法華經》
林恩平推崇法華經 大立光上半年每股賺86.51元
老前輩跟隊友,
都是把佛道不分,
甚至加上民間自己的信仰,
當成漢傳佛教,
這是找錯對象了。
隊友雖然是因為家人行為影響覺得痛苦,
老前輩沒有去跟隊友說心淨則國土淨,
我就覺得老前輩很不夠意思。
你有感覺到我的痛苦?? 身心作用還是不斷的影響你不是嗎?
老前輩邏輯真的是比隊友差很多。
還是故意裝傻?

你要跟你隊友說,
不是跟我說。
昨天美股大漲330點,
老前輩今年過年紅包很大包吧?
老前輩對於網友讚嘆老前輩引述漢傳佛教經典及祖師說的說法,
不知道有什麼感想?
老前輩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人,
聽到漢教,就起乩,
還常常引述漢教的說法,
偏偏其他網友也不知就里的讚嘆,
殊不知其實是漢教說法。
忽然想到,
老前輩涅槃後,家人如果上香,
請誦經團來超渡,
老前輩會不會從冷凍櫃爬起來說貪愛,輪迴?
我聽到漢教只會思索它的不合常理的邏輯, 不會什麼起乩呀?? 是誰的心思迷亂了?? 我一直強調現世解脫, 自身解脫, 不貪愛, 不執著, 不迷失在無常的身心作用裏!! 結果你看看, 還可以用心思來意測別人的感受, 使用一堆惡毒的字眼, 你說是你的心在起乩還是我?? 身心作用的執著是不是很可怕!!

哇,老前輩開竅了,
這個不給500分不行了。
阿彌陀經說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修習37道品,
老前輩一直要說是想成佛。
還說念台大可以讀台大,
其實,人家是說到台大。
漢教祖師對念佛法門有相當的解釋跟教法,
很多網友也有po出來,
老前輩就自己想像別人的修法,
這不是老前輩的絕學嗎?
所以我才把老前輩跟k大編一隊。
因為兩位高手不是不知道,
是故意不知道。
所以我才說兩位故意派的高手,
我不會回你們故意扭曲別人意思的文。
  • 10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