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Geek wrote:
我个人认为,简体字的...(恕刪)
簡體字哪來的優越性?
很多簡體字的簡化根本就沒有意義,
有人說簡體字的構想是當初國民黨提出來的,
但終究沒有作對吧?構想跟實施還是有一段落差
就跟當初戒嚴時期美國曾經打算在中國投下原子彈一樣
但也沒有作對吧,難道你就要說美國到現在都想在中國投下原子彈?
就拿麵 被簡化成 面 你可以跟我解釋這個意義的由來嗎?
或是葉 被解化成 叶 可以跟我講這個字的意義嗎?
不要跟我說什麼口是葉子的形狀 十字是樹枝,現代象形字那種理論,
中國字裡面哪一個口代表葉子的? 連個草字頭都沒有,還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簡字
我覺得要不要先去搞懂中國字的演變在來說繁體字的意義
文化大革命丟掉了不少中華文化,連華人引以為傲的象形字也要丟掉
還有人說火車票要采取實名制,這樣比較不會有黃牛票
北京還禁止養肩高35公分以上的狗狗(比如黃金),說35公分是科學家研究過人類視覺承受恐懼的極限(但是奧運又推廣導盲犬)
這款所在......
說真的,他們愛改簡體繁體正體歪體,甚至官方語言改成阿拉伯話,跟我們實在沒什麼關系....
hunk0504 wrote:我不是专业研究者,只说一点粗浅的看法:
簡體字哪來的優越性?...(恕刪)
1、简写是从唐代草书就有了的,并且长期在民间流行,并不是共产党上台才发明的东西。国民党发布第一版简体字方案能证明简体字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民党最终未能推行却并不能证明其不合理性。
2、文字始终是工具,能方便书写阅读同时又能继承汉字形意特征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两全做些取舍和变通也是必要的。实际上简化字方案为了平衡两者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如前所述,汉字一直在发展变化中,也是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汉字简化体现出向全社会普及语文教育的理想,并且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我认为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绝不是靠“人多”来获得事实上的标准地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