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政府政策的關係,才使得國營企業的存在,而且在更早之前甚至有排他性,非國營不可的情況。
但這在當時並不是錯誤的政策。
大家想想,是賣電給大工廠如煉鋼廠等用電量大的工廠比較有效益還是把電送到每個小用戶的家中?
若像電這種事業不給政府來做,民營的廠商只願意把電賣給大用戶,只要輸送一條專線,維修一條專線遠比從大老遠一級二級變電送到幾千幾萬戶家來得有賺頭。賣電給一般人,根本沒什麼利潤,光是線路的架設與維修就花掉多少成本。這就是為什麼油開放了,電卻還是幾乎國營。(其實早就有私人電廠,只是電不能直接賣一般人)
所以國營事業賠錢,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真的存在很多官僚體系的問題,使得效率不彰。
所以,光一味指責國營事業賠錢有失公允,雖然,國營事業還有許多該改進的地方。
我認為,大家與其去在意國營事業的年終,不過就最高4.6個月,而且每年才領一次。不論當時國內景氣的好壞都最多4.6個月。在景氣好時,一堆民營公司領的遠高於這個數字。
大家還不如重視真正公務員的月退問題,這才是國家財政的缺口。試想一個20來歲的人考上公務員,55退休,領月退,每個月有那麼高的所得替代率,領到大約平均餘命,都快80了。工作30年,坐領乾薪25年,大家與其計較那一年一次的「最高」4.6個月(還不是人人有),不如去討論這項政策的適當性。
想想,你的同學,去當了公務,55歲,你還在為你下半輩子努力時,你所繳的稅還一面的在養另一群年紀跟你相當甚至比你小的人。
當然,公務員不能沒有福利,國家的運作要靠他們來埶行,但不合時代背景的政策,實在有檢討的必要,就如同今日國營事業一般。
一肚子悶啊.看到公家的公營的.福利薪資獎金好像一點都不受景氣的影響.
終於找到出氣的方向.連連"按:在心裡啊.鬱悶啊.
要爛大家一起燗.叫公家的減薪減福利.減獎金.最好是裁員大家一起來.
不這樣心理就不爽啊.
好像繳稅都是給軍人法官.警察.老師...等等等當薪水的.都不是鋪橋造路公園公共建設的一樣.
立委諸公好像也是領納稅人的錢吧!!!
今天新聞好像又有台北之音廣播電台準備要關門了.好多報業也沒了.
一堆媒體從業人員也快被裁員沒工作囉.乾脆陪大家一起罵.這國家這社會要濫一起燗.就是見不得有人比他好過...
連賣腳踏車的公司年終都好像有23個月~~~
有病了.這社會.心理醫生在哪裡.你的生意即將蒸蒸日上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