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得第2,3,4代的子孫,都有可能已經是道地的美國人
他們可能都忘記自己的文化,外黃内白在美國是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美國才在一直追求人人平等,消除歧視問題
而外來者只是一個移民者身份,就是第一代移民
所以對外來者來講,要進入大企業,要出名
就更困難,所以外來者的例子跟那種美國第2,3,4代的移民不同
如李安就是一個例子,要打進美國圈子,更不容易,有人成功了
但是,非常少數
所以香港對台灣人來講
玻璃天花板還是存在
台灣人去香港工作,雖然我們同文同種
但是,我們還是屬於minority,畢竟我們還是外來的人
而語言上來講,我們不會講廣東話,英文我們也要跟香港人,老外競爭
所以也不是非常佔有優勢
要完全的消除玻璃天花板,就是回來台灣
因爲你也是台灣人,不會有被歧視的問題,當然,如果要細分本省,外省,山地人
那又另外一回事...
要追求高薪
認清自己的方向比較重要
至於做到管理階層
真的是要天時,地利,人合
這三個詞彙,才6個字,卻包含了許多技術上的關鍵
成功不是僥幸的,但是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其實各公司的價碼差異頗大;就算是同公司,在不同地點也會有所差異。
除了生活費外,有些地方沒有州的所得稅,光這一點就可以差上不少。
在北加灣區的internship,以Master的學生來說,拿3000多其實大概
算是一般。美國研究型大學Computer Science給研究生 (碩/博)的研
究助理費/生活津貼,我們學校是大概USD 1800~1900,據我所聽到,
大概算是中間偏高一點點吧。有些系所鼓勵學生暑假留校繼續作研究,
暑期津貼甚至加倍,如果是這樣,去做internship的動機,其實是擴大
人脈和認識業界情形的成分較大;畢竟,會念PhD的很多會在選擇學術
和業界之間有一些些的猶豫。
一個去年的數字僅供參考: 第二到第三年的PhD學生,尚未發表Paper,
某著名繪圖晶片N社的intern價碼大概是5~6K/月。就我所聽到的,該
社給剛畢業的CS PhD價碼大概是90~140K(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