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環保的名義 真的有比較環保嗎
請問 每一台車 塞的時間 比起平常多塞了至少30分鐘
這樣每台車製造的污染 又多了多少了呢
市長只在封起來的世界自己爽
要不要一起出來外面跟大家一起塞看看
沒有車 當然爽呀 問題配套勒
只會一味的封街禁止 配套也沒出來
多的是市民怨 塞車排放更多的碳吧
要宣導無車日 請先把大眾交通系統搞好吧
有車可以方便的搭乘上下班我也想呀
但是我上個班搭公車要轉車 轉來轉去的
光上班就花2個小時了 下班又要2小時
最快的也不用搞大眾交通系統
直接把油價調到天價 每個人都乖乖搭公車
前陣子的高油價開車的真的有變少
上班路徑接近淡水河基隆河的
騎腳踏車上班還不錯
風景不錯
也沒有紅綠燈
速度搞不好比騎機車還快
好像整個淡火河 基隆河段都有單車道了
台北市區目前還不大適合腳踏車上班
我第一次騎腳踏車上班
就被一台計程車架拐子 連人帶車翻倒在路中間
怎麼架拐子呢? 就是在我快從它旁邊經過的時候
司機沒看清楚 就剛好把車門打開
害我擦撞到翻倒 之後就不想再騎車了 騎十公里上班也夠累了
而現在已經陸陸續續看到有些道路有畫出腳踏車專用的路徑
無車日當天我開車也有小塞到 不過就那麼一天 也就算了
其實這個活動該不該辦呢?
該什麼時候辦呢?
真的要動手讓台北市變成可讓腳踏車適合通行無阻的城市
我想可要花上不少經費, 政策與技術辯論
譬如大部份道路 汽車道都要縮減
或者人行道要闢出腳踏車道
如果真的這樣硬幹 那麼x聲可能遠比現在大家的砲火還猛烈上千倍
不然就是在台北市開挖出蜂巢般的地下道路或捷運
讓路面變成行人與腳踏車的天堂
不過光看松山南港全長六點多公里的鐵路地下化
就要耗時幾年 耗資六百五十億
就知道這些工程不知道有多耗大 又有安全性的問題
畢竟城市一開始的發展 就沒有完整的規劃
後面要再做 除非是用力的猛拆現有建築 像北京 上海那樣硬幹
但是我們不是集權國家
所以就只能搞這些做秀活動
做點邊邊角角而無法全面化的設施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賤招 就是讓台北市的汽車族的花費越來越高
一個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把非紅線區 畫上停車格
然後開始收費
下一步就是把這些停車格一個一個delete掉 畫上紅線
也算是另類達成無車日的方法

所以誰說沒有長遠規畫呢?



hello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