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in wrote:敏感度又高的小握把(與傳統中置桿有別) 我覺的電線問題導致高度計錯誤可能是問題。控制桿這個問題不大。電傳飛控系統有飛行包絡線,airbus 系列也有些使用這種小型的非傳統的控制桿。畢竟現在都是電腦化時代.
個人78年讀中正預校剛好隔壁連就是丁世寶..國家培育飛官真的不容易..當年預校空軍預備生大約100人..進入空軍官校.四年.可以通過初級班飛T-34到升級高級班飛AT-3噴射機.在進入學官到台東換飛F5....到他改飛IDF..再轉F16...其中的辛苦應該大家都不知道.....過程中可能被淘汰到改飛運輸機.....或者有些是可以飛戰鬥機...但是不願意飛......如前面的一位大大說的..或許在夜市中抱著小孩的就是飛行員.....湊巧去年花蓮空軍辦活動..也碰到以前的預校同學...也是在花蓮飛F16...我老婆就說他在家樂福出現穿著短褲...說實在話....跟人家說他會開F16....一定沒人會相信.....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保國衛民的任務就在那些同學的身上...不論是空軍的飛行員..海軍的軍官...陸軍的...大家都是在每個位置上克盡職守.85年班的目前應該都掛少校....或許搜救應該沒機會了...但是希望他可以在天國看到他的國家國泰民安...相信中正預校十四期的都會送他這一程.....我對我可敬的丁世寶同學...獻上敬意
非常同意你所說的 不過小弟在艦上服役對於上面的士官忠誠度有很大的質疑~==================================空官的忠誠度不用質疑的~============在二零零五年 七月 海軍有部 s 拐動 c 也是落海 就是在子儀上面海軍的搜救能力不用懷疑 大家都很盡心盡力 那時我們是動員全艦的人在甲板上 同時 空軍 的 c_要三洞 空投 照明彈 五十發以上 整晚一直找可惜 軍官以為國捐軀~
國產機很棒~只是現在的黨當時很反對...當時開發的黨輸不起...IDF算是第一架國產(AT3算嗎)~可是性能很棒~而且很符合台灣需求~短低空攔截!是吧?幻象的料真的很難等~因為出產國因政治因素...所以沒辦法了...不要說買些不該買的~只要有海軍空軍可以用的~我就覺得是該買的~當時當兵~軍官和士官聊天~他們有算一下...掛尉階飛官...一個月就很高薪了~只是那壓力...不是G力啦~那壓力我想是數一數二大...開那麼昂貴又很難買到的飛機~尤其台灣這種永遠只會批評不會贊許的...講不好聽一點~就算是飛機問題...人可以勉強逃出~但有幾個人受的了...飛機壞了但自己沒事...這種台灣人民和政客的語論壓力...升二級...然後進忠烈祠...錢不少!一年二次國祭...一個人才阿...............可以到校級很強了~剛是退下準備邁向星星之路的吧.......................
專案小組經反覆查證,最後排除供氧出現問題,直接將失事原因指向「空間迷向」。我記得 DISCOVERY曾經有製作節目探討戰機「空間迷向」的問題研究人員為了解決人為認知與判斷的錯誤設計一種特殊的飛行服 穿上去等於身上佈滿觸壓回饋裝置利用觸壓告知飛行員何處是地面方向人機介面一直是飛安的大問題像華航名古屋空難也是如此駕駛員誤觸而 啟動"重飛"指令<---錯誤一此時駕駛員又以為電腦故障 不相信電腦 直接以手動模式要飛機下降<---錯誤二結果因攻角過大 失速墜毀犯了看似兩個簡單的錯誤 就......以目前科技水平難道無法防範「空間迷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