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各地方言都保存了一部分的古代漢語,但不能據而論斷某地的方言即為古代某時期的官話/雅言。有興趣的大大可以“古漢語”到Youtube搜素,可以找到許多教程和詩詞吟唱。僅舉一例,以饗諸公:框架無法觀看,請用外部連結
那篇劇後半...曹操也吟誦了"短歌行"的古漢文版.這時候我聽到的曹操吟誦腔調.就不是台語閩南語的純正腔調.尤其是"憂思難忘"這四個字.有閩南語的味道.但是完全沒有台味.假如這個劇真的是有考究的...也許裡面有時說的古漢腔調也未必不是真台語同脈相連??不過我家裡的人.對於裡面的越野摩托車比較有興趣....嗯嗯~~
以周朝8百年為例,北方諸國統治下的子民,分成2類:國人(征服者)及野人(被征服者).野人:自然是使用方言.國人:禮記-王制"各諸侯國言語異聲"."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這是記述孔子在教學,或執禮時,都使用雅言.顯然國人也只在正式場合才使用官話,各國只能靠官話(雅言)才得以溝通.方言始終都存在著,衣冠南渡可未必就表示,他們平日使用,並流傳下來的是純正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