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w0721 wrote:和感情啥的沒有關係...(恕刪) 兄台有所不知,有聽過基督教聖靈,聖父,聖子三位一體嗎?雖說拿中國比擬基督教是xx比雞腿,但道理是相同的,在中國,黨,國家,大企業也是三位一體的,同一套人馬戴不同面具罷了,今天馬雲沒有國家與黨撐腰支付寶會發展得起來?黨給馬雲當銀行跟給另外阿貓阿狗當銀行有太大差別嗎?聽話就好了唄!今天就算沒有馬雲,只要黨國有需要,也必然出另一個牛雲或楊雲,此為計畫式經濟之必然,既是如此黨又怕啥阿?Everything is under 黨,s control, ok?
seed0722 wrote:這是很簡單的問題~...(恕刪) 我想在中國會採用這種先預存的方式主要外來打工人口很多 居無定所 寄送帳單更是浪費跟麻煩如果先用后繳費 估計會有很多呆帳我自己在大陸的主要門號是中國電信就算把預存的話費花光了 還是可以正常使用後面繳費在補上就可以了..
大家好我是小叮当 wrote:这其实就是中华正统...(恕刪) 兄台這點可能觀察有誤,台灣目前完全不爭中華正統,只爭與中國的不同,表現出個體差異性,尊重多元環境與不同,這好像都不是中華文化圈的傳統,至少不被目前中國當權者所接受,至於中國平民百姓的心態我們台灣人也好奇,也許您能來說說!
行動支付沒有那麼神,那是一個在對岸"天時地利人和"造成的產物,他帶來很大的優點與缺點,優點當然就是每個人都有手機,所以方便,缺點是行動支付公司都不是銀行,他預先收了一大筆儲存金,金額之大可以媲美銀行,但卻不受銀行法管制,金錢的流向還有該負的社會責任通通不用,萬一行動支付的公司倒了,或是被公司裡面的高層掏空,那受害者可是滿坑滿谷,手握大筆現金卻不用像銀行被管制,漏洞太多了。現在台灣到處都是便利商店,裡面也都有提款機,現金、信用卡、悠遊卡付費都非常方便,行動支付在台灣的優點是什麼我還看不出來,但目前為止我不會想用,沒有優勢。至於說什麼因為是對岸的東西所以不想用,這種說法太誅心了,小米手環、行動電源我都買過,好用我就會用,不好用就不考慮。
gogomen wrote:你知道的太多了,因為很多東西檯面下是不方便用行動支付的! 其實我如果沒記錯,台灣有一大部分交易都是使用現金的地下經濟。大概有GDP的1/5。這部份政府查不到也徵不到稅,所以政府應該要想辦法讓行動支付普及,才能讓地下經濟浮上來。不然台灣一堆人在藏錢但政府很窮抽不到稅。
Shawn732 wrote:其實我如果沒記錯,台灣有一大部分交易都是使用現金的地下經濟。大概有GDP的1/5。這部份政府查不到也徵不到稅,所以政府應該要想辦法讓行動支付普及,才能讓地下經濟浮上來。不然台灣一堆人在藏錢但政府很窮抽不到稅。...(恕刪) 先問過立委諸公...這些地下經濟是多少地方勢力把持的,山線海線縱貫線的"讓地下經濟浮上來"哈.....
touchOn wrote:在台湾交话费难道还...(恕刪) 整體來看,台灣與大陸是二個系統,不能完全相比。就金融體系而言,大陸目前依然以"實體錢"為主,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例如支付寶,是電子錢包的概念。大陸的電話多數是預付,但也開始有帳單刑事。台灣已經逐漸"信用式"的金融系統,所以若是以第三方支付而言,會是以信用卡為主加電子錢包。台灣的電話帳單,多數是使用後結算,這也是所謂的信用式。電子錢包的好處就是每個人都可申請及使用,無論信用狀況如何或有沒有信用紀錄,同時,不為有呆帳與超花的問題。反正就是,錢包內有多少錢就能花多少,不夠就加值。因為是電子現金,商家自然不會有呆帳。缺點就是,若是存款金額不夠,也無法消費。當然,電子錢包的好處就是信用治的壞處,例如,申請即使用要看信用狀況,商家可能會有呆帳(交易糾紛)等等。但好處就是,不受限於現金存款,可依信用額度先消費。同時,大陸與台灣的建置系統方式也不同。大陸是政府統一規劃到執行,包含業者的審核與評估。消費者與商家就是加入,好也是如此,不好也是如此。但在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這種作法,無論何黨執政,都會看人民的風向球,加上要本土廠商優先及特殊利益考量(政黨協商/分贓),所以速度一定慢。台灣是不可能走回現金制或中央集權制,所以在網絡服務方面,也不可能完全以大陸為參考,反倒是必須參考以"信用制"為主的國家。重點是,不是哪一邊比較好或是壞,而是國情、環境已不太相同,所以就不可能造抄。台灣可學習大陸的是政府效率,但這要人民戒掉為反對而反對的習性,否則拖慢台灣的是人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