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業主還是消費者,大家都抱定著人性本惡的態度來處裡任何事情,
所以都採取對待惡人的方式來互相對待。
消費者吃到異物,第一個動作先是要求賠償,完全不給業者任何解釋的機會,
如果大家抱持著人性本善的態度來思考,或許是新進人員沒有處裡好等理由,
善意提醒,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可以做的更好,這樣不是更好嗎?
還是你認為業主和消費者就是有深仇大恨,一定要讓你吃到異物搞死你?
我想沒有業者會這樣想吧?
至於業者,就是因為被太多奧客故意找碴,
所以對任何事件都先抱持著先懷疑的態度來處裡,
一定要有確切的證據才願意承認,這不代表業者不認帳,
只是世風日下不得不做的保護措施。
不然業者應該也不會無聊到故意讓客人吃到異物然後來網路被公幹。
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除了台灣以外,大都是相信人性本善的,
所以只要你反應餐飲有問題,業者一定相信消費者是對的,
但是在台灣就不一樣了,台灣的消費者與業者之間是彼此提防的。
你可以看看看好市多,全世界大概就是台灣的退貨率最高,
甚至網傳還有高中老師要出去旅遊,去好市多買了相機後,等旅遊回來再去退貨,
或是水蜜桃吃剩下1/3,然後放到爛在去退貨。
最後,這個議題和食安真的一點也扯不上關係。
這個議題和國民教育以絕對的關係...
白天醫人晚上醫車,真愜意的生活啊。
昨日夜間我已經沒起來跑廁所
昨天日間拉肚子2次
看來今天會更加好轉
今天真是值得期待的一天
這兩天接到幾個朋友電話
這篇文章讓他們產生了一些想法
可能會在下週或是八月初的員工分享會 員工教育 或是每週彙報
拿出來與同事或是下屬交流
不過我也有要求朋友不要公布網址
以及不可直接引用討論串內任何一篇文章
我不希望他們來留言
也有些朋友想在這邊留言被我阻止了
因為能做朋友的想法一定是相去不遠
我希望的是與各位交流經驗
還有喚起社會大眾的注意
所以這邊的留言沒有一篇是我現實世界直接或是間接認識的人
也呼應我所說(當然現在是三件事了)
或有關聯 但不互相牽扯
還有個朋友說了一些看法跟我討論一下
我說大意與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
歡迎回覆
今天大家都是用台灣文化來生活
以及本位思考去判斷別人
像是簡單二分法 好與壞 對與錯 黑與白
事實上這世界上大部份的事情是存在灰色地帶的
另外有一些單一面向的基準
做到就叫好 做不到就叫不好
忽略的社會本該多元
所以會有店家該怎樣做就是好 反之是不好
或是認為我怎樣做就是對 反之就是錯
進而將自身價值觀套用在對方身上
所以讓一些網友認為
我就是想要對方照日本那一套來處理
或是就有了連鎖店你敢去要好處
阿珠熱炒你敢不敢去爭權益的說法出現
以自身狀況判斷“如果我這樣做就是想要撈油水 那這se3p就是想撈油水”
或是
"這種議題要是我拿出來講一定是想要拿好處 那這se3p就是想拿好處"
昨日我也強調
我沒要各位給我好處
也沒要任何援助
你思考一下對我沒有好處
也對你沒有壞處
可能某些消費者是用對方事業體規模大可以卡到比較多油
或是可以要到比較多的賠償當成判斷基準
如果對方事業體規模小卡不到油就算了的思維在面對這樣的情事
事實上
我認為正確的思維是
事業體規模大的企業行號
應該更具有能力為客戶負責
因此我們對這樣的企業相對有信心
進而前往消費
同樣一個行動
你可以有正向思考模式也可以有負向思考模式
思維偏差的後果
我想這跟我前面提到costco惡性退貨 抽衛生紙 拿醬料的例子
其實昨天我也與朋友聊到
這個社會還有很多問題
不過我也無法一一檢討
舉個例子給各位聽
我很常去誠品敦南店 還有紀伊國屋微風店
我經常性看到一些人 抱著一疊書坐在地上閱讀
我覺得是很值得討論的事
商家是營利單位
就算是公家圖書館都不該把試閱本通通拿走
這樣子別人要看什麼
這些人多是把書看到完不買
而想買書的人看不到試閱本也不買
商家賺什麼
台灣一些省錢思維很多時候建立在佔人便宜上
我自己的狀況是是一本書只要會看超過兩分鐘我就認為值得購買
另外紀伊國屋是個有趣的地方
日文書和中文書是分成兩邊的
日文書區你不會看到有人坐在地上
但是中文書區你會看到很多人坐在地上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留給各位思考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fs1013 wrote:
去年我澳洲友人夫婦 (是真的住澳洲,不是奧客) 來美國探望,
兩家人上餐館,其中一位的主菜久久未與其他人一起出菜,
經詢問下又過了 10 分鐘終於上來了,但是一看之下並非我們點的那道菜。
服務生查詢之下發現原先未下單,後來又下錯單,道歉下說立即處理。
由於其他人已經等了一陣子,後上來的那道菜也能接受,就跟她說不用換了。
待我們主餐結束,檯面收拾乾淨,店經理跑來自我介紹,
道歉之外並表示當晚我們的晚餐由她請客,我們吃完抹抹嘴就可以走人。
小朋友這下開心了 (其實我更開心...),sundae, mousse, creme brulee 隨便點。
我們走時仍然把該給的小費留在桌上就是了。
上面的經驗與食安無關,說明的是店家做生意的態度。
和諧的社會,相互採取的該是信任並體諒對方,而非先想要如何保護自己。
問題是,現下台灣的民情氣氛就是凡事先保護自己,
(包括你先想到這頓飯一定不付錢...)
你拿國外的標準來要求台灣的店家,我只能說你天真兼狀況外。
fs1013
謝謝你的分享
與其說是我們一開始拿國外標準來要求這家店
不如說本來我們對這家店是高評價的
我們去過這家店好幾次
也曾經推薦這家店給幾位親友
一方面是這家店在日本規模不小
不只是在日本時去過
我甚至在東南亞國家時也找朋友去過這家店
二方面是我和當天一起去的朋友
其實是把這家店歸類在較為高級的選擇
因為近年大家逐漸步入中年越來越胖
開始少去燒肉店火鍋店了
當天朋友是這樣講的“反正久沒吃了 偶爾吃個好一點的不為過啦”
這樣的背景之下
期望高反差大
憤怒指數也就相對較高
而後幾次協調失敗
也就越來越不滿
當天有沒有想著自我保護其實我也不肯定了
現有的印象只記得當天覺得很賭爛也很嘔心
我想我也誠實的回答你的問題了
只是當天的情形再多做說明好像也不具意義
我想大家看到爛
我手也打到酸的
我是回家想看別人怎樣處理這樣的事
卻發現大家都是認衰
所以我才想發這篇文章
fs1013 wrote:
我沒在你這樓裡面說過我住哪裡,也不記得在其他討論中跟你有過交流,
你都能查出我住美國,並且還拿出來講,
旁人檢視你身家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fs1013
我直接言明你住在美國
冒犯到你在此向你說抱歉
其實原來我只是希望你可以分享些案例一起討論
這篇裡面一些的id是版上的活躍人士我是知道的
你id是在文末那個簽名習慣讓我認出來的
會認得是因為戒菸的那本書的關係
那本書的有一定程度的爭議性以外
標題還很聳動像是最好一邊抽菸一邊讀
很多地方的推薦像是寫手寫的我都不採信
但是因為你那篇文
當時我決定買一本來看
會知道你住哪邊
主要是去年底我要去portland前
查景點時Oregon那篇介紹
簡單來說就是“巧合”
若是讓你覺得不快
抱歉了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deep impact wrote:
在某知名連鎖港式飲茶也吃過鐵刷
牙齒還痛了一下下
當下我把鐵刷放一邊 繼續吃飯
買單前我請服務生把這盤拿去廚房
並請他告知廚師注意料理的處理
我連主管都沒找 也沒要求打折 照單全付
人都會犯錯 有時無需太計較
給樓主參考參考
謝謝分享
其實前面幾篇文章我有提到
我一直都是”算了算了”的那種消費者
那天發生這樣的事情
回家想看別人的處理方式
都是認衰的態度以外還比誰吃過更嘔心的東西
驚覺消費者意識不該是這樣子的
所以開啟這個議題
前面我幾篇我也提過
今天商家知道消費者不在意
那麼往後就更加不會注意
或是
今天對廚房工作者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小疏失
但是對於受到這樣結果的客人來說
這是他收到全部的對待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cchan wrote:
在台灣,消費者的權益已經被太多奧客給破壞了,不管是餐飲還是醫療。
不管是業主還是消費者,大家都抱定著人性本惡的態度來處裡任何事情,
所以都採取對待惡人的方式來互相對待。
消費者吃到異物,第一個動作先是要求賠償,完全不給業者任何解釋的機會,
如果大家抱持著人性本善的態度來思考,或許是新進人員沒有處裡好等理由,
善意提醒,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可以做的更好,這樣不是更好嗎?
還是你認為業主和消費者就是有深仇大恨,一定要讓你吃到異物搞死你?
我想沒有業者會這樣想吧?
至於業者,就是因為被太多奧客故意找碴,
所以對任何事件都先抱持著先懷疑的態度來處裡,
一定要有確切的證據才願意承認,這不代表業者不認帳,
只是世風日下不得不做的保護措施。
不然業者應該也不會無聊到故意讓客人吃到異物然後來網路被公幹。
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除了台灣以外,大都是相信人性本善的,
所以只要你反應餐飲有問題,業者一定相信消費者是對的,
但是在台灣就不一樣了,台灣的消費者與業者之間是彼此提防的。
你可以看看看好市多,全世界大概就是台灣的退貨率最高,
甚至網傳還有高中老師要出去旅遊,去好市多買了相機後,等旅遊回來再去退貨,
或是水蜜桃吃剩下1/3,然後放到爛在去退貨。
最後,這個議題和食安真的一點也扯不上關係。
這個議題和國民教育以絕對的關係...
曾經有外籍在台工作者跟我提過
台灣人喜歡用“我不是故意的”來卸責
引起我注意到這個現象
舉個生活上的例子來說
機車與超跑發生車禍
很多討論板就會出現
機車駕駛人生活不好過
又不是故意的
為什麼超跑駕駛人不能大器一點免賠
或是
這些超跑在路上跑根本就是害人
有沒有辦法規定這些車只能在特定時段或是特定路段出現
不然不小心撞到怎麼辦
有時候我會覺得
開車上路還不小心不注意
那到底什麼樣的人該小心
我不是故意的
這句話其實在外國人眼中很有趣
網上或許可以查詢到這樣的討論
“我不是故意的”或是“他不是故意的”
但是其實還是無法擺脫應該負的責任的
很容易見到出了問題不是如何檢討改進與防治
而是希望對方降低標準
所以在某些公司裡面
一些員工執行業務時經常性唉唉叫
總是愛講幹嘛那麼嚴格
很多人看電視學知識
所以電視上最近講什麼
很容易就聽到路人講一樣的話
就算是錯的
那些人還是對對對我就是這樣想的
前陣子因為柯文哲現在連路邊小攤販都會跟我講
我們這個都有a使歐批的啦
每次聽到我都覺得很有趣
如果台灣真的連小攤販都有sop
那這麼多的公安意外怎麼來的
客戶關係管理的部分
這篇討論串裡有蠻多有趣的論點
我與朋友聊天時他們說也有注意到
所以他們才想在公司裡面分享
是不是故意的其實都不重要
大家都成年人了
本來就該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起責任
小孩子才是用哭的用賴的方式來擺脫責任
然後期待另個大人說
哎啊~不要那麼嚴格啦~慢慢教啊
曾經我開車在路上被一台機車追撞
對方年輕人也只是說
“不好意思我魯莽了”就想離開
當時我照正常程序請交通大隊到場
車子進廠維修
當時報價將近十萬
後來我請保養廠只做局部板烤
小損傷的部分就算了
價格降到兩三萬
後來我打電話跟對方講這樣的情況
對方宣稱在上班
背景音聽起來像是在工廠
對方也認賠
這件事當時也就這樣解決了
如果當時對方要跟我賴到底
那我想車廠當時報價我就直接交給保險公司去處裡
當時我是這樣跟他講的
我以前也是辛苦過來的
今天這件事我也希望讓你儘可能減少金錢損失
但我也希望這件事你可以記取教訓
只是不知道當時他得到的教訓是
以後上路要注意
還是撞到人家的車要快點跑
總而言之
不論讚否兩論
很感謝大家在此與我分享經驗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