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素質應該在全國前列,上海應該也差不多。不過和台灣(或者說想象中的台灣)還是有差距的。杭州的車讓人聞名全國,公車上大部分人也會為老人讓座。本地市民素質都不錯,除了一些五六十歲的大媽(生長在文革)。再老一點,就是和藹可親的老太太了。外來務工人員素質相對差一點,有的會隨地吐痰、大聲喧嘩。但不是說他們是壞人,只是教育水準不夠,對城市的生活方式不熟悉。外地遊客介於本地人和外來務工之間。如果您來杭州玩的話,在風景區,比如西湖周邊,看見的10個人里可能只有2個本地人,剩下的都是外地人。杭州的計程車司機大多來自河南、東北,水準良莠不齊,經常被遊客抱怨,但也有很好的司機。您盡量下載打車APP比如UBER,滴滴之類的,以免有不愉快的經歷。看到前面有發蘇州的街景,我也來發發杭州的。
上海某些地方比我們信義區的建設好太多了外灘和IFC建築真的漂亮.杭州沒去過蘇州只去找過我姐一次她住的地方還不錯有我在澳洲住的房子的感覺不過, 隨地吐痰到處都有的我也看過穿的很漂亮的媽媽在商場裡把自己小孩子褲子一脫把小孩抱起來站在垃圾桶上尿尿直接尿在商場的垃圾桶裡搞不懂明明在往前幾步就有廁所可以用
SongLin4756 wrote:大家好 最近要去上海...(恕刪) 整整8樓爬完,剛開始的時候還真以為是所謂的‘釣魚’文我本人在大陸出生,香港長大,現居雪梨,工作原因,中港澳三地經常跑。去年年底才有幸在台北遊玩了幾天。這樣的經歷,相信可以給樓主一些比較客觀的意見。大陸質素低的人還是有!或許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感覺真不少。我最新的感覺是,這些人普遍集中在年齡50以上。即使所謂的文革那一批人。年紀輕一些受過教育的,也同樣重視到這些問題。可惜,大家都沒有良好的解決方案。面對倚老賣老之輩,真的是誰都沒有好招數。所以大多數都是由他去。排隊問題,一般在車站會嚴重些,平時超市購物的話,強行插隊的回報不夠。鬧市中隨地便溺,在大城市見到的機會應該不多了。蘇杭兩地的居民質素,這十幾年進步得很快,最起碼,在杭州斑馬線前,車子停下禮讓行人,我09年感受到時還非常詫異,逢人便說。香港都未必能做到喔! 香港的基本情況是誰先到誰先走,除了碰到是‘搵食’車輛:的士,小巴,小貨車這樣的。這些司機大多自命是馬路主人,所以得多讓著些。只有澳洲,車輛在到達斑馬線之前會預先鬆油門,觀察左右有沒有行人。在台北的普遍情況,我覺得比香港要好一些。廁所在大陸是個問題!首先是蹲廁比較多,一般都沒有提供紙。建議常備亁濕紙巾,并預先留意附近的豪華酒店的位置。吃得再好,拉得不舒服,也爽不到哪裡去。另外,不要指望所有地方所有人都會提供貼心有禮的服務。在服務意識上,大陸和港台還有距離;我是指普遍來看。蘇杭,加上上海,硬體來說,我覺得台北已經走在後面了。軟體,港台,或者說台灣,還是大陸要學習的對象。以上關於大陸的評論,只適用於沿海發達地區,內陸是另外一個世界,不是說更壞或者更好,只是有很大分別。因為樓主沒有提及,便不多說了。去年年底台北一遊,整體市民的彬彬有禮,讓我和隨行的大陸友人,感觸良多。竊以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應該如此體現。要再給大陸一些時間。總之,抱著尊重,求同存異的態度,你不會太難受,還會感受到不少!SongLin4756 wrote:大家好 最近要去上...(恕刪)
感謝您的用心分享 其實跟我想像的差不多只是想多問一下 另外之後也規劃去內陸的城市旅遊,例如西安重慶成都昆明桂林張家界九寨溝甚至西藏新疆蘭州哈爾濱等, 其他城市也會考慮 若您有時間也希望聽聽您的分析感謝 aldo wrote:...(恕刪)
樓主想去的地方好多哦其實兩岸三地,加上我現在居住的地方,都各有特色,喜歡與否,只看每個人的心罷了。縱使大陸有不少很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是那些不公平的受益者,估計會很開心很喜歡的。在澳洲,相對來說,比較平等的地方,要找受歧視什麼的,其實也蠻容易的。保持自己平等,平和的心態看待任何事情,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夜郎自大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好。有時候,看到某些人的言論,只為反對而反對,卻目光如豆;只能歎氣。去大陸,到了內陸,才真正發覺所謂的不平均發展到底是什麼意思。所謂的不平均,包括和沿海地區發展的步伐不一致,還有本地的相差也是巨大。舉個例子,高消費的層次,長沙要比廈門還要貴!硬體上要達到一致比較容易,有錢就可以了;軟體上,才是真正的不只是錢的問題。你可以想象在沈陽,新建好的大商場,美輪美奐,和港台國外的商城沒有多大區別,也有人照樣吐痰!質素已經提升了,因為他是對著垃圾桶吐的,在大街上的話,就真的是隨地隨性隨心了 當然,繼續這樣做著的,絕大部分就是所謂‘老了的壞人’--- 大陸的文革遺禍。年輕的,其實也注意到這些問題了。多接觸一些,發覺大家都在改變之中。這些改變在完全蛻變後,才會被外人發覺,只能說尚需時日。要各處去走走,多讀讀歷史,會進益良多。始終我們所知道的中國歷史,大部分是發生在大陸那塊土地上的。不把自己當作遊客,多往當地人群中去,吸收別人的好;或者從對方身上影射到自己的優點。有接觸,有感想,有反思,有得著,這才是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的優勝之處吧,我這麼認為。記得很小的時候,那是香港遍地黃金的年代,是貨車司機可以在深圳鄉下做皇帝的年代。那時候香港人的暴發戶嘴臉,現在香港的老人選擇了忘記,年輕人更加不知道;於是,他們看不慣大陸自由行的爆發戶行為,義憤填膺,或者是酸楚難當,總之,很不好受啦!當世界其他國家對大陸出遊消費的肥肉虎視眈眈的時候,他們人選擇了吃素。台灣的現狀是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建議去玩只要抱持一個心態, 就是不要覺得台灣人很優越, 會被笑, 尤其在一二線大城. 還有如果有機會多跟對岸年青人聊聊, 人家的眼界見識真的比台灣人強多了. 我們在害怕退步, 人家是想著怎麼進步. 這是非常大的思想差距,也是造成大陸年青人薪資超越台灣的主因.蘇杭人的素質普普 跟台灣差不多. 這應該是因為外來討生活的太多了. 還有就是蘇杭地鐵建設不若上海完備, 但景點大多公車有到. 上海則是全面的國際化, 不用擔心.最後, 如果待久一點的話, 可以辦個銀行帳戶連動支付寶, 你就知道大陸行動支付有多方便, 相對台灣有多蠻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