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千年一次的測驗(特別歡迎對岸朋友看)


胡青羊 wrote:
秦人滅六國書同文就不是政治力介入了?漢字哪一次演進不需要由政府介入的


您好像不太清楚事情的「重大性」。

秦朝時有多少文化積累?當時的文字改革能影響多少人?

民國過後又有多少文化積累?傳統字體寫出了多少古籍作品、影響了東亞多少國家?那時再獨自改革,就是找大家麻煩。



台北会社員 wrote:
像我這樣的資深年輕...(恕刪)
專業說明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台北會社員 wrote:
您好像不太清楚事情...(恕刪)


簡體字只是把漢字簡化而已,又不是變為拼音文字,並不會影響我們欣賞中國古典文化或者文化的傳承。唐詩宋詞三國水滸難道換成簡體字印刷就會看不懂或者造成歧義嗎?完全不會的。只是您看不習慣而已。何況我說過了,簡體字使用者看懂繁體字是沒有障礙的,有些人甚至說大陸人到了古跡看不懂祖先寫的字,那完全是臆想而已。
日本的漢字和二戰前相比無論是字形還是使用範圍都有大幅度改變,但很少人批評日本人的文化傳承問題,這是否也算一種雙重標準呢。
漢字簡化不是共產黨拍拍腦袋就定的,從民國初年一直就有簡化漢字或者拉丁化的聲音,很多學者包括胡適在提倡這件事,簡體字不過是一種折中的方案而已。很多字形是一直就有流傳的異體字或者俗字,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想要推行的簡體字和現在的簡體字百分之九十是相同的。
台北會社員 wrote:
您好像不太清楚事情...(恕刪)

台北会社員 wrote:
您好像不太清楚事情...(恕刪)


侯大的文章一直是01的清流。

胡青羊 wrote:
簡體字只是把漢字簡化而已,又不是變為拼音文字,並不會影響我們欣賞中國古典文化或者文化的傳承。

日本的漢字和二戰前相比無論是字形還是使用範圍都有大幅度改變,但很少人批評日本人的文化傳承問題,這是否也算一種雙重標準呢。...(恕刪)


我再舉個例子。「不准」二字,出現在文中,到底是指「不精確」,還是指「不批准」?

你不能事事要求讀者「讀上下文就能判斷」,文言文的理絡與白話文不同,有時這個字不區分開來,就是看不懂。這在無上下文可判斷的詩詞中,更是如此。

您現在說「並不會影響」,依我看,要不就是您平日看古典文章囫圇吞棗,要不就是「不想在台巴子面前示弱」,黑的也說成了白的。

我有時會想:如果中華民國真的亡國了,沒了我們這群孤臣孽子,大陸朋友反而會開始反思這些問題,少一點意氣之爭。

閒話休提。關於日文字形的改變,您可以看看我舉的幾個例子:

產:正體字
産:日文簡化字

德:正體字
徳:日文簡化字

說:正體字
説:日文漢字

類似的例子很多,您幾乎可以說,日本人對於漢字簡化,只是「應付」,做得並不激進。「准」「準」,「遊」「游」,「後」「后」兩字還是分工清楚(建議您用正體字版看這篇文章)。

台北会社員 wrote:
日文的合併字,當然...(恕刪)


無意捲入爭議
不過中日朝越四國知識分子筆談的中止
和簡體字推不推根本無關

朝鮮和越南早就已經脫離漢字圈而去了
而日本和中國學者如果學力能夠筆談
簡不簡體根本不是問題

對簡體的反感是台灣人自己的問題
而天天在那邊講簡體之不便與不通與不行的
也是台灣人
我看大陸人用的沒啥問題

長遠來看,殷商遺民的不適應與不悅
不會影響周人推行金文成為新的書寫標準



我是大陸人

基本上大陸人對繁體字都能看得懂,但是不會寫,當然不妨礙我用電腦把它們打出來,總覺得繁體字筆畫太多了。

三天前貼錯版、實在是烏龍、現在更正
> 漢字簡化後,
>
> 亲 親卻不見,
> 爱 愛而無心,
> 产 產卻不生,
> 厂 厰內空空,
> 面 麵內無麥,
> 运 運卻無車,
> 导 導而無道,
> 儿 兒卻無首,
> 飞 飛卻單翼,
> 云 有雲無雨,
> 开 開関無門,
> 乡 鄉裡無郎。
>
> 可巧而又巧的是:
> 簡體字未簡化的有˙˙˙˙˙
>
> 魔仍是魔,
> 鬼還是鬼,
> 偷還是偷,
> 騙還是騙,
> 貪還是貪,
> 毒還是毒,
> 黑還是黑,
> 賭還是賭,
> 賊仍是賊!
>
> 真是妙不可言呀!好的字通通簡化了˙不好的字全部都保留˙˙˙
非常同意!
文字的簡化並不能提高識字率,唯有普遍教育訓練才能減少文盲。
如果連文字都能破壞,又能怎麼樣來復興中華文化!
台北会社員 wrote:
像我這樣的資深年輕人...(恕刪)

johnson0429 wrote:
> 爱 愛而無心...(恕刪)


誰把這個古墳挖出來了?

那麼就回一下吧。
這種頑童式的小機靈沒啥意思。

請記住:心並不是愛的形旁,而只是聲旁的一部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