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
就事論事跟貶低
是兩回事
貶低是指,本來有這個價值,而你說成更低的價值
就事論事則是指有多少價值,說多少價值
至於談論縣市、討論任何事物的觀點也好
都是一種主觀
我認為要有尊重所有主觀的雅量
其次、是相對論的存在
如果雲林坐落在非洲剛果境內
那是相對的好,但在台灣,不好意思了… 一切都是相對的
再其次、是對稱的公平性
假設評論你的人一樣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好了
像我是台南人,我就被誇獎台南孩子最樸實
跟某人是雲林人,就被厭惡被嫌
這兩者其實是犯一樣的錯誤,那我們難道容許前者、卻不容許後者的存在嗎?
最後是代入感
簡言之,你把你自已代入到你朋友身上了
也許對方父母綜合"你朋友"平頭、口腔紅紅濕濕、全身穿黑",再聽說是雲林出身
立馬聯想到黑道故鄉
那是你朋友的綜合被評價,但那不是你
也許你去拜訪時,穿套西裝好了,對方父母也許會說您老實,您信嗎?
你代入了整個故事裡,卻只跟主人翁分享同一個特質(雲林),其實也是思慮偏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