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這裡指的事那些30周以前肺部尚未成熟的喔)的救治與否,其實是一個稍有爭議的議題
當然生命無價(真的嗎?), 不過在醫療的背後,其實有很多實際的問題需要考量的
對於一個28周以前的早產兒,像本案例中24週的小朋友,要付出的醫療代價是相當大的
在醫療以外,要付出的照顧的成本更大
一個肺有問題,眼睛有問題,甚至有顱內出血(早產兒會出現的問題絕對不只以上提到的幾樣)的小朋友能像一般小朋友一樣正常的成長,上學,工作嗎?
就算可以這樣的機會又有多少,之後誰要養他呢?
英國(公醫制國家)曾經做過研究,發現救一個極度早產兒所要花的錢,遠超過他將來一輩子所能賺到的總數
大家可以說我冷血,但是在大眾的熱情之外現實是相當殘酷的
家裡有錢,願意在這上面揮霍的自然無所謂,但是家庭負擔不起而硬撐的,這會是現實殘酷的開始
至於花國家的資源...那就算了吧,反正我們國家也亂花了許多錢
有很多的感想
立法院不可能為了這種東西去立法規定,法律是最低道德標準,並不是規範,所以這種案例並非每天都會發生,偶爾發生但是有人要承擔責任,勢必是由體系下位階最高的那位進行責任負擔
至於Handsome網友的說法,讓我們這些拼命找新藥物的人覺得很無力
今天如果大家都說要量力而為,那我為了找新藥所花出去的心力根本就是白作的
新藥因為研發成本高,所以剛出來的時候價格都不能避免的高價
等到足夠支撐生產的量出來之後才會有降價的空間
當大家都量力而為,我也不需要研發了
因為真正能給予我們研發動力的不只是金錢,重點在於我這個新藥是不是能帶給家屬希望
如果家屬的希望是就讓他去吧,那世界上將只需要嗎啡,其他的藥物都不需要
在醫療上,有希望才是治療的動力
沒有要求希望,那就通通去死吧

所謂的經濟學是要考慮機會成本的, 你做一件事情要付出機會成本, 這個機會成本就是你無法做其他事情的成本.
例如, 你花 12 年從小學到高中, 付出的機會成本就是你少了當 12 年童工的收入,
或是讓你少玩了 12 年,
假設花了這些機會成本讓你可以做更好的工作, 一個月賺 12 年童工的錢,
那是值得的事情.
但是, 以新聞這個案例, 花這幾百萬, 很遺憾, 是多出幾千萬的醫療成本, 加上好幾億的社會成本.
對我來說, 我覺得就是浪費.
前面已經有人說了, 24 周的胎兒在沒有保溫箱的環境, 他會有一堆後遺症,
而這個後遺症是一堆 Don Quixote 式大愛主義思考的人無法想像的.
他在剛出生的時候沒有進保溫箱, 就已經註定日後是個沒辦法做任何事的人.
我必須這麼說, 因為他的神經系統已經都被破壞光光了,
所以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做.
花掉的這些醫療資源, 很多更需要醫療資源的人能夠因此得救.
台灣就是一堆浪費醫療資源的人, 所以健保永遠不夠用.
在無限資源, 如果我國叫做沙烏地阿拉伯, 挪威等產油國, 我絕對支持你的做法.
但很抱歉, 台灣並不是個有錢的政府, 醫療資源應該花在更需要的人的身上.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