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884309 wrote:這故事編的很爛當年如...(恕刪) 編?嘿嘿~~沒關係~你可以選擇你想相信的~想必你也不是住信義區的吧~~信義區都很窮?你把住在那時住的挹翠山莊的人放在那?那時我們班上的外省小孩大都是老芋頭的後代~比起其它同學來說~家境相對是更困苦一些~~
昨天去淡水,在我旁邊用餐的剛好是兩個1986年生的人,他們在聊80年代發生的事,比如北淡線停駛,小蔣過世,以及當時的社會氣氛與經濟有多好之類,不過他們生下來對這世界有印象時應該是1990年代了,只能從書了解與想像當時情況,我是6年級後段(1978),所以比他們有幸的是可以親身經歷80年代多采多姿的事情,以及劇烈的社會變遷,那時確實是台灣戰後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時期,比方說機會多多,工資暴衝(一年10-15%),股市暴漲,奢侈品需求暴增等,當然也是改革開放,與蔣家和國民黨神話破滅的時期,當時是你肯努力,就有機會翻身,如果用些頭腦錢滾錢,大膽玩槓桿,甚至有可能致富,現在則不是,階級已經慢慢僵化掉,努力可能換來窮忙後果,錢滾錢? 重點是大部份的人都沒有餘錢了..
arlo1011 wrote:小蔣過世那天,學校降半旗,朝會上訓導主任跟一些組長哭了,導師更是放大家早上到下午都自習,因她沒心情上課,不過是死個總統有必要哭成這樣? 出生前幾年,可惜沒經歷過蔣經國那個年代對照現在每一任總統不哭也難
台灣到了1976年淨國民所得才破一千美元,也可以說在1975年以前,台灣基本上仍是個窮國,我們六年級生的童年可以說過得比五年級生幸福些(五年級生的童年落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當時台灣所得低,台灣人依然要為生存危機努力搏鬥)五年級生的童年多半不像我們六年級生可以較常上百貨公司買新衣,新鞋,以及一堆與玩具,積木等作伴,就連吃外面都算是件大事,我生下來後,對這世界有印象時已進入80年代,國民所得突破2500美元,情況好了很多,也可以説,六年級生比較沒有像五年級生小時候知道什麼叫做物資缺乏與貧窮的滋味,但跟後面的七年級比又多采多姿許多,七年級生的童年過得更優渥,進入學校時,社會已經解嚴,改革開放,也終結了蔣家政權與國民黨神話時期,對於那段期間的社會動盪則普遍印象不深,不似我們當時進入小學,還能接收到整天被黨國洗腦反攻大陸,蔣政權多偉大,共匪多萬惡,動不動就愛國文章,愛國歌曲大賽,最後一名班級排會加掛狗牌,雙十國慶時遊行隊拿一堆國父老蔣遺像出來,然後班上老師整天痛罵民進黨想要亡國之類的,現在想想還蠻有趣的..
fisheriestw wrote:建中,北一女,附中,...(恕刪) 因為前三志願男女分校的關係..所以選不到那麼多志願吧...男生:建中、附中、成功、中正、板中、復興、華橋、泰山,女生:北一女、附中、中山、景美、中正、板中、復興、華橋、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