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一切都是主觀
妳或你才是主角,妳或你認為是如何........世界就會變成如何
其他人的看法只能參考
有公主........會產生王子
有王子........會培養公主
這不是絕對......是相對
動態的價值觀是隨時都存在
轉述.........不是第一手資料
看法.........由自己來詮釋
你決定當王子
妳決定當公主
會造成前因後果太複雜
所以前人強調經驗法則
但人往往會修正過度.......加料
很多事情不到最後一刻是不能蓋棺論定
反而是在於你要什麼........
要什麼的意思其實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但簡單來說是建議請先考量本身的能力
你可以尋求超乎自己能力的結果
也可以尋求接近自己能力的結果
你放自己在越正確的位置........越能夠達到目標
這是個隨機的世界
有很多的變化
所以有各種結果發生
至於
XX專用或限定XX........
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是修正過度的後果
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是一種諷刺
可能是一種詭異的指標
或是一種奇怪的樣板
代表的可能是選票
可能是一種似是而非的價值觀
可能是防範有心人士(所謂離群值)的某種偏見或行為
但出發點是良善的.......
何必針對這一切一一假設
其實,回到現實面問問自己,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往好的面相來看事情,反而讓自己成為契機的觸媒
而不是對抗價值觀....社會....甚至體制的槓桿
有顆柔軟和包容的心和兩性特質並不相互牴觸的
互相尊重和個人好惡其實可以分開來談
這議題要談.......兩三千年都談不完!
再次卑微的提一提........普世價值只代表一部份人的價值觀
大家都這樣.........不代表自己是不是也會這樣
.....要這樣......或變成這樣......甚至很多人都是這樣
重點還是在於.......自己的判斷
你決定怎麼做了.......不就明朗了!
(以上的妳和你都可互換使用)也不針對何種性別或年齡
莫問前塵有愧,但求今生無悔
steward1128 wrote:
感謝大大~~~,終於...(恕刪)
...你看了許多文章、討論區,這個讓你立論的基礎本身就可議。
說這樣叫做功課的話,那光採樣的文章比例本身可能就需要再斟酌。
以文章而言...
我不確定你究竟看到了些什麼,但如果是報章雜誌。
通常他們會報的,都是帶有「刺激性」的文章。
也就是能夠刺激情緒、放大尺度、甚至帶有某種商業性的角度來寫作。
芒果亂報的鐵則不就是這樣嗎?
最好的新聞畫面是什麼? 裸體+屍體
最好的新聞事件是什麼? 醜聞+誹聞
最重要的工作方向是什麼? 摧毀偶像藝人
最重要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打破英雄神話
最好的新聞記者是什麼? 編劇 新聞就是STORY嘛~
世界和平的話,就沒有新聞了。
所以媒體真的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根源,不然他們哪來生計?
這樣的背景所產生的文章可信度,還真的只能說是笑笑就算吧。
以討論區的現象而言...
在版上發閃光文跟在版上發哀傷文是截然兩件不同的情境。
閃光文通常會引來一堆「可魯跟墨鏡」回文,但這並不能夠有什麼討論,頂多就是「祝你們幸福」。
因為發文主很幸福,所以文章沒多久就沈下去了。
哀傷文通常會引來一堆「同情與共憤」回文,這個可以發揮的就多很多,也容易產生共鳴。
因為發文主不幸福,所以文章一直持續有人在打氣或樓主自爆新進度向上抬升。
或許熱門文章的確都是些哀怨文,但這是否會跟情緒本身所引發的效果有關?
哀傷的深度通常遠大於快樂的虛浮,所以容易引發共鳴。
快樂的事你不一定永遠記得,但傷痛就像烙印一樣總是能瞬間喚起你的記憶。
反觀幸福的閃光文,似乎就沒有什麼「療傷」的必要或是「討論」的必要了。
因為一切已經完滿,沒有殘缺的遺憾甚至是傷痛。
今天我過得很幸福,但我覺得我不需要炫耀這份幸福來刺激尚未得到幸福的人。
不發文不代表「幸福的人很少」,發文也不代表「這世上都沒什麼人找到幸福」。
快樂與悲傷的後勁差別甚鉅,引發的迴響也是如此。
所以新聞習慣灑狗血、悲傷文章也比較容易引共鳴。
但,這些浮在台面的文章並不代表「大多數」的人都不幸福。
所以你說你看了很多文章,但這些文章是否一開始的產生或延續就有所偏頗。
這個會是我比較抱持懷疑態度的。
我在大學的時候修過性別教育,我的老師是位標準的女性主義者。
但我從未從她身上學習到如何強取豪奪有關女人的權力,
更多時候整堂課都是討論跟激辯甚至是推翻原有的觀念。
她舉了很多問題,來向學生的我們挑戰大家現有的價值觀。
因為對女性主義而言,最糟糕的事,
莫過於我們不會懷疑現有的價值觀,而是一面倒的相信這世間就是如此。
老師強調的是任何事都可以被討論,而不應該是一面倒到近似宗教狂熱的相信。
以往的教育都是「上面灌下面接」,所以不管對與不對上面說的就得信。
上面有很多意思,家長、老師、團體、甚至是社會,而這樣促使你相信的過程近似洗腦。
比如
當整個社會認同男性就是該掌政、女性就是該當被保護的政治稀有動物時。
某種洗腦可能就已經生效了,而這樣的洗腦方式可能是整個社會一起來的。
往前追溯我們的教育...
各位可曾試圖拼湊出女人的歷史是什麼?
翻開歷史課本,光看中國就好,真正留名的女性大多形象是好是壞?
留名的女性相對於男性數量又是多少?
歷史是人類記錄的軌跡,如果說這樣偏某性別的歷史值得學習,
是不是又是另一種「當政者應該大都是男性」的潛在灌輸?
以偏蓋全,是最標準的洗腦成功結果。
如果自己看的到的世界都是「男人是被過度踩在腳底」的,所以直接立論整個大環境都是如此,
自然也不會再去在意看到真實的世界全貌,因為你已經「相信」自己的結論了。
所以你看不到沈在底下的幸福文、你也看不到想低調所以不發炫耀閃光文的人...
而只相信自己所見所被灌輸的資訊,結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才會產生極偏頗的第一篇戰文。
唯一破除洗腦的方是,就是討論再討論、研議再研議。
不然女性不可能會有平反的一天,更遑論什麼女權。
因為太過容易的接受與相信就是橫亙在女性主義前方最大的障礙。
我並不是不看討論區、我也並不是不看文章。
但為什麼我與你的立論間如此差異,因為我都看女性論壇嗎?
沒有,我看的很雜,你從我表列的延伸閱讀就可以理解我並沒有特定指向某論壇或媒體。
事實上即便是看了這些,我也會提醒自己儘量不要想認為大多數人都是「怎樣怎樣」。
因為太多的例外,就在眼角看不見的世界另一端。
當然,說到這邊可能已經離公主病很遠了。
但我想表達的是:不是只有單看公主病這個點就可以代表一切。
公主病的產生可能是線(來自家庭)、可能是面(來自周圍男性對她的需求性)的影響,
但這些絕對不會單只有公主病的女生應負起反省的責任。
重述一次,刮別人的鬍子前,先把自己的刮乾淨。
跨越公主病之外,我相信還有更多好女孩等著被仍未找到幸福的男性們發現。
什麼樣的理由讓自己一直遇上嬌嬌公主們,這個自己要釐清。
什麼樣的條件讓自己一直無視於好女孩們,這個自己要檢討。
對此,nadja大大的:
「我有女性朋友常常嘴上掛著"男人都很賤",也有男性朋友常常嘴上掛著"女人都很賤"
然而我聽到這樣的話,我覺得是這樣的,當你老是碰到賤人的時候,可能要研究一下為什麼賤人老是喜歡找上你.」
我不能同意您更多了,請受小妹一拜

至於女性主義與女權,搞清楚後才有講下去的根基,
不然你講你的我講我的明明是同一個字詞卻可能會完全沒有交集點。
因為你所認知的女權跟我所認知的女權可能就會有相當大的差異性。
很多時候,詞彙沒有定義就被拿來亂亂講,才會像這樣產生更混亂的情況。
如果亂亂講也可以當作正經講,那論文就不需要寫的那麼嚴謹了,說不定還可以用注音文寫咧

當然,拿這系列的文章跟論文相比,還差得很遠,但態度還是很重要的。
這次的事件,很多爭執點都是在於一開始彼此認定的定義有所差別。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很在乎先把事情搞清楚,再來談褒貶。
沒有搞清楚就拿來用跟最近「宅男」的氾濫化是一樣的道理。
「宅男」並不只是待在家裡的男人,他們有很多系別、也有不為大眾所知的專長。
但是看看現在媒體動不動就把所有待在家或無所事事的男人叫「宅男」,
真的可以被稱之為「宅男」的人聽到了也是很無奈吧?說實在「宅男」也並不是這麼好當的。
如果今天這純粹是篇芭樂抱怨,那亂亂講無可厚非就當情緒文看,但「抱怨」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首篇又說我很深刻的體認到...,那我當然就當您是正經講我也正經回了。
well...可能最大問題點就在於我無法分辨這篇到底是正經講還是抒情講吧

............就這樣囉。
---------------------好吧,我昨天突然得知週末要研究所口試了。----------------------
所以我只想說...謝謝大家把我總是很長的文章看過甚至回文討論。
希望我的文章能帶來一些衝擊,那我的目的就也已經達到了。
請大家拿爆米花的、搬凳子的、啃炸雞排的...可以回家休息了

退場準備口試資料去~
ihag wrote:
"在全球範圍內,15歲至44歲之間的婦女由於男子施暴而致殘致死的概率超過因為癌症、瘧疾、交通事故或戰爭而致殘致死的概率的總和。 每三個婦女中至少有一人在一生中有被毆打、被強迫性交或受虐待的經歷。施虐者往往是她的家庭成員或某個熟人。"...(恕刪)
1.在這個年齡之中,因癌症、瘧疾、交通事故或戰爭而致殘致死,本來就超低,而且這是全球範圍,非台灣範圍;不可否認,有許多戰區或偏遠國家的女性的確是忍受著非人權的對待,但拿這種統計來說隱喻台灣女性處於弱勢,就像是明明現在是M型社會,低收入戶的收入是金字塔頂端收入的數十分之一,甚至是數百數千分之一,但卻可以出現一個好看的國民平均所得一樣意思。
2.這篇統計根本是文字遊戲,如果說每三個婦女中至少有一人在一生中有被毆打、被強迫性交或受虐待的經歷。施虐者往往是她的家庭成員或某個熟人的標準是一生中有一次,那可以肯定的是,男生會更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