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中國古代不重視工業和科技的原因在哪?

朱惠娟 wrote:
海上霸主:鄭和下西洋
當時世界上最大最有戰鬥力的船隊 大家都忘了嗎...(恕刪)


鄭和確實是當時最強大的艦隊

但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不是營利

在明朝沒落後中國海權也後繼無人了

而後來崛起的西方 在資本主義下進行侵略性的海外擴張

由此可見中國比西方人企圖心小多了
chinshentw wrote:
在西方考古的認知裡,...(恕刪)


西夏取出的"妙法蓮華經集要義鏡注"末頁記載了印刷該經的幾道工序,有"校對""取字""作字兼作字丁"刷印",如果要說這是雕版印刷的話這可能要解釋一下為何"取字""作字兼作字丁"?

西元1300年王禎的"造活字印書法"已經明確記載了活字版印刷術的流程.

西元1571年陳善的"黔南類編""公文批詳"都是以活字印刷,這還出自當時屬於邊陲的雲南.

這都只是隨意列舉一二而已,"中國一直到清朝引進西方的印刷術之前,都還是使用雕版印刷"的理論明顯有誤,請問是從何而來?
朱惠娟 wrote:
海上霸主:鄭和下西洋...(恕刪)

明代不鎖國?
明代從朱元璄開始海禁之後,有解開過嗎?
其實從唐代開始中國海商和東南亞的交流就不斷(但是船隻以阿拉伯人為主)
宋代是最鼎盛(船隻開始以中國人自建為主)
明代...民間全死,只剩官方...(民間都是走私...)

明代是東南亞華人成長最快的時期,就是因為明朝海禁,本來一直往來中國南洋的商人和水手通通都定居在東南亞不回來了

還有鄭和的航海資料在明朝中葉就不見了(無法證實是被藏起來還是燒掉)
在他死後明朝就再也沒有官方的大型航海活動(民間又早就全跑光了)
這就對了嗎 大家都是同文同種,整天吵來吵去搞什麼嘛。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要是清朝不鎖國 現在的中國版圖或者科技會是怎樣!!!!
jaywang4 wrote:
明代不鎖國?明代從朱...(恕刪)


以下出自WIKI:
明嘉靖、萬曆年間,各地出賣絲綢、酒肉、蔬果、煙草、農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計其數,大量外銷賺取外匯所得;外國的不少東西在中國城市都有賣,如歐洲的西洋鐘、美洲的煙草[74]。當時商業大都會以江南的商業城市最多,有南京、儀征、揚州、瓜洲、蘇州、松江、杭州與嘉興等,華中其他商業城市尚有南昌、淮安、蕪湖與景德鎮等,西南內陸有成都,華北有北京、濟寧與臨清等,而華南則有福州與廣州等[82]。



"明朝那些事"也有類似的描述,雖然跟WIKI同樣不是正統的考證,但是我想應該還是有參考價值.
sp0609 wrote:
以下出自WIKI:明...(恕刪)

這是事實啊...
這個問題就扯到...政府實施海禁但是默許非法走私,這樣到底算不算鎖國...
而且我記得明朝還是有開通商口岸的..明朝人不能出國,但是外國人可以來賣啊...

我對我的記憶愈來愈沒信心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曹永和院士寫的中國海洋史...

jaywang4 wrote:
這是事實啊...這個...(恕刪)


其實你的解釋確實比較正確,華人當時能偷跑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控制力薄弱,以及官員受賄的非正常因素...
東方的智慧標準是計謀權術,西方的智慧標準是發明創造。

按照東方的智慧標準,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不過幾個書呆子而已。

牛頓遇到諸葛亮,肯定 被諸葛亮玩得像如來佛手心裡的軟糖一樣,誰敢在諸葛面前談天才。

而按西方的智慧標準,諸葛亮不過是一個擅長計謀的政治人物而已,

連一個高等數學方程式都解 答不了,誰敢在牛頓面前談智慧。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之類擅長計謀的政治老腕,不會被列入西洋天才人物的行列。

sp0609 wrote:
西夏取出的"妙法蓮華...(恕刪)


您舉的例子是活字, 不是傳說中畢昇使用的陶土活字.

其實在雕版印刷裡經常就有錯字需要更換的概念, 那就是活字,
但中國主要是用木板雕刻, 更換也是以木製的活字為主, 木頭強度不佳
所以才會有這個採用其他材質的想法, 但以陶土來說, 可能性很低.

清代的翟金生不是曾經做個實驗?有了後來幾百年的科技加持, 陶土活字依舊難以付諸實行.
樓上越扯越遠,西方工業發達的契機就是發明蒸汽機開啟工業革命
如果蒸汽機是中國先發明,會強的是中國,中國古代很多科技都是強過西方國家,
就是清朝自大鎖國才會造成落後西方一大截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