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面對食品風暴:請以柑仔店取代便利商店、以傳統市場取代連鎖超市


Lisa_Hsu wrote:
這樣說當然沒錯,貨色第一優先,沒必要為小店買爛貨

但如前面有人談到便利商店上架方式,很多沒打廣告老品牌會優先消失,如果任由便利商店與超市愈長愈大,這些商品只能走向滅亡

等商品滅亡,就不是你想買就可以買了

Food Inc.影片就有提過,隨著通路集中,商品種類會變少。表面上你去超市看到很多商品,其實都是大財團旗下少數公司做的。最後就變得像台灣選舉,表面上你有選擇權,實際上就那幾顆爛蘋果讓你選。真正有選擇權的是通路商不是你。

所以策略性留下小商店是有必要地...(恕刪)


現在消費購物的管道多元, 便利商店與超市只是其中之二.
一堆接單做不完的爆紅食品哪是靠啥便利商店與超市?

多做點研究多深刻思考再寫吧...

當某個企業已經大到足以獨霸市場的時候其實就一定會出問題,

因為消費者不能選擇,所以企業可以擺爛,

中華電信其實就是最佳的例子,它獨霸幾乎所有的硬體設備,

別的網路供應商只能跟它租用,也造成今天很少人滿意台灣的網路速度.



所以最佳的消費方式就是"別讓一家獨大",

例如我覺得家樂福已經太大了,那我就到別家的量販店採購,

如此別家量販店也能生存,而家樂福也會因為一直有對手存在而不敢擺得太爛.

所以我現在也很少去7-11,反而常去萊爾富或是全聯之類的,

就是希望能讓7-11的對手繼續存活,也可以迫使7-11盡力保持一定的水準,

以免被打不死的對手追上.



其實這招是跟外國企業學的,例如Apple or HP or DELL,

這些企業在找代工廠的時候會選服務最好價格最低的公司,

那其它沒搶到訂單的公司呢?別擔心,這些外國企業會給這些公司少量的訂單.

讓這些公司能繼續維持營運,保持在不死不活的狀態,

這樣以最低價搶到訂單的公司才會繼續努力壓低價格,而不會坐大擺爛.

JessieC wrote:
是這麼說沒錯啦...不過因為我也沒有習慣吃加工製品,都只是去買蔬果
應該是說吃心安的吧...
有機商店裡高麗菜半顆要價30.大賣場1個15元
我還是會再有機店內買,要便宜又要健康無毒,似乎有點苛求......(恕刪)


大多人是花錢買心安, 花比較多錢就能比較安全嗎?
(這次高價益生菌加塑化劑事件就應該給很多媽媽不少啟示囉.)
健康無毒並不會一定比較貴...
請深入了解這個關鍵點.

sp0609 wrote:
當某個企業已經大到足...(恕刪)


食品製造業要想獨霸市場, 基本上很困難.
因為產業特性等因素
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口味多元多變
可口可樂很久很大, 但離獨霸市場還有段不小的距離.
fisheries wrote:
食品製造業要想獨霸市...(恕刪)


我擔心的是出現三星這種全能型的超大怪物,

其實統一也差不多了,你可以想想有什麼東西是統一沒有做的?

此外便利商店的爭霸戰中,7-11已經大於全家與萊爾富的總和,

這基本上就已經有可能獨霸.這就是我不希望見到的.
我也是喜歡傳統市場跟柑仔店

可是這跟這次的塑化計風波是沒有關係的...


要根治這種問題

應該是要修法

這種為了賺錢 危害人命的事情

就要有刑責跟重罰

最好跟大陸一樣槍斃之類的才會有用....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因為小弟自小就做市場

退伍後自己做些生意

家中也是賣菜的

長期跟許多產地大盤配合

做的也不算小

也是有再交許多餐廳跟PUB 吃到飽

員工也超過5個




我昨晚夢到的..



竹筍來說

很多都是產地或是攤販會在另外泡所謂的保鮮劑

會讓竹筍更白更甜..


蘑菇現在少人用硼砂了

有更多先進的粉末....



桶裝桂竹筍..

從像沙拉油的桶子拿出來後

要用活水浸泡半天以上...

不然都有種味道



銀芽也就是去了頭尾的豆芽菜

加工過後 沒多久就變黃 不脆了

可是 又不可能加工後馬上交菜..

於是....



現在市場也已經有許多是大陸貨了

像是固定包裝好的金針菇 沙拉筍 酸菜 榨菜

恩...

這些東西存放的天數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比較不可思議的是我夢過 在源頭看過"未來"包裝



柑仔店

超多 穿著西裝打著領帶

來推銷一堆看都沒看過的二線 三線品牌....

礦泉水來說 一般我們做生意的拿的價錢是 小水(600CC那種) 24罐一箱 75塊 大水 12罐一箱 75塊

中盤拿的價格大概賺10塊

這些算是二線品牌的價格

可是還是會有所謂的三線品牌 一箱50以下的.....



沙茶醬 罐頭

真空料理包

飲料

三線品牌的價格只有不可思議來形容

這裡面的東西是??





這次的事件過後我也對統一很失望

但是我也沒辦法因此就相信柑仔店....

買菜我還是去菜市場買

可能是因為知道的太多了

已經看破了....
柑仔店裡面的商品其實有問題的不見得少,因為很多衛生稽核人員大多都是挑連鎖的去檢查
況且我家附近根本就沒有柑仔店啦....
另外生鮮類的我還是只敢在大賣場買,畢竟包裝外至少還有標屠宰場跟製造日期
不過還是會貨比三家啦,汐止這邊不算大,可是家樂福,好市多,頂好,松青跟全聯幾乎都是走路就可以到了XD
目前比較過松青的生鮮品質算是最好,不過也最貴XD

sp0609 wrote:
我擔心的是出現三星這種全能型的超大怪物,
其實統一也差不多了,你可以想想有什麼東西是統一沒有做的?
此外便利商店的爭霸戰中,7-11已經大於全家與萊爾富的總和,
這基本上就已經有可能獨霸.這就是我不希望見到的....(恕刪)


可口可樂應該不是統一的吧?
有做但不代表市佔率高.

統一在便利商店的經營的確很成功, 但其它通路還是存在的.
未來應也不至於會消失.
讚成版主的觀點
其實,最近我家老爺出差丹麥與客戶討論新的代工訂單的可能性
卻聽到品牌客戶提出控制成長的觀點
他們認為,成長的步伐必須建立在自己能夠負荷的狀態下,不然就會毀了這個品牌
品牌客戶同時也在開全球經理人的會議
會議中凡是提出要增加銷售據點的經理人都會被打槍,叫他們把基礎先做好再說
幾天的會議下來也真的是讓台灣人開了眼界
原來,這個世界的價值觀並不是如此的單一

我也相信改變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消費者自己的覺醒
用鈔票決定資源的分配
分享一些我們家採購食物的經驗

如何買
加入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合作社,計畫性的生產消費方式,減少穀賤傷農或是囤積居奇的事情
假日多花點時間去農民市集直接跟生產者面對面消費,減少中間的剝削並且實際照顧付出最大的農民

買什麼
買食物、不買食品
買當季當令本地,並且生產過程對環境友善的食物

小小淺見..


fisheries wrote:
可口可樂應該不是統一...(恕刪)



碳酸飲料占台灣飲料消費的13%,這13%中可口可樂大約略小於五成,所以可口可樂大約占總飲料消費的6%,台灣消耗最多的飲料是茶飲,我個人覺得統一在這一塊應該有極佳的優勢.

我也希望其它通路能繼續存在,有競爭才是對消費者最有利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